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的清明仪式感,从吃艾糍开始!

爱有机生活 2025-04-02 15:21:38

‌惠州人的清明仪式感自然少不了吃艾糍。艾糍,又称艾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医用价值。作为古时祭祀食物代代相传,如今艾糍已经成为惠州家家户户的清明节必备小吃。下面一起来看看罗浮山艾糍吧!

艾糍

罗浮山艾糍‌是一种用新鲜艾草制作的传统美食,也被称为艾糍或艾粄。寓意团圆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它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地区的特色美食,具有天然健康的特点‌,在清明节期间广泛食用。

制作方法:

罗浮山艾糍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艾草‌:将新鲜的艾草叶切成小段,用料理机打碎。

2、煮艾草糊‌:将艾草叶放入融化的红糖水中,煮至糊状。

3、和面‌:将艾草糊倒入糯米粉中,揉成光滑的面团。

4、准备馅料‌:通常使用花生、黑芝麻、白糖等材料制作馅料。

5、包馅‌:将面团分成小剂子,包入馅料,收口捏紧。

6、蒸制‌:将包好的艾糍放在蒸笼上,大火蒸20分钟即可‌。

艾糍

口味与特色:

罗浮山艾糍的口味多样,常见的有芝麻花生馅和红豆馅。其外皮软糯有嚼劲,内馅甜而不腻,艾草的清香与甜味相互融合,口感清甜,深受人们喜爱‌。此外,艾糍不仅美味,还具有祛湿的功效,是春季的时令美食‌。

艾糍的食用习俗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它不仅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还象征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团圆的期盼‌。

在罗浮山脚下,有不少做艾糍粑的摊位。游客云集,都想把这份美味带走。艾糍粑以花生芝麻馅与红豆馅为两大“巨头”,晶莹剔透的糯米皮和着馅料,香酥脆糯一触即发。喜欢艾草味更浓郁的,可以选择无馅的艾粄。在博罗,品尝艾糍被形象地称为“尝春”,意味着将春天的味道吃进嘴里,体验独特的春日风味‌。

艾糍

惠州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惠州清明节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挂清明柳‌:清明时节,惠州民间有折柳习俗,将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插在房前屋后,或将柳枝插在先人坟头,表达无尽思念。这一习俗源于纪念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抱柳树被烧死后,晋文公重耳发现柳树重新发芽,于是折柳枝以作纪念‌。

2、踏青‌: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惠州城乡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人们喜欢成群结伴地郊游踏青。此外,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寓意“放晦气”,据说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3、太公分猪肉‌:在惠州部分地区,清明时期有一种习俗是太公分猪肉,即在祭拜完祖宗后,将祭品分到各家各户,象征人人沾福气‌。

4、清明粄‌:惠州人在清明节有吃清明粄的习俗。到野外采摘艾叶,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分给大家吃。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因此吃清明粄被认为能强健身体‌。

5、敛糕祭祖‌:在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敛糕原来是礼仪专用食品,惠州居民在喜事或丧事时会蒸红敛糕或白敛糕‌。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