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是德国豪车品牌的“捞金胜地”,但2024年的数据却让人深感寒意。保时捷、宝马、奥迪、奔驰等德国车商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纷纷遭遇滑铁卢,销量下降幅度从7%到28%不等,豪车市场的“神话”似乎正走向终结。
保时捷大跌:从“跑车之王”到“卖车难”过去,保时捷在中国豪车市场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但2024年的销量数据令人心碎:全年销售不到57000辆,比上年暴跌28%。作为“跑车之王”,保时捷在中国的表现一度是全球车商的标杆,现在却被中国消费者的“犹豫不决”打了个措手不及。
是什么让保时捷在中国失去了昔日的风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富裕群体的消费热情降温。房地产危机的余波叠加经济放缓,让很多潜在客户对购买奢侈品采取了观望态度。有人调侃:“房子都快变现不出来了,还买什么豪车,先看看再说吧。”
宝马、奥迪、奔驰:德国车商集体“受挫”不仅仅是保时捷,其他德国豪车品牌也没能逃过这场“销量寒潮”。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下降13.4%,奥迪下降10.9%,奔驰则下降了7%。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更是让德国车商压力倍增。
奥迪首席执行官高德诺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正在侵蚀德国车商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品牌不断推出价格更亲民、功能更智能的车型,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而奥迪、宝马等品牌的电动车价格高企,加之车型更新缓慢,难以快速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电动车领域:德国车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虽然整体销量不佳,但德国车商在电动车领域表现出了一些希望的迹象。宝马2024年电动车销量增长13.5%,电动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17.4%。然而,这一成绩在中国市场却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奥迪的电动车业务则显得更为挣扎。由于软件问题导致新车型Q6 e-tron的推出一再推迟,其电动车销量同比下降8%。销售主管舒伯特将2024年称为“过渡年”,但问题在于:市场的变化并不会等待德国车商“慢慢调整”。
保时捷冯普拉特:希望新车型能带来转机保时捷全球销售总监冯普拉特对未来充满期待,表示希望通过新款Panamera、911和电动SUV Macan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他也坦言,2025年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将更加复杂,豪车市场的复苏之路充满挑战。
豪车为何卖不动?中国市场的深层次变化中国豪车市场的疲软,并非单纯经济问题。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理性消费抬头:随着“奢侈品降温”观念普及,消费者不再将豪车视为身份象征,而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本土品牌崛起: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不仅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也优势明显。
政策影响:政府对电动车补贴的调整,以及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豪车的门槛。
德国车商的出路:如何赢回中国市场?面对中国市场的复杂局面,德国车商需重新调整策略。
加速本地化: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特别是在电动车和智能化领域下大功夫。
价格策略调整:德国豪车品牌需要重新审视其价格策略,适当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入门车型。
品牌升级:通过创新设计和智能科技,重塑品牌形象,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
结语:豪车市场的“豪横时代”已成过去?2024年的数据或许预示着中国豪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德国车商昔日的“高冷姿态”显然难以继续维系,面对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保持品牌价值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将是未来能否重振旗鼓的关键。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场豪车“销量滑铁卢”带来的另一个好消息或许是:竞争越激烈,价格越有可能变得“亲民”。德国车商能否挺过这次寒冬?答案将随着2025年的市场表现逐渐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