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阶、严嵩贪污方面半斤八两,一个是忠臣,另一个是奸臣?

请陛下称太子 2023-12-21 15:26:52

说起严嵩,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这位哥可是能够媲美曹操级别的奸臣,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位。而徐阶则不一样,徐阶在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是正面形象,但难道他真的正吗?并不是。要知道,论贪污这一方面,他可丝毫不逊色于严嵩,既然如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两个人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翻开《明史》的目录会发现,徐阶与张居正所在的位置是相同的,而严嵩则在另一个目录里面,他所在的这个目录叫作《奸臣传》,而他位列《奸臣传》第一。

除了在《明史》里当奸臣之外,在王世贞著作的《嘉靖以来首辅传》里也是奸臣,甚至这个奸臣比在《明史》里的奸臣还要奸。

《明史》里的奸臣是他和一群文官在一起,而在《嘉靖以来首辅传》里,他与王振、刘瑾、冯保、江彬、钱宁并列,他要是活着,肯定会恨不得将王世贞剥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五位其中四位是太监,一位是武将,对于从小被别人称为神童的严嵩而言,无异于是最大的耻辱。

倘若他知道的话,肯定会感慨,毕竟他贪污,徐阶也贪污,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

当年严家被抄的时候,整整抄出黄金三万两,白银三百万两,而其余的古董、房产、店铺更是数不胜数,他的抄家名单还被后人记录起来著作成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书籍。

乍一看,好像严嵩贪污相当的过分,但与徐阶对比,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过分。

徐阶出生于松江,而他的父亲仅仅是当地的一位县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经过徐阶的奋斗,竟然奋斗出了高达四十五万亩的土地,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二十四万亩。

但无论是四十五万亩还是二十四万亩都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字,要不然他徐阶也不会是当地最大的地主。

要知道,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土地仅仅只有不到两万亩就已经成为当地的最大地主,而刘文彩要是与徐阶放在一起相比的话,根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从一个小型的官僚地主家庭发展成一个巨无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仅仅只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可见这其中黑暗到了什么程度。

但后来海瑞在应天担任巡抚要求徐阶将占据的田地交出来的时候,徐阶给出的说法是他并不知情,难道他真的不知情吗?不可能。

这可是数十万亩的土地,他徐阶作为官场的老狐狸,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而后来徐家的土地被海瑞逼迫到全部充公,百姓在干嘛呢?竟然奔走相告,明显就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由此可见徐家的土地绝对是来历不明。

有的人或许注意到了一个问题,他海瑞就是一个巡抚,有什么条件能够逼迫作为前任首辅的徐阶交出土地的呢?

要知道,俗话说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徐阶的人虽然已经不在朝廷,但是他的基本盘还在朝廷,海瑞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当时主持朝政的是徐阶的政敌高拱,虽然徐阶的基本盘还在朝廷,但奈何海瑞这个愣头青无视他的权势,一直死磕他,以至于出现受人以柄的情况。

而高拱将这种情况无限放大,徐阶的基本盘对此也无可奈何。

毕竟首先、海瑞是徐阶自己提拔起来的。

其次、当时高拱不但是内阁首辅,还是吏部尚书,要是得罪他,将来京察又岂会有好日子过?要知道,高拱一上台就已经清理掉徐阶的一部分基本盘,要是再跟他过不去,另一部分估计也得滚出朝廷。

从严嵩、徐阶的贪污成果来看,就算徐阶、严嵩两个人的名声有差距也不会差的这么远,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躬屈膝,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两个人的共同点也就只有贪污。

严嵩主持朝政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朝廷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一片乌烟瘴气。

当时吏部文选司,兵部武选司都掌控在严嵩的手里,这就直接导致但凡朝廷的文武百官升迁都必须经过严嵩的同意。

关于言官,严嵩标出的价钱是白银五百两至一千两,而类似于六部的中级干部郎中、主事则是白银三千两到一万三千两。

他的这种行为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如吏、兵二部每选,请属二十人,人索贿数百金,任自择善地。致文武将吏尽出其门。”——《明史·王宗茂传》

官职什么时候成了明码标价的物品?要知道,这是官场,不是商场。

而他严嵩对此无所畏惧,毕竟投机分子比比皆是,他的门口向来都是车水马龙,就连他的管家严年身价都高达三十万两白银以上。

要知道,后来的张居正作为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明朝的实际掌控者从他家里抄出来的银子连二十万两都不到。

为什么连他的管家都如此富裕呢?因为你要见严嵩总要贿赂他的管家,给的价钱要是不够的话,恐怕严嵩门口都进不去。

而徐阶对于这一方面是怎么做的呢?他任用的吏部尚书严讷是当时著名的清流,清到什么程度呢?

倭寇一直伴随着嘉靖一朝,而这样一来就导致嘉靖一朝的沿海地区不是一般的混乱,但是朝廷的军费却捉襟见肘。

毕竟朝廷的主要军费开支是在北方,对于沿海地区急剧上涨的军费开支,根本无力支撑,因此只能就地解决,也就是向当地的老百姓征税。

但在嘉靖二十一年,当地爆发灾荒,百姓连自己的温饱都顾不了,还要交朝廷的税,要是真的交,岂还有活路?

