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道蜿蜒向上延伸,在白雪中间开辟出一条黑褐色轨迹。桦树、松树遍布山间,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覆盖了一层深褐。缆车在头顶缓缓掠过,比我们更快抵达雪场。2月11日,在去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现场的路上,我又解锁了新的北国风光。
对于这场比赛,媒体和观众同样充满信心,女子组一共6名运动员参赛,有3名是中国选手,虽然年龄都未超过20岁,但在国际赛场上都已陆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本届亚冬会开幕式中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之一的刘梦婷,在一个月前才从奥地利举办的世界杯上载誉归来。当天的赛果也不出众人所料,3名中国姑娘包揽了该项目的金银铜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e8a9825fb27514a4f9635d7c715eec.jpg)
耿虎(左一)、杨雨衡(左二)、齐广璞(右二)和李心鹏在赛后合影。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供图,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回望过去几天的比赛,“00后”小将几乎已在各大项目中开始唱起了主角,这已成为连日来媒体聚焦的热点之一。而自带人气的名将也未“躲”过媒体的追逐,在采访中,各大媒体除了对他们取得奖牌祝贺之外,也有不少看似尖锐的提问。
“对此次比赛小将夺冠有什么看法?”几日前,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赛后,有记者向参加过4届冬奥会的名将齐广璞问道。
“很高兴年轻队友能超越自己,希望中国空中技巧队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上融入更多年轻血液。”齐广璞的回答体面且真诚。
这并不是一名运动员的“场面话”,在其他赛场上,也频繁有老将被问到相似的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b3271320b0d1a388f2e7693b200aea.jpg)
唐佳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月11日举行的冬季两项女子7.5公里短距离比赛中,老将唐佳琳在射击环节最后一发脱靶,在现场发出一声长叹,遗憾摘铜,未能实现在家门口夺金的夙愿。虽有遗憾,但并不后悔。原本选择淡出的她,此次在哈尔滨亚冬会上重返赛场,对自己在队伍中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不仅渴望实现自我超越,还多了一份“老带新”的责任感。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说:“目前是作为队里的领军人物起带头作用,以老带新。看到年轻人超过自己感到很欣慰,就像当初王春丽前辈带着我一样。”
每位成功的运动员背后,都离不开教练的指导和老将的领航。都灵冬奥会冠军、哈尔滨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竞赛主任韩晓鹏将这种新老传承比喻为火炬传递,他说:“第一棒火炬手杨洋,我们也是叫姐姐,她是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首金获得者,她将火炬传给了我,我是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奥运会冠军。我认为这种方式的传承和延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态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f5bf0acacee8d7ffc5987bdd20202c.jpg)
李心鹏、齐广璞(左)赛后拥抱。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供图,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本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双冠得主徐梦桃则认为,新老运动员间的传承,是体育精神的传承、体育文化的传承,以及技术与经验的传承。
一代代人爬冰卧雪,团队协作,多面配合,赛后复盘、重启、向前,技术不断更新,将新生代力量托举得更高。同时,名将们在各大赛场大放异彩,将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精神厚植于心、向外传递,既是对体育精神的彰显,也是对运动文化的推广,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体会在极寒之中热血沸腾的魅力。没有老将,难生新星,在看到年轻一代开拓新路时,也应看到他们身后一代代老将、名将奋斗留下的足迹。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