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大将,曾被蒙冤要处决被彭德怀救下.

历史点滴 2017-09-24 00:35:26

黄克诚(1902-1986),1902年10月1日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屡经坎坷,百折不挠,鞠躬尽瘁。他曾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和战火硝烟的枪林弹雨中,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也曾在革命阵营内部一再蒙冤,数次落难,几番死生。但他向来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安之若索,处之泰然,大节不夺,堪称一代楷模。

黄克诚

1930年7月,担任红三军团第二支队政委的黄克诚,率部在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与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军队进行战斗。红三军团隐蔽于平江县城南20华里处的晋坑山设伏待敌。

战斗打响后不久,敌我双方即成混战胶着状态。至黄昏,黄克诚因部队被冲散而与大部队失去联络。正当他循枪声寻找部队之际,突然发现身后有一支队伍扑来。黄克诚眼睛本来高度近视,时值盛夏,鏖战竟日,眼镜片上沾满了汗水和烟尘,使他的视力更加模糊,无法辨清向他扑来的这支部队究竟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双方越来越靠近,已不容他多作思考。他果断地迎着对方走去,以便弄清情况之后,再见机行事。当双方快靠近时,黄克诚才模模糊糊地看见对方的衣着很齐整,许多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作射击姿势,立刻意识到对方是敌人。他稍一迟疑,便向对方一摆手大声喝道:“别打枪!”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他就势卧倒,伏地一个转身,顺着山坡滚了下去。几乎就在他喊话和转身的同时,几支枪一齐朝他开了火,只听子弹在耳边身旁嗖嗖作响。此时,他虽身不由己,顺着陡峭的山坡向下坠去,但神智还清楚。待滚落到山脚下,他感到自己还有知觉,只是眼镜、帽子和身上背的皮包不见了。用手慢慢在周身上下摸了一遍,居然没有中弹。此时天已黑下来了,加之眼镜失落,周围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但远处的枪声和呼喊冲杀声隐约可辨。他循着声响激烈的方向摸索着走去。当他来到公路边上的树林中,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潮水般地在奔跑呼号。定睛仔细辨认,发现公路上的人们臂上配戴着红袖标。他断定是自己人,便上了公路,随人群朝前跑去。他边跑边问清了情况。此时敌军已溃败,我军正乘胜尾敌追击。当黄克诚找到了自己的部队时,战友们不禁大吃一惊,以为他死而复生。原来,在山顶上与敌人遭遇时,警卫员远远看见黄克诚被敌人一阵排枪击倒,并滚落山下,以为他已牺牲,便跑回部队报告了“政委牺牲”的消息。指战员们正高喊着“为政委报仇”的口号奋力冲杀当中,突然发现黄克诚又安然回到部队,自然是又喜又惊。一时间,黄克诚“死而复生”的奇闻,在部队中流传开来。

1931年盛夏,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正酣之际,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黄克诚在火线上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回到军团政治部领受任务。黄克诚喘息未定,军团政治部肃反委员会负责人就将一份名单递了过来,面容严峻地对他说道:“这份名单上的人,是被供出来的‘AB团’分子,要立即抓捕归案,押送肃反委员会接受审查。”

黄克诚一看名单,上面所列的人大多是第三师中久经战斗、英勇忠贞的基层指挥员,其中有两名连指导员,还是黄克诚来到第三师后亲手培养提拔起来的。眼下他们正率领部队同“围剿”之敌浴血奋战,他根本就不相信名单上的那些人会是什么“AB团”分子。黄克诚据理力争,并担保名单上的人没有一个会是“AB团”分子,希望肃反委员会“刀下留人”。然而,肃反委员会严厉地说:“你是入党多年的党员,又是师政治委员,应该懂得如何执行党组织的决定,更清楚违犯肃反纪律的责任和后果。”黄克诚自知再费唇舌已无济无事,便转身离开。

在赶回部队途中,黄克诚已决意设法保护名单上的那些同志,不使他们被捕上送。过了几天,肃反委员会的人不见第三师的“AB团”分子押送来,便一再向黄克诚催问,其言辞一次比一次严厉。黄克诚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秘密通知名单上的同志暂时上山躲避,等过了这阵风头之后,或许会有转圜的余地。

当时正处于反“围剿”的紧张战斗期间,战事频繁。到了打仗的时候,黄克诚便派人通知在山上躲藏的干部,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队带兵参加战斗。一俟战斗结束,又马上上山躲藏。半个月过后,那几名干部见平安无事,以为风头已过,便有些放松警惕了,战斗结束后也不急于上山躲藏了。此事终于被肃反委员会察觉,有两名连指导员马上被肃反委员会派人捕去,不久即遇害。黄克诚得知,不禁痛心疾首。他径直来到军团政治部,怒斥肃反委员会干了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情。

黄克诚前次抗命拒不捕人上送,早已引起肃反委员会的不满;现在他又来为“AB团”分子鸣冤叫屈,自然更不为所容。肃反委员会不容分说,当即下令将黄克诚抓捕起来“审查”。正当肃反委员会欲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将黄克诚处决之时,军团长彭德怀得知此事,火速从前线赶来,要肃反委员会“刀下留人”。由于彭德怀的干预,黄克诚才幸免一死。但是,却被撤销了师政治委员的职务。

由于彭德怀的干预而使肃反委员会“刀下留人”的事,黄克诚当时并不知情,肃反委员会释放他的时候,没有讲明原委,事后也无人提起此事,包括彭德怀本人也从来没有对黄克诚谈过这件事。因此,当1959年庐山会议上黄克诚被批判时,有人说他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竟使得黄克诚莫名其妙,不知此言何所指。经过有关人员在会上的“揭发”证实,黄克诚才总算得知当年之所以没有被肃反委员会杀头,原来是彭德怀干预的结果。黄克诚在晚年时,曾如是说:“我和彭德怀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性格作风比较合得来,如此而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