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叛逃,周总理问是否拦截,叶帅说可用导弹,毛主席却放其一马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3-09-27 21:26:00

1971年9月12日,毛泽东结束南巡,平安抵达北京,林彪预感阴谋败露,急忙仓惶出逃。

13日零点22分,林彪、叶群、林立果等匆忙从北戴河乘车,经高速疾驰山海关机场,并停在256号三叉戟飞机左后方。

叶群第一个跳下车来,大喊:“有人要害林副主席,快让油车离开,我们要走!”

接着,林彪等人急忙跑到飞机舱门下,顺着驾驶舱的工作便梯陆续爬上飞机,而林立果则用枪逼迫机械师邰起良最后一起上的飞机。

零点32分,他们不顾警卫部队的阻拦,没等副驾驶员、领航员、服务员登机,就强令起飞。

▲毛泽东与林彪早期照片

于是,飞机紧急启动,强行滑出,右机翼的顶部位碰在了还没有完全离开的油车顶部的把柄上,造成右机翼尖端的红色航行灯损坏。

当9341警卫部队的领导乘坐吉普车赶到时,已阻拦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机紧急起飞。(以上来自康庭梓:《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若南下香港,有两千多公里,而北上外蒙边境线只有700公里。因此,北逃就成了林彪一家仓惶出逃的最佳选择。

随后,三叉戟飞机用了近20分钟完成了平日只需2分钟的大拐弯动作,才调整到325度的航向上。其实,这时的三叉戟飞机已偏离正常航线西侧约130公里。

当三叉戟飞机飞过414号中蒙界桩时,已是凌晨1点55分。飞机又飞了约370公里,到了凌晨2点25分钟,三叉戟飞机在外蒙的温都尔汗依德尔莫格县苏布拉嘎盆地贝尔赫矿区以南10公里处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亡。(以上来自孙一先的《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中国青年出版社)

▲林彪与妻子叶群

当时,256号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时,携带有12.5吨油,按3000米上下的中低空飞行,每小时耗油量约5吨左右,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00公里左右,到达温都尔汗约剩余2.5吨油。按照飞机落地时应不少于一个小时备份油料的飞行条令规定,根本飞不到林立果出逃前准备航图的伊尔库茨克,甚至想要飞到乌兰巴托都没有把握。

因此,256号三叉戟飞机到达温都尔汗苏布拉嘎盆地进行迫降是说得通的。结果,悲剧的是,飞机在迫降时与地面发生高速摩擦,产生高温使机内的剩余油料发生爆炸,并引燃草原大火,造成机上全体人员死亡。(以上来自康庭梓:《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也就是说,三叉戟飞机在境内飞行了1小时23分钟,在境外只飞行了32分钟370公里。同时,当时中国军队列装的最先进的地对空导弹是“红旗2号”防空导弹,最大射程35000米,最大射高27000米,曾打下过美国造的U-2侦察机。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拦截或进行导弹打击,都是有充分时间的。

对此,在事发两天后,叶剑英副主席邀请乔冠华、章文晋和熊向晖到他家中谈话时,就曾说到这个问题。叶帅是这样说的:林彪乘飞机叛逃,本来可以用导弹打下来,但是主席不同意,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如果打下来,解释不清楚;如果叛逃成功,也会增加麻烦。机毁人亡的结果最理想。

这一点,与最初周恩来总理将林彪叛逃的消息第一时间报告给毛泽东主席时的对话分毫不差,“林彪还是副主席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飞机飞往苏联,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坠毁,机上人员全部殒命,史称“九一三”事

虽然,叶帅也给出了一部分答案,却因毛主席直到逝世,都没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有人依旧感到十分不解,毛主席为何不对背叛自己的林彪进行武力拦截,而是要放其一条生路,或是任其自生灭(由他)呢?

这或许要从二人相识到“亲密战友”的这段历史说起。

1928年4月,34岁的毛泽东与21岁的林彪在井冈山会师时初次相识。

随后,在民主革命时期,虽然二人曾有九次重大的分歧,却从未心生芥蒂,甚至还逐渐建立起了从师生到“亲密战友”的浓厚情谊。

例如:对于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林彪常发牢骚:“天天吃南瓜,能打得了天下吗?”,对于毛泽东的“星火燎原”战略,林彪进行质疑:“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结果,毛泽东总能多次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还专门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其主要内容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不久又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系统地回答了包括林彪在内的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这些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可都是毛泽东在帮助林彪成长啊。

在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时,林彪竟要求撤换毛泽东,而毛泽东只在会上批评他是个不懂事的“娃娃”。

可见,毛泽东对林彪有多么的器重与包容。

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二人不但没有因多次的意见分歧和争议,影响彼此的革命感情,毛泽东对林彪反而更加信任了,甚至还将其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可以说,从1965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到1969年中共九大,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总的来说是融洽、和谐和信任的,甚至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基本也是一致的,至少没有公开发生过“顶牛”现象。

或许,在毛泽东来看,林彪是始终忠于自己的思想和路线的,他不会是赫鲁晓夫,不会在自己百年后反自己。

▲图为林立果、周宇驰准备的伊尔库茨克航图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从九大以后,他们之间却渐渐出现了裂痕。甚至,发展到了从“亲密战友”到“叛徒”的可叹结局。而这一阶段,却只有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一切就变得都不一样了。

最终,那个长着一张清瘦面孔,永远堆着谦恭笑容,手里始终高举着小红书,讲话声音尖利,总是形影不离地跟在自己身后的身影,却成为了毛泽东一生中一段鲜明而又难以释怀的痛苦记忆。

于是,毛泽东睁开湿润的眼眸,轻吟了一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只不过,他将诗中“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句中的“明妃”改成为了“林彪”,而杜甫笔下的“明妃”是指才貌双全、倾国倾城的奇女子王昭君。从整首诗来看,没有一丝的责怪,只是对林彪才华的肯定,对林彪选择了一条不归路的痛惜,对林彪暴尸荒漠的无限伤感……

此事发生后,毛泽东的身体瞬间老了下来,各种疾病突然发作,曾经生龙活虎的样子,再也看不到了。

也或许因为这些感情纠葛,毛泽东才想要放林彪“一马”,以全曾经的相识相交之情。但是,奈何天不遂人愿,林彪竟然就这样死了。

10月20日晚上9点,毛泽东在听周总理、叶帅、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等汇报工作时,对于林彪的死,先是说到了“亲密战友”,接着念了唐代杜牧的一首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完后,他还感叹了一句:“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

这句感叹,不知是为彼此这无奈的结局而惋惜,还是为林彪的可悲下场而唏嘘。

其实,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只对两位部下写过悼念诗,一个是林彪,另一个是罗荣桓元帅(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问可问谁),而罗荣桓又是曾经林彪的亲密搭档。

以此来看,毛泽东对林彪确实有着深深的惋惜之情。

▲“文革”时的毛泽东和林彪

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遇到了西哈努克亲王,并再次提到了“‘亲密战友’林彪”,并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林彪依旧有些念念不忘,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恨意。

同年,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再一次提到了林彪,同样又引用了一句诗“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何典》),而诗句的大意是说,药只能够治不会死的病人,如果病入膏肓,非死不可,那就无药可医了。江湖郎中嘴上说得好听,口袋里却没有好药。

这不就是说曾经那个“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当面讲好话,背后下毒手”的林彪已无药可救了吗,完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骗子,下场就成了“一双空手见阎王”了。

这时,再结合那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来看,他似乎又把这一切看作是天意,或者是造化弄人了。

总之,至于伟人的真实想法,可能并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或许这将成为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

图片来源网络

36 阅读:1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