但当地的官员可不管这些,要是不征税的话,前线的粮食就会出现问题,前线的粮食出现问题,上面就会问责,到时候谁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恰好严讷在这一年高中进士,就在当地为官,于是他冒着被问责的风险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免税,给出的理由是恐怕激起民变。

而朝廷对此也给予理解,同意严纳的要求,因此严讷名声大振。

徐阶任用严讷担任吏部尚书就是要向世人证明他徐阶不同于严嵩,吏治即将迎来清明。

而对此,徐阶还有其他的措施,那就是:

首先、要谈公事的话,必须要到吏部的衙门去谈,不能够在某个人的家里谈,倘若在某个人的家里谈的话,谁知道会产生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交易。

其次、关于吏部官员的升迁,必须要杜绝走后门这种情况,毕竟吏部掌控的是人事,要是出现走后门这种情况,这个人肯定要将自己亏的钱补回来,而这一补就会出现卖官鬻爵的情况。

最后、挑选人才不必要在意他的出身,只要他的政绩足够优异,就算是没有功民的州县小吏,也要将其提拔。

关于吏治这一方面徐阶已经和严嵩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还不是徐阶与严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全部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这个其他原因就是严嵩背叛文官集团。

明朝自从开国以来,文官集团都是扭成一股绳的存在,而作为文官之首的内阁首辅肯定是站在文官这一边,但直到严嵩的出现,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严嵩竟然站到了嘉靖那一边,不管嘉靖的行为有多么的恶劣,他的态度都是点头。

嘉靖用于修仙炼道的资金过于离谱,毕竟药材向来都是比较贵重的。

而嘉靖修行练道向来都不是一个人在练,而是一大堆的人在练。

毕竟一个人练的话,效率肯定有限,要是一大堆人在一起练,说不定哪一天某一个人就得道升天,这个时候其他人就能够从其中获取经验。

而嘉靖的银子也有限,根本支撑不起他的修仙炼道事业,因此他将主意打到了国库那里。

而严嵩是怎么做的呢?竟然采用各种名义将国库的银子用来赞助嘉靖的修仙炼道事业,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

如果他仅仅只是支持嘉靖胡作非为,这或许还可以理解,让文官集团无法忍受的是,他竟然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文官集团兄弟。

别的首辅对于文官弹劾自己,要么是自己辞职,要么是自证清白,要么是将弹劾自己的那个人降职。而严嵩呢?直接要了那个人的命。

弹劾他而命丧黄泉的官员高达五位以上,被发配,被开除,被降职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什么在他担任首辅期间,朝廷敢于上书反对嘉靖,反对他的官员寥寥无几。

而轮到徐阶接任,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年没有人敢反对嘉靖修仙练道,而徐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嘉靖修仙练道,虽然不是直接反对,而是间接反对,对嘉靖修仙炼道所需要的资金各种卡脖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徐阶是有底线的,不会放任嘉靖胡乱挥霍国库里的银子。

有了徐阶带头,其余的文武百官肯定不会再继续之前的作风,而是紧随徐阶的脚步,言路一时间瞬间又开放起来。

而随着言路的开放,朝廷又恢复了之前的开明状态,最起码有问题也已经有人敢提出来。

而徐阶难道就仅仅如此吗?并没有,对于被严嵩降职的官员,他逐一重新提拔起来,而对于被严嵩处死的官员,他则没有去正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嘉靖面子还是要的,他提拔降职的官员对于嘉靖来说也就是画个勾的事情,但要是为某一个官员正名的话,那可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仪式,嘉靖想不记起来都难?

而这名官员是严嵩借助嘉靖的手处死的,要是为他证明,岂不是说嘉靖是错的?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徐阶不去为死去的官员正名,其他的官员也并不会对他进行指责。

“尽反嵩政,务收人心,用物望,严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风采。”——《明史·徐阶传》

如果严嵩仅仅是在官场上声名狼藉,或许他的名声并不会恶劣到与曹操齐名,他的名声能够恶劣到与曹操齐名,与当时的文人脱离不了关系。

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嘉靖以来首辅传》的作者,他的父亲王忬就是死在严嵩的手里。

而他的父亲之所以死在严嵩的手里,只是因为看不起严嵩,毕竟他们家历代都是当官的,而且个个都是朝廷的高官,哪里会瞧得上严嵩一个奸臣?

但奈何人家严嵩虽然是奸臣,论家世也确实比不过他们家,可人家的手里有权力,你又能怎么办呢?

在王忬即将被处死的那一刻,王世贞才意识到大事不好,连同他的弟弟跪在严嵩的门口,只为保住他父亲的一条命,结果发现这并不管用,又跪在大臣上班的路上,希望哪一位大臣能够为他的父亲说几句话。

而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敢站出来与严嵩为敌,这也就导致他的父亲不得善终。

他虽然论权力比不过严嵩,但是在文坛的影响力却绝对不是严嵩能够比较的,他带领文坛著作出了各种关于抨击严嵩的小说戏曲,就比如《海公案》、《鸣凤记》、《喻世名言》。

在当时,百姓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但关于看戏,他们还是看的,这样一来严嵩想不臭名昭著都难。

结语

徐阶、严嵩能够形成如此明显的差距,是因为一个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另一个不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而文官集团作为当时舆论的主导者,哪一方对他们有利,哪一方的名声就会更好,纵管对他们有利的那一方并非什么好人,他们也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歌颂。

2 阅读:2349
评论列表
  • 2023-12-29 12:56

    说严嵩就说严嵩,为啥要顺带黑曹操

    三只 回复:
    说了我想说的,严嵩给曹操提鞋都不配。
  • 2023-12-26 15:38

    要他交地要要么交要么不交,不知情是交还是不交?不知情就是和他无关,可以强制没收,

  • 2024-03-22 21:37

    王世贞之父死于平时就疏于练兵,滦河失事之后,被世宗亲自批示涉事诸将皆斩,与严嵩无干。奈何王世贞这个不要脸的愣是把他爹的事按在严嵩头上

请陛下称太子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