某个清晨,当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王永涛已经在青岛市即墨区环秀城南小学的操场上,和一群学生一起开始了晨练。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坚持有些难以理解:不论风雨,不畏酷暑寒冬,这位普通的小学体育老师27年来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堂训练课。
一些家长甚至怀疑,这么高强度的训练对孩子真的好吗?
但在王永涛心中,这绝不仅仅是训练,而是一项教育使命。
初入校园,绿茵梦起步王永涛自1999年担任环秀城南小学的足球队主教练以来,他就下定决心要改变校园足球的面貌。
那时的操场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黄土飞扬,设施不足。
面对的是一群没有基础的孩子,他凭着满腔热情和对足球的热爱,开始了这段不寻常的旅程。
起初,只有两个破旧的足球,一个简陋的沙土操场,这些都没能阻挡王永涛的步伐。
聊天时,王老师总喜欢讲那段历史,“那时候设备简陋,但孩子们的热情很高。
我们一起垒石头当球门,踏着尘土训练,之前根本没想过能走多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足球队不但能在即墨区屡屡夺冠,甚至还有学生进入专业队。
孩子们对足球的热情被彻底激发,有了更多梦想和目标。
训练与教育:平衡学业和足球不少家长都有顾虑,玩物丧志,学习成绩受影响怎么办?
但王永涛有自己的“秘诀”。
他的原则是“踢球和学习并不矛盾”。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明确要求,凡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退步的孩子,就要退出训练。
而孩子们为了能继续踢球,反而变得更加自律。
曾经调皮捣蛋的张新晓,在王永涛的细心指导下,成为球队的主力。
在训练中,王老师总和他聊一些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这不仅是为了激发他的足球天赋,更希望培养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最终,张新晓不仅球技出众,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
他的父母感慨,王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踢球,更教会了如何面对生活。
坚持与突破:足球教育改革的践行随着时间的发展,王永涛不再仅仅满足于训练和比赛的成绩,他希望能推动整个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他相信,足球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几个孩子的特权。
因此,学校创立了校级足球联赛,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球队,比赛成绩成为班级评估的一部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比赛”的氛围在全校形成。
这还远远不够。
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入接触足球,王永涛带领学校体育教研组编写了一本有趣的足球课本——《我爱足球》。
书中不仅介绍了基础知识,还结合游戏,完全把足球与乐趣结合在一起,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播撒激情,培养未来的足球之星王永涛的努力不仅仅限于校园内,他意识到教育不能孤立进行。
他积极与青岛市其他学校交流,不断普及足球文化。
许多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被推荐到专业俱乐部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甚至被各大知名俱乐部选中。
而且,在2019年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他的学生也为山东省斩获了好成绩。
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而是继续推广足球运动。
他与即墨区各个学校合作,培养更多年轻的足球教练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在他的带动下,即墨区许多学校的足球水平显著提升,像叫儿埠小学一样的乡村学校在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也为更多孩子们的未来带去不一样的可能性。
在结尾,王永涛说:“踢球并不仅仅是为了球技和成绩,而是一种精神的培养。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不止是体能和技巧,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足球之梦不只是奔跑在操场上的一瞬,而是王永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希望种子。
他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球门,而是通向未来的一扇大门。
王老师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热爱和梦想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像他这样的教育者,为更多孩子的未来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