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番茄越来越难吃了,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在不少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个场景,在炎热的夏季咬上一口番茄,酸酸甜甜、汁水丰盈,一口下去软绵多沙,简直不要太好吃!
而现在的番茄,虽然个个看起来都非常饱满诱人,但尝起来味道却不一样,不酸不甜,皮仿佛也更厚了,有时甚至都感受不到番茄本身的风味。
我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想到过,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清晰的答案,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品种的变化番茄从沙瓤多汁、酸甜可口到邦邦硬、汁水少,更多还是品种的问题。番茄本来是“外来客”,自首次被引入国内栽种起,我国的番茄品种已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过去本土的老品种,如“毛粉802”、“石头番茄”等,这些品种的口感确实很好。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运输到餐桌上的距离越来越远,番茄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为了迎和规模化种植、长途运输,选择的品种更偏向硬果,耐储存品种,皮厚籽少,这也牺牲了番茄本身的风味。
采摘时机的变化对番茄的口感来说,采摘时机同样关键。过去番茄都是在藤上自然成熟,如今为了减少运输损耗,农户们大多会在番茄还未成熟的时候就将其摘下来,等到运输到目的地的时候刚好变成了熟果。当然这不仅能有效避免运输损耗,还能延长番茄售卖时的货架期。
但这种成熟与在藤上自然成熟有很大的区别,提前摘掉的番茄成熟后虽然在外观上看着也红彤彤的,其内部糖分、风味物质却未充足转化,从而导致番茄的甜度降低,这种番茄只是“形似神非”。
种植条件的变化在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下,番茄能够充分的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番茄合成更多的风味物质,如类胡萝卜素,能使番茄具有浓郁的果香和醇厚的风味。
除此之外,雨水的滋润连同土壤中的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让番茄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等养分,果实也能积累够充足的糖分、有机酸。
现今大棚种植越来越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虽然可以精确控制,但与自然环境相比,光照强度与光谱分布却仍不一样,紫外线也相对不足,导致番茄的风味也受到限制,香味变得淡薄。
同时,人工灌溉难以精准模拟自然降水的节奏和水质,导致微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根系生长不如露天生长的健壮,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也降低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番茄的口感。
结语。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果你渴望品尝到小时候那种纯粹、浓郁且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或是追寻其他风味更为醇厚的瓜果蔬菜,那么不妨将目光投向超市里面的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农业的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蔬菜原本的天然风味和营养价值。
或者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农家自种的蔬菜,这些蔬菜往往是农民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种植方法精心培育而成,他们熟知土地的脾气,懂得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来安排种植,不追求产量的最大化,而是更注重品质的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