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导弹,能不能把美军10万吨核航母一炮击沉?北理工曾模拟过

南斋孤风中 2024-11-29 21:19:23

二战前的战列舰时代,军舰主炮被限制在水平方向。

战斗,本质上是一场侧面对决。

为了生存,战列舰造得异常厚重,侧舷装甲可达300-400毫米。

密集的装甲,让战列舰在海上固若金汤。

航母时代的到来,将海战从二维平面推进到立体空间。

军舰顶部,压根无法有效加装装甲。

高昂的重量、复杂的结构、以及空中打击的多角度特性,让顶部防御变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

舰载机,能够轻松越过厚重的装甲,从天空发起致命一击。

装甲再厚,面对从上方投下的鱼雷和炸弹,也毫无还手之力。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仅用几分钟就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和奥克拉荷马号,被日本轰炸机一举击沉。

昔日的海上霸主,瞬间变成了烧焦的废铁。

那我国王牌东风导弹,能击沉美国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吗?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专门研究过。

现代防御体系

二战时,美国的爱荷华级战列舰是防御的巅峰之作。

侧面装甲,最厚处达到324毫米。

相当于一辆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

每一毫米的装甲厚度,都意味着生存的可能性多一分。

而同时期的航母,如企业号航母,其飞行甲板厚度仅为51毫米,很脆弱。

反观现代航母,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其飞行甲板厚度增加到了约75毫米,但与战列舰装甲相比,仍是“纸糊”。

这并非材料技术的局限,而是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现代战争,依靠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

传统的“钢铁防御”,已被电子防御取代。

现代舰艇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

其生存能力取决于雷达预警、电子对抗和导弹拦截能力。

而非厚重的装甲。

防空导弹系统,成为舰艇生存的关键。

它们能在极短时间内,精准拦截来犯的导弹,将威胁扼杀于千米之外。

以俄乌冲突为例,现代舰艇遭遇反舰导弹时。

靠的不是装甲,而是电子防御系统。

2022年,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被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沉。

充分证明了,电子反制和机动性比装甲更为关键。

现代舰艇防空系统。

每秒可以跟踪数十个目标,拦截概率高达90%以上。

相比之下,二战时的防空能力简直是“瞎子摸象”。

一艘装备先进防空系统的现代舰艇,其实战能力远超过二战时任何一艘装甲再厚的战列舰。

远程打击系统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海战尤其如此,攻击能力往往决定生存概率。

二战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海军仅损失1艘航母,却重创日本4艘航母。

一枚现代反舰导弹,成本约200-500万美元。

而同等防御系统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

远程打击系统的性价比,是防御系统的10倍以上。

现代海战,已经进入“先发制人”的极致。

谁的打击半径更远,谁就占据战略主动。

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正在竞争谁能研发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反舰导弹。

超音速、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成为军备竞赛的焦点。

其射,程已经可以达到数千公里。

战争的本质是,用最低成本获取最大优势。

在矛与盾的永恒对决中,矛——反舰打击能力,正以压倒性优势改变海战规则。

在现代海战中,美国航母舰队堪称不可战胜的移动要塞。

其核心优势在于,极其夸张的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

舰载机群,是美国海军的致命武器。

以F/A-18超级大黄蜂为例,其作战半径约700-1000公里,搭载反舰导弹后,打击范围轻松突破1000公里。

单个航母战斗群,可携带约90架作战飞机。

美航母,可以在敌人根本无法发现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摧毁对方舰队。

美国现役航母11艘,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舰载机数量的数倍。

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

每艘航母可以部署近90架战机,形成一个移动的空中要塞。

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可以在数百公里外锁定目标。

远在敌舰反应之前,就完成致命打击。

美国航母舰队,打造的不仅是武器系统。

更是一个集侦察、打击、防御于一体的庞大作战生态系统。

中国的“航母杀手”

但随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航母变得不那么安全。

其一,就是陆基反舰弹道导弹。

东风-26导弹,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航母杀手”,是中国海军战略的里程碑式武器。

其4000公里的超远程打击能力,直接颠覆了美国航母舰队长期以来的制海优势。

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10米。

末端速度,超过马赫10。

可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

过去,美国航母可以肆意在任何海域活动。

现在,在第二岛链内,美国舰队必须时刻提防来自中国大陆的致命一击。

以南海为例。

东风-26导弹,可以从中国大陆精准打击数千公里外的海上目标。

美国航母,将被迫远离中国近海,失去曾经的战略纵深。

更关键的是,这款导弹采用机动式弹道轨迹,极大增加了拦截难度。

传统防空系统,几乎难以在末端阶段对其形成有效拦截。

中国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海权:

不再是靠舰队本身,而是依靠远程精准打击能力。

其二,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鹰击-21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航母终结者”。

这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

射程1500公里,飞行速度超音速5-6马赫。

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5米。

可穿透大多数舰船防御系统。

与传统反舰导弹不同,鹰击-21采用跳跃式飞行轨迹,雷达难以捕捉。

它能在几乎不可察觉的情况下,迅速接近目标。

最终,以难以想象的动能摧毁航母。

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来说,就是致命威胁:

美国舰载机作战半径,700-1000公里。

而鹰击-21导弹射程,达到1500公里。

中国可以在美国航母发起攻击前,先发制人。

一旦命中航母,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轻则令航母丧失战斗力,重则可能直接报废这艘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海上要塞。

一旦被击穿,整艘航母将在瞬间丧失战斗力。

它能在数分钟内,摧毁整个航母编队。

从高空俯冲,精准打击飞行甲板的薄弱点。

一枚导弹,足以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航母瞬间失去战斗能力。

技术的进步,往往在瞬间颠覆,此前看似牢不可破的军事防御体系。

曾经的海上霸主,在现代精确制导武器面前,如此脆弱。

速度,决定了现代战争的生死存亡。

在高超音速导弹面前,传统防空系统如同瞎子。

中国的东风-26和鹰击-21导弹,速度已经超越了人类防御想象的极限:

东风-26,最大速度18马赫。

鹰击-21最大速度10马赫。

美国最先进防空系统拦截极限约5-7马赫。

为了直观理解:

音速1马赫 = 343米/秒,18马赫 = 6174米/秒。

导弹从发射到命中,仅需几秒钟,防空系统根本无法追踪和拦截。

美国宙斯盾系统、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在这个速度面前,就像是用石器时代的矛去对抗现代坦克。

中国拿到了制海主动权

技术代差,已经不是数量可以弥补的了。

高超音速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科技水平的试金石。

单艘航母造价,约130亿美元,建造周期5-7年。

也就是说,一次致命打击可能造成数百亿美元损失。

而且,航母也有它的致命弱点。

上层建筑一旦被严重损毁,将立即丧失战斗能力。

飞行甲板受损,舰载机就无法起降。

电子系统瘫痪,将使整个舰队失去指挥和协同能力。

命中率,决定了海战的生死存亡。

高超音速导弹,不需要完全摧毁航母。

只需要造成关键系统破坏,就能迅速瘫痪。

谁能以最小的代价造成最大的破坏,谁就掌握了制海权的主动权。

很庆幸,中国拿到了制海主动权。

很庆幸,我们在中国。

1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