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说了一句玩笑话,这位开国上将当真,到处宣传陈赓必定为大将

骖驭鹤归 2025-01-21 20:58:40

世人皆知陈赓将军是军中的"捣蛋鬼",却不知这位幽默过人的大将,曾因一句玩笑话让另一位开国上将忙活了好一阵子。陈赓对自己的老乡、曾在红一方面军担任过师长的李聚奎开了个玩笑。谁知这位耿直的老革命当了真,竟然逢人就要证明陈赓确实有资格当大将。这件事情甚至惊动了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让他哭笑不得。究竟陈赓说了什么玩笑话?又为何让这位直性子的开国上将如此认真对待?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一、陈赓将军的幽默性格

说起陈赓将军的"捣蛋鬼"绰号,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延安时期,陈赓就因为一件趣事闻名全军。那是延安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赓被安排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天,他突发奇想,将一封写给延安《解放日报》的投稿藏在裤兜里,故意在路上经过毛主席住处。

毛主席正好在院子里散步,远远看见陈赓,就喊住了他。陈赓装作慌张地把信塞进裤兜,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毛主席的兴趣。毛主席笑着问他:"你兜里装的是什么?"陈赓支支吾吾地说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毛主席更感兴趣了,非要看看。陈赓这才"不情愿"地掏出那封信,递给毛主席。

信中写道:"我们的领导同志在战争年代都很朴素,现在胜利了,有些人就讲究起来了。比如说,有些首长现在天天散步,还穿上了新棉鞋..."毛主席看完哈哈大笑,说:"好啊,你小子写得好!这是影射我吧?"从此,陈赓这个"捣蛋鬼"的名声就在延安传开了。

不仅如此,在战争年代,陈赓也常常用他的幽默化解危机。1947年,他率领部队在太行山区活动,一次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情况十分危急,战士们都绷紧了神经。陈赓却悠闲地对通信员说:"你赶紧给总部发个电报,就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金矿',请他们快来支援开采。"通信员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用暗语报告敌情。结果上级很快就派来了增援部队,成功化解了危机。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陈赓的幽默更是让他成了开国将领中的"开心果"。全军开展整训运动,陈赓被安排在军委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报告。他开场就说:"同志们,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如何当一个不称职的军事主官》,我就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全场顿时笑声四起,紧张的会议气氛一扫而空。

就连同为将领的聂荣臻也经常被陈赓的幽默逗得开怀大笑。有一次,聂荣臻问陈赓:"你说我们两个,谁的文化水平高?"陈赓立刻答道:"要看怎么算。如果按照上学的年限,您在法国留过学,自然比我高。但要是从现在往回减,那可说不准谁比谁高了。"聂荣臻听后,不禁拍案大笑。

正是这样的性格,让陈赓在军中收获了无数真挚的友谊。即便是在最严肃的场合,他也总能用独特的幽默感让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这样的性格,也为后来那个关于军衔的趣事埋下了伏笔。

二、授衔前的故事

新中国即将迎来第一次授予军衔的重要时刻。这一年,陈赓在北京的一次军事会议上遇到了几位老战友。会议间隙,他们聊起了往事,特别是红军时期的经历。陈赓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对在座的同志们说起了他在红十二师当师长时的经历。

红十二师下辖三个团,分别是红三十四团、三十五团和三十六团。说到这里,陈赓笑着指出,当时这三个团里就有三位日后的将军。在三十四团,许世友担任团长,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和尚",因为他年轻时曾在少林寺学过武功。许世友带兵有一套独特的方法,经常亲自带队侦察,一次在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战中,他带领全团仅用半天时间就歼灭了敌人一个营。

而在三十六团,团长是徐海东,因为性格刚烈,战斗作风凶猛,部队上下都叫他"徐老虎"。徐海东最擅长夜间作战,常常趁着夜色突袭敌人。有一次,他带领部队在漆黑的夜里,摸进了敌人的防地,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还活捉了敌军一个团部。

至于陈锡联,当时还是一名年轻的班长,但已经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为他指挥作战时雷厉风行,部队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钢炮"。在一次战斗中,陈锡联带领一个班,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伏,竟然生擒了敌军一个连长。

陈赓在会议上说起这段往事时,特意提到:"当年我在红军时期可是很威风的,手下带过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这句话立即引起了在座同志们的兴趣。有人说这不可能,陈赓就将三人的名字一一道来:"徐老虎、许和尚,还有小钢炮陈锡联。"

这时,有人提出要查证一下这个说法。经过核实,确实如陈赓所言。在新中国第一次授予军衔时,许世友和陈锡联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徐海东则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个巧合让陈赓的玩笑话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历史佐证。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陈赓遇到了他的老乡李聚奎。李聚奎也是位老革命,在红军时期曾任红一方面军一师师长。两人相谈甚欢,回忆起往事。这时的陈赓还不知道,他即将说出的一句玩笑话,会让这位老实巴交的战友忙活很长一段时间。

三、一句玩笑引发的"运动"

在与李聚奎叙旧时,陈赓说起了一件往事。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陈赓曾率部在赣南一带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当时,他指挥部队在一次战役中,采取了一个独特的战术:让部队分散成小股,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设下多个伏击点。这个战术收效显著,一天之内就消灭了敌军三个连。

说到这里,陈赓突然话锋一转,对李聚奎说:"老李啊,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打仗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实我跟你说,我早年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可是黄埔一期的第一名。当时蒋介石还专门给我颁发过一块金质奖章呢!"

这句话引起了李聚奎的极大兴趣。陈赓接着说:"你想啊,黄埔一期出了多少将军?连蒋介石都承认我的军事才能,这次授衔,我要是不当大将,那不是说不过去吗?"

