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150年后,专家准备对其修复时,意外发现50000多件文物

肥脸哥侃事 2025-02-06 14:06:38

说起中国的圆明园,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遗憾,因为当年身为世界知名文化园林的圆明园被很多人瞻仰,但是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后,却被这群强盗们经过一波抢劫之后又用大火付之一炬。

后来法国作家雨果也曾经写过,有一天圆明园来了两个强盗,一个负责抢夺,一个负责让它付之一炬,由此可见,对于法国和英国联军这些人的粗鲁做法,连他们本国的人民都看不下去了,那么关于当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这件事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当时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什么?请你继续往下看!

圆明园是当年由清政府耗时一百多年前造起来的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十分的宽广,而且里面的奇珍异宝更是数不胜数,让当时的世界都为之震撼,在建筑这座圆明园的时候,很多工匠都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当这座世界性的皇家园林落成的时候,很多皇室珍藏的宝贝都被迁移了进去,圆明园占地面积足足比紫禁城大了五倍左右,当时的皇家有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圆明园中度过的,但是 圆明园建成之后却没有存续多长时间。

在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攻破北京的大门。由于当年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只能任由当年的英法联军在北京城横行霸道,他们在听说圆明园这个地方存在很多稀世珍宝的时候,这些强盗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些东西带回他们的国家,于是便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开始在圆明园中搜刮中国的瑰宝。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刮,把所有珍贵的物品全部拉上了他们的战舰,至于那些太过沉重或者不能拿走的东西,当时的英法联军就选择就地打碎,当时的珐琅瓷器碎了一地,到处都是被破坏的文物。

那些强盗们本着拿不走也不留给中国的无耻心理,把当时圆明园内的珍贵文物毁坏了许多,后来在搜刮完圆明园内的珍贵文物之后,当时的英法联军的长官还下令,把这座世纪名园放了一把大火给焚烧殆尽,然而天不如他所愿。

在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之后,天降了一场大雨将圆明园给救了下来,让当时的圆明园留下了一些废墟,也为当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强盗行为留下了铁的证据。

然而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当时的中国也是十分的痛心,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之后,当时的中国也是成立了很多关于圆明园文物的保存机构,这些机构对于那些在圆明园被焚毁之后剩下的文物保存得也是十分的尽职尽责。

没错,找到了五万多件国宝,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这些宝贝啊,大都不完整了,没了刚做出来时的那股子漂亮劲儿。而且,它们身上到处都是被大火烧过的可怕印子。

决定对圆明园进行修复和重整,并不是梦想着它能变回那个曾经的“万园之园”。我们心里都明白,不是所有的病痛都能治好,也不是所有的伤痕都能抚平。那个曾经的“万园之园”已经被破坏,这是无法更改的历史,也是每个中国人心里得记住的事儿。

那些狠心的侵略者,把我们的国宝都给偷走了,摆在他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展览,却把一堆被弄坏的破烂留给了我们。他们把我们的宝贝当成战利品炫耀,真是让人气愤不已。

这些国宝,尽管带着岁月的伤痕,却仿佛在跟我们讲述一个道理——落后就会受人欺负。它们就像历史的警钟,时刻提醒着咱们中国人:千万别忘了过去的苦难。

根据平台的规定,要成为我的铁粉,得多跟我互动互动。要是你觉得我的文章还行,那就点个“”呗。这样,成了铁粉后,你就能立马收到我新发的文章啦。

哎,说到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把那些你用来获取信息、支持观点的资料都列出来。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书啊、文章啊、网站啊,或者是专家说的、研究报告啥的。反正,只要是你用来证明你说的话有根据的,都得算上。

张恩荫研究了圆明园的变迁历史,他在1993年通过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篇文章,名叫《圆明园变迁史探微》。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圆明园的种种变化。张恩荫通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让读者对圆明园的过往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整篇文章内容丰富,语言平实,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历史。简单来说,张恩荫就是用这本书告诉我们圆明园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1993年,这本书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成为研究圆明园历史的重要。

汪荣祖和钟志恒一起写了本书,书名叫《找寻消失的圆明园》[M],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这本书主要是讲他们怎么去寻找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圆明园的故事。他们用文字带着读者一起踏上这段探寻之旅,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段历史的痕迹。虽然圆明园已经不在了,但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和那段令人惋惜的历史。

赵辉聊起了“和传统文化的交流”[J]。在2018年12月的一期里,他说了很多。他讲的内容挺有深度的,但用的话都很简单。赵辉主要就是在聊怎么跟我们的老传统、老文化搭上话。他觉得,这事儿挺重要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也能看清现在。赵辉的讲述方式挺接地气的,没啥难懂的词儿。他就是想把那些高深的文化知识,用咱们平时说话的方式讲出来,让每个人都能听明白。这样一来,传统文化就不再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了,而是变得亲切、好懂多了。总之,赵辉在这篇文章里,就是用一种很轻松、很日常的方式,跟咱们聊了聊怎么跟传统文化“对话”。

0 阅读:1

肥脸哥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