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祖宗牌”记录下来殷商人的宗谱!
吻合互证殷人的祭法:
殷人源于黄帝,殷人禘喾祖契。
三块绿松石铜牌记录下
黄帝(天界蝉、水界牛龙)图腾
帝喾(水界龙)图腾
殷契(殷人契的猫头鹰)图腾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5)• 三块铜牌饰揭示二里头先民血统归属
在这第五篇关于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的系列中,我们将通过三块铜牌饰的考古发现,揭示二里头先民的血统归属。
文明的传承与血缘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探究古代文明的一个关键问题:二里头古人的血缘传承与哪个帝王脉系相关?
这三块铜牌饰精巧地安置在庙主的胸口,相当于古代的“身份证”,也是宗谱牌。
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解析了第一、第三块铜牌的纹饰图案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现在,我们将对第二块铜牌的纹饰进行解析。
图解:


综合解析三块嵌绿松石铜牌饰:
第一块牌:
图案为牛。牛是代表“黄帝”水界的图腾,即“黄帝”的“龙”图腾;
第二块牌:
图案为蝉。蝉是“黄帝”天界的代表图腾;
第三块牌:
组合图案有貘和猫头鹰。
- 貘是帝喾的水界代表图腾,即帝喾的“龙”图腾,又称“夔龙”;
- 猫头鹰抱在貘中,象征父抱(护)子,因此铜牌的“组合”纹饰正确理解应该是“喾生(抱/保护)殷(鹰)”。

这三块铜牌饰共同揭示了二里头先民的血统归属,连接到“黄帝”的脉系,进一步支持了观点,证明二里头遗址并非“夏王朝”,而是殷人殷民族的聚居地是殷人所封的商国。
[说明: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观察古代图方向的问题。有读者指出,铜牌的正确观察方法应以出土时的方向为准,即出土时铜牌“正”向放,就“正”向看;若是“倒着”放,那就“倒着”看。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如果有出土时的确切方向,当然是最好的。因为这代表了放置者的意图。至于方向上是否有特别的安排,或者图案的方向是否重要,这需要具体情况而定。
实际上,从后世人解读图案的角度来看,古代平面图有时候“正看”和“倒看”的差异不大,因为一些图案简单明了,所以不管怎么看都能理解。然而,对于一些特别复杂或设计独特的图案,正确的观察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辨认一个人时,他是“站立”还是“倒立”,对观察者来说,这会有很大的区别。又如在背读时,一句话和整本书,“正”着背和“倒”着背的难度相差甚远。
总体而言,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后代解读图案时,只要能看清、看懂、理解,图案是“正”看还是“倒”看问题不大。毕竟,“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华夏古史传承的帝世系为:

殷人的起源问题,还可以在安阳殷墟五号(辛妃·简狄)宗庙遗址得到证实(详见之前已发布的文章)。
然而,如果将殷墟五号宗庙遗址解释为“妇好墓”,那么在“殷”史的还原上将永远缺失至关重要的一环。历史环环相扣,缺一环就无法完整拼接。
二里头遗址的先民被证实为“炎黄子孙”中的“黄帝”—“帝喾”的后裔是殷人殷民族,殷人图腾为猫头鹰,这为血统提供了实证。
在考古中,二里头与殷墟遗存及历史文献是完全吻合互证的。
二里头可不管这些,反正你的蝉就是没我的绿松石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