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生潘森林入职浙江省乐清市税务局而引起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潘森林以总分759分的成绩夺得温州市理科高考状元,同时还是浙江省理科榜眼,其中语文127、数学147、英语142、理综284、自选科目59分,最终被清华大学金融与经济专业录取。
2019年,潘森林清华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考研,而是入职了一家头部的金融国企。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在那个时候,金融行业如日中天,没人觉得潘森林的选择有什么问题。
但好景不长,受大环境影响,金融行业薪酬逐年下降,工作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潘森林回到老家温州瑞安,考进当地街道办。因为清华学历的优势,再加上工作能力突出,潘森林很快便升任街道经管办主任。
不过,潘森林在街道办的工作毕竟属于事业编,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社会认可度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公务员,因此,他考取了离家较近的乐清市税务局,成为乐清市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值,堂堂一个清华毕业生,去一个县级市的税务局,简直是大材小用。有网友表示,潘森林的学历放在县城,就像是用航天材料做了一把菜刀。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清华毕业生考公已不再是新鲜事,清华经管学院毕业生进投行、考中央选调生都是常规操作,再差也能去浙江市一级的省直机关。
像潘森林这种超级学霸去县级市真的是非常罕见,可能是厌倦了竞争,想找一个离家里近的单位躺平。
一个理科榜眼却选择了一个文理兼招的经管专业,真的可惜了,清华正常选个工科也比这个专业好;此外,本科毕业之后他不考研,而是为了那点钱进了金融行业,如果当初直接选择从政,以他的应届生身份,可以直接选调到浙江,这也比工作五年再上岸更容易。
无独有偶,跟潘森林同一届的2015年浙江理科高考状元邓恩柏,也走了一条很不寻常的路。
郑恩柏1997年出生于温州苍南炎亭,高中就读于浙江镇海中学。
刚上高一的时候,因为知识面比不过城市里的同学,邓恩柏几次测试成绩在班级、年级都颇为靠后,尤其是物理学科,当同学们考90多分的时候,他屡次不及格。
意识到差距之后,他及时改变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成绩开始稳步提升,从班级中游逐渐攀升到上游,尤其到了高三,进步非常夸张。
2015年高考,邓恩柏以总分76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浙江省理科状元,轰动一时。
在高考报名的时候,邓恩柏没有选择去理工科更强的清华大学,更没有选择北大的理工科专业,而是去了北大的元培学院,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一个理科状元,最终却选择了北大的文科专业,实在是令人感到疑惑。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文科专业,邓恩柏表示,他从小就喜欢阅读,他读了不少书,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等现当代很多作家的作品他都有接触,尤其是鲁迅的作品,给了他文学的启蒙和思想的激荡。
从小学到高中,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对文学的热爱渐渐压倒一切。因此,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对专业的选择就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北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全国数一数二,他毫不犹豫地去了北大。
2019 年,郑恩柏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不同于多数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或留学的常规道路,他另辟蹊径,入职北京一家教育公司。他坦言,这份工作的选择,是为了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能自由支配时间,尽情投入阅读与写作之中。
工作的前两年,郑恩柏充分利用业余时光进行写作,随着对文学创作的渴望日益强烈,郑恩柏意识到,日常工作带来的疲惫与时间限制,严重影响他以最佳状态进行创作。2021 年,他果断辞去工作,开启全职写作生涯。
今年1月,邓恩柏的长篇小说《蛮与痴》正式出版,收到读者们的喜爱,销量和评价都很好,对于一个创作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说到底,潘森林和郑恩柏的选择,不过是普通人过自己的日子。有人觉得清华毕业去县级税务局“亏大了”,理科状元搞文学“浪费脑子”,但日子是人家自己过,冷暖自知。
现在这个社会,早就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时代了,以前总说“状元就该搞科研、当大老板”,可谁规定优秀的人只能走同一条路?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想法活!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