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芯片情况突然反转了

無極 2025-03-05 10:04:23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最新数据,2024年Q4全球芯片库存金额达到史无前例的870亿美元,而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滑4.2%。

这种供需关系的戏剧性反转,让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就连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纷纷修改了年初的预测模型。

这场芯片业的"过山车"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答案就藏在过去三年暗流涌动的行业变革中。

要说清楚这场反转的来龙去脉,得从两年前那场轰动全球的"芯片大劫案"说起。

2023年夏天,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升级,限制英伟达A800、H800等特供芯片的销售。

当时全球芯片股应声暴跌,台积电单日市值蒸发230亿美元,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订单量骤减40%。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一边倒的压制,反而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爆发的导火索。

到2024年底,中芯国际的28nm成熟制程产能暴增3倍,华为海思推出的麒麟9010芯片在良率测试中达到83%,长电科技更是在先进封装领域抢下全球21%的市场份额。

这些数字背后,是长三角地区每天都有卡车排着队拉走晶圆的繁忙景象,也是深圳华强北商户们戏称"现在拆手机找芯片比挖矿还赚钱"的黑色幽默。

就在产业界忙着应付地缘政治冲击时,技术路线的突然分叉让局势更加复杂。

2024年9月,苹果宣布iPhone17将全面采用RISC-V架构芯片,这记重拳直接打乱了ARM的上市计划。

要知道,这个英国公司原本估值高达600亿美元,结果消息公布当天股价就腰斩。

更刺激的是,三个月后英特尔、高通、英伟达居然联手成立RISC-V生态联盟,这场面堪比漫威英雄集体跳槽到DC宇宙。

底层架构的混战直接导致全球芯片设计出现"路线分裂"——2025年第一季度,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同比暴涨370%,而传统x86架构芯片库存积压量却创下十年新高。

台积电南京工厂的工程师私下吐槽:"现在产线要同时跑五种不同架构的芯片,换模具比换女朋友还勤快。"

如果说技术路线

之争是暗流,那么2025年三大标志性事件就是掀翻桌面的海啸。

首先是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终于投产,但这个耗资400亿美元的"梦幻工厂"刚开工就遭遇滑铁卢——良率长期卡在55%上不去,当地工人集体罢工要求加薪,更魔幻的是厂区周边因为缺水导致冷却系统频频故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芯国际在北京亦庄的第四座晶圆厂提前三个月封顶,这座主打40-55nm成熟制程的超级工厂,建成后每天能"吐"出1.2亿颗电源管理芯片。

其次是欧盟委员会在3月宣布,其《欧洲芯片法案》设定的2030年全球市占率20%目标可能要推迟五年实现,这个打脸公告让ASML的股价两天内蒸发17%。

最戏剧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在2月悄悄放宽了部分成熟制程设备的出口限制,这个"打不过就加入"的操作被网友做成了"真香"表情包疯狂传播。

当我们拨开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会发现芯片战争早就进入了"二次元"阶段。

2025年最抢手的不是5nm以下的先进制程,而是看似老旧的28nm产线。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机器人产线每天要"吃掉"8万颗车规级芯片,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就突破了40%。

更夸张的是智能家电市场,小米最新款扫地机器人都塞进了4颗AI协处理器,导致2025年全球MCU芯片缺口扩大至每月15亿颗。

这种需求端的质变让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笑得合不拢嘴,他们的8英寸晶圆厂订单排到了2027年。

反观台积电引以为傲的3nm生产线,现在主要客户就剩下苹果和英伟达两家,难怪张忠谋在股东大会上自嘲,我们就像米其林三星餐厅,但全世界突然都爱吃火锅了。

49 阅读:24527
评论列表
  • 2025-03-06 17:37

    广告软文

  • 2025-03-07 20:50

    说了半天,870亿库存到底是那种芯片?

    用户10xxx23 回复:
    这文章里有一句话是真的么?
  • 2025-03-06 18:54

    造芯片秏水吗?中芯在缺水的北京建芯片厂,是不是不适合呢?

    国王护卫者 回复:
    造芯片主要耗电 以前有个笑话 台湾有人说台积电一个月还是一天耗两千万度电 国电直接回了句 才这点 没优惠的啊[笑着哭]
  • 2025-03-08 18:26

    主要大纳米的芯片对于老百姓一样用,性价比更高,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芯片需要那么极致的么?

  • 2025-03-08 11:30

    瞎逼逼!!!滚

  • 2025-03-12 01:13

    AI文都一个调调

無極

简介:分享最新的国际资讯和科技趋势,让你了解科技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