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迪从百万跌至腰斩,绿水鬼缩水超5万……号称一“劳”永逸的劳力士,如今价值大跌,昔日保值神器如今不香了。
作为手表界的高端天花板,劳力士的地位,就如劳斯莱斯在汽车界的地位一样。比劳斯莱斯更强大的是,劳力士之前一直有着很强的保值功能,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二手劳力士价格大跌”的消息引起广泛讨论,曾经强大的保值神器如今价格惨遭腰斩,价格暴跌的背后竟是官方自己作的?
保值神器崩盘,价格接近腰斩
有着一“劳”永逸之称的劳力士,近段时间的保值率遭到广泛质疑,“劳力士价格下跌”的消息引发关注,网络热度不断攀升。
作为手表界的高端奢侈品,很多人以佩戴一块劳力士手表为荣,凭借着自身的属性和定位,劳力士也有很强的保值能力,被业内人士视作“硬通货”。
前些年,日本发布一篇“名表保值率排名”的调查报道,评价劳力士在各大腕表品牌中保值率排第一,保值率近90%。
作为一款特殊功能的个人用品,劳力士能拥有90%的保值率,已经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了。毕竟别人买回去之后就成了二手产品,哪怕没用过也贬值很厉害,但劳力士显然不在此列。
劳力士通过不断宣传打造高端定位,多个系列的产品也成为奢侈品,动辄几十万的价格,成为有钱人的专属。
就算是便宜的劳力士,也有大几万的价格,根本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也正是因为高价,劳力士在圈内备受追捧,甚至成为“保值神器”,二手劳力士也价格不菲。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劳力士的保值神话貌似正在破灭,“保值神器”不保值了。手表收藏爱好者胡先生,就有着亲身经历。
2025年3月初,胡先生发现,自己春节前预定的一款二手劳力士手表,竟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跌价超20%,还没到手就亏损,这谁受得了?
趁着对方还没发货,胡先生赶紧想办法把货退掉,这才避免了金钱损失。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业内人士,胡先生表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一个月里跌价这么多,感觉很不正常。”胡先生说。更让他担心的是,这种情况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更不知道自己手里收的劳力士,还能不能挺得住。
胡先生的同行曹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曹先生年前刚买的劳力士“绿水鬼”,当时为了买这款手表,跑了北京、沈阳等城市,甚至还加价购买。
也是在2025年3月,曹先生惊奇地发现,买“绿水鬼”不但不用加价了,反而还比当初自己买的时候,便宜了接近两万块钱。
曹县升高看不明白,这还是号称“保值神器”的劳力士吗?因为这事曹先生被家人埋怨了很久。“现在想想还不如买块钻石送给老婆呢,最起码一家人还高兴。”曹先生无奈表示。
劳力士的保值神话破灭,保值率从第一梯队掉到第二梯队。表还是原来的那块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神话破灭呢?
劳力士不保值,官方竟是背后推手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以前劳力士价格坚挺,和其稀缺性有很大关系,但现在这种稀缺性正在逐渐消失,价格也只能逐步走低。
首先,这几年来劳力士产量逐年攀升。前些年,劳力士的年产量大约为100万只,如今年产量已稳步增长到130万只。
作为高价奢侈品,市场容量本就有限,原本还能靠着低产量搞搞“饥饿营销”,逼迫一些消费者只能购买二手货。
现在产量上来之后,能花几十万买只手表的人,有机会买新的自然不愿意选旧的。失去了一部分消费群体,二手劳力士的价格只能逐渐回落。
其次,官方在加大新货供应量的同时,还想把二手市场也收入囊中,这就加剧市场价格波动,进一步削弱劳力士的保值率。
官方入场最为致命。劳力士在2022年授权经销商销售经过认证的二手手表,不过官方给出的指导价,通常比市场价高20%左右。
这种高价策略反而影响了二手交易的活跃度。任何一款产品,有流通才方便提价,有价无市最终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就如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一样。
二手交易减少之后,整个市场热度迅速下降,二手手表流通难度增加了,观望者越来越多,要想快速出手只能降价销售,这就导致了价格崩盘。
第三,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钱越来越难赚,大家花钱时自然也是小心翼翼。
消费者不舍得花钱了,所有商品的价格只能跟着缩水,劳力士的保值属性原本就只在小圈子里流传,保值能力肯定比不上黄金等真正的硬通货。
就算是圈内的消费者,想保值都倾向于选择黄金,劳力士吸引下降销售遇冷,价格也只能逐渐走低。
第四,新生代消费者已经不钟情以前的老古董。在新生代消费者眼中,劳力士虽然是奢侈品,但根本无感。
有这些钱买更具科技感的产品它不香吗?劳力士这类传统的机械表,已经很难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新生代消费者的理念,和之前的消费理念完全不一样,他们更追求个性和实用,很少去关注奢侈品这类标签,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也许更能概括他们的消费特点。
最后,在高端手表领域,劳力士也不再是一枝独秀,新发展起来的奢侈品牌,对劳力士产生巨大冲击,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劳力士的地位受到冲击。
市场回归理性,二手劳力士的炒作不可持久,泡沫也正在逐渐破裂。这正应了那句话,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能看到到底是谁在裸泳。
劳力士保值属性削弱,不只是一个品牌的调整,而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的缩影,市场吹出来的泡沫之前有多绚烂,破碎的时候就有多凄惨。
疯狂炒作后的一地鸡毛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价格炒作是资本市场最擅长的手段,疯狂炒作拉高价格后,有些人赚钱离场,有些傻乎乎地往里冲,热度过去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疯狂的炒作,在我国也不可避免,且不说价格涨上天际的房子,就连普洱这种茶叶,都能超出天价忽悠人接手。
普洱茶曾经的辉煌让人惊掉下巴,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普洱茶市场达到巅峰时,部分名厂的普洱茶一年涨幅超过3倍。
以大益茶为例,这是普洱茶界的“爱马仕”,一块357克的茶饼从2000年的40元,涨到2007年的2800元,涨幅超过70倍。
老班章、冰岛等名山古树所产的茶叶,涨幅更是惊人。老班章2005年的新鲜茶叶收购价为每公斤50元,到2016年,同样的茶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5万元,11年涨幅1000倍。
所以别说中国没有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让你连知道名字的资格都没有。疯狂的价格上涨,普洱茶的茶属性逐渐消失,投资属性急速攀升。
得益于价格的快速上涨,普洱茶不断涌现造富神话,2015年当年,仅昆明就有600家普洱茶投资公司成立,吸引投资超200亿元,大家都想挤进来分一杯羹。
2016年某拍卖会上,一片“红印”圆茶拍出了105.8万元的天价,这也是单片普洱茶拍卖价格纪录,普洱茶收藏成为很多投资者的最爱。
但后来的发展却很残酷,经历过多轮爆炒之后,普洱茶的价格达到顶端,此后开始逐年回落,2024年一季度,普洱茶平均价格与2016年相比已经腰斩,甚至跌超70%。
曾经动辄上万的古树名茶,现在打出了五折甚至三折的价格,百万天价的老茶如今也只敢报价十几万,就算这样依然乏人问津。
很多投资者已经无奈接受现实,与其放在手里贬值,不如低价赶紧出手,再拖下去可能亏损更多,疯狂炒作之后只剩一地鸡毛。
无论是什么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价格炒到离谱,也只是暂时的镜花水月,时间长了泡沫必然会破裂,回归产品本质是市场理性化的必然结果。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初中都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不能被投资的幌子骗了,投资炒作脱离了原本价值,最终必然难逃市场调整的命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