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谣》已经播了4期,大家也许有一种感觉,这些民谣歌手是不是有些脆弱了?的确,民谣歌手大都是敏感的,对生活的感知比其他人更细腻一些;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节目里的眼泪有些过多了。从第一期开始,节目不知不觉就开始制造泪点。类似的音乐节目,情怀是一大卖点,毕竟很多歌手在业内深耕二十多年,他们只要站在台上,就自动带着情感的张力,而一直追随他们的歌迷,看到台上站着一排能代表他们青春的人,此时,流泪就成了最优的情感输出方式。
或者,很多歌手的歌词,以及解读世界的方式,和台下的歌手或观众达成了共鸣,也会引起一波飙泪的过程。比如在听完周云蓬的《九月》之后,陈粒就分享了自己对避谶的理解和领悟,当然,她是流着泪讲述的。
而陈鸿宇的眼泪最难以解读,因为他的眼泪是综合因素催发的结果,很难用个体事件来解释。
总之,节目进行到现在,给人一种水汪汪的既视感。非流泪,不民谣。
所以,当唱完《红房子》的张玮玮背过身去貌似准备擦眼泪时,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有一丝排斥感了——怎么,又要煽情?
幸好,这只是张玮玮一次俏皮的小玩笑。而这个玩笑,可以说是对之前节目全程飙泪的一次反讽。
事情很简单,张玮玮唱完之后,开始用低沉的语气讲述一个遗憾,他说他的制作人原本应该出现在舞台上,但事实上并没有。接着他背过身去,给人一种太过伤心说不下去的感觉。同时,节目组适时地把镜头给了台下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表情凝重,似乎在心照不宣地等待一波新的煽情,并随时准备擦眼泪。
但下一秒,张玮玮突然转过身来,一脸坏笑地说,开个玩笑,他还健在,只是没赶上节目。
说实话,一个音乐节目适当地加入一些催泪的元素,的确可以打动人。但一定要注意节奏和密度。一个人,在节目里流一次泪,还能引起共鸣;但流两次泪,三次泪,甚至一直流到节目结束,那么即使我们能和他共情,也解决不了审美疲劳的问题啊。
《我们民谣》有太多的镜头,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形式流泪。有直接泣不成声的,有隔着墨镜往下淌泪的,有仰面朝天不想让眼泪流下来的……甚至连脱口秀演员呼兰在听完《九月》之后,都背过身去擦起了眼泪。这当然是他真实的情感流露,毕竟周云蓬的演唱太打动人了;但是,这个细节嵌在眼泪汪汪的节目语境里,依然给人一种过火的感觉,或者说疲态。
民谣歌手有很多面,绝不仅仅是情怀和伤感。所以张玮玮的这波操作的确能让人会心一笑,也许他本人也有些排斥节目里过多的眼泪了。有些眼泪,该流还是要流,只不过,可不可以少一点?
还是听赵雷的我们的时光和鼓楼吧,轻松惬意
[狗头]你不想观众掉眼泪,就来织毛衣,两只山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