李聚奎听完这番话,立即表示赞同。他开始向身边的同志们宣传陈赓的事迹。每次遇到军中的老同志,李聚奎都要讲一遍陈赓在黄埔军校的故事,强调陈赓不仅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还曾获得过蒋介石亲自颁发的金质奖章。

李聚奎的"宣传活动"很快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些老同志开始翻阅档案,想要核实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具体表现。这件事甚至传到了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耳中。徐立清作为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立即组织人员对这一说法进行核实。

经过详细查证,事情的真相终于大白。原来陈赓确实是黄埔军校一期的优秀学员,但并非第一名。至于那块金质奖章,也是陈赓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陈赓因为表现出色,确实获得过奖励,但是普通的奖章而已,并非什么特别的金质奖章。

这时,陈赓知道事情闹大了,赶紧向李聚奎解释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李聚奎已经在军中宣传了一个多月,许多人都听说了这个"黄埔第一"的故事。为了澄清事实,陈赓不得不向组织作出说明,表示这只是自己和老战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

有趣的是,这件事非但没有影响陈赓的威望,反而让更多人了解了他在黄埔军校时期的优秀表现。事实上,陈赓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组织的学生军事演习,多次受到校方的表扬,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

四、总干部部的调查过程

徐立清在接到关于陈赓"黄埔第一"的报告后,立即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这个调查小组由三名资深的档案管理人员和两名军事历史研究人员组成,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核实陈赓在黄埔军校的真实表现。

调查组首先查阅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完整档案。在这些泛黄的档案中,清楚地记载着黄埔军校开学时的情况。当时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共招收学员500多名,分为步兵、炮兵、工兵等不同科系。陈赓就读于步兵科,在所有考核中确实表现优异。

在校期间的月考记录显示,陈赓在战术课程中多次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一次军事演习中,陈赓担任学生分队长,带领分队完成了一次复杂的穿插包围任务,获得了时任教官蒋介石的高度评价。这次演习的具体细节被完整地记录在案:陈赓的分队在夜间行军中,巧妙地利用地形,成功突破了"敌军"防线,并在天亮前占领了预定阵地。

调查组还发现了一份当时的奖励记录。黄埔军校举行了一次综合军事技能比赛,内容包括射击、投弹、战术运用等多个项目。陈赓在这次比赛中表现突出,获得了三等奖章。这枚奖章是由黄铜制成,正面刻有"黄埔军校"字样,背面刻有获奖者姓名和日期。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还走访了几位黄埔一期的老学员。一位与陈赓同班的老学员回忆说,当时陈赓确实是班上的佼佼者,但整个年级的第一名是另一位姓张的同学。这位老学员特别提到,陈赓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创新,在战术运用上常常有独特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调查组还查阅了黄埔军校的奖励制度文件。文件显示,当时军校确实没有设立过什么金质奖章。最高等级的奖励是银质奖章,这种奖章只在毕业典礼上颁发给综合成绩最优秀的前三名学员。

调查组在给徐立清的报告中,详细列举了这些发现。报告指出,虽然陈赓在黄埔军校期间表现优异,但并非第一名,获得的也是普通奖章而非金质奖章。不过,报告同时强调,陈赓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创新思维和战术运用能力得到了教官们的一致认可。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奠定了基础。

调查结束后,徐立清亲自找陈赓谈话。陈赓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表示这只是和老战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个解释得到了组织的理解。

五、授衔仪式上的一幕

在授衔仪式开始前的休息室里,陈赓遇到了李聚奎。这是他们自"黄埔第一"事件后的首次见面。李聚奎主动向陈赓道歉,说自己太认真了,把玩笑话当了真。陈赓拍着老战友的肩膀,说起了另一个往事。

那是在延安时期,有一次他们在作战会议上讨论战术。当时有人提出要采用常规的进攻方案,陈赓却建议使用迂回包抄的战术。会上有人质疑这个方案太冒险,陈赓立即说:"我可是黄埔的高材生,这个战术我研究过很多次。"结果这个战术获得通过,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上午十点整,授衔仪式正式开始。朱德站在主席台上,开始宣读授衔名单。当宣读到"授予陈赓上将军衔"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陈赓走上主席台,身姿挺拔,朱德亲自为他佩戴了上将军衔。

在随后的合影环节中,陈赓站在第二排靠左的位置。这时,站在他旁边的聂荣臻转过头来,打趣地说:"老陈,听说你最近在军中很有名啊,连黄埔第一都传出来了。"陈赓笑着摆摆手,说:"都是玩笑话,可把我老战友李聚奎忙坏了。"

仪式结束后的茶歇时间,几位将领围在一起交谈。徐海东特意找到陈赓,说起了当年在红军时期的事。那时陈赓担任红十二师师长,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战术打胜仗。徐海东说:"老陈的战术虽然不是黄埔第一教的,但确实很有一套。"这句话引得周围的将领们都笑了起来。

中午,在庆祝宴会上,陈赓被安排和几位老战友同桌。席间,有人提议让陈赓讲讲黄埔军校的故事。陈赓便说起了当年在军校学习的点点滴滴:如何刻苦钻研战术、如何带领学生分队进行演习、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作战方法。这些真实的经历,比起那个"黄埔第一"的玩笑,更加生动感人。

当天下午,陈赓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组织给了我上将军衔,这是对我的信任。那个'黄埔第一'的玩笑虽然让我有些尴尬,但也让我更加懂得,真实的历史远比传说更有价值。"

晚上,李聚奎特意来到陈赓的房间,两位老战友又聊起了往事。这次他们谈的都是些真实的经历:南昌起义时的惊心动魄,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奋战。每一段经历都比那个"黄埔第一"的玩笑更加动人。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