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国某新型特种登陆驳船引起全球范围关注,由于该型号驳船长达180米,可以伸出超长运输通道,从近海绕过沙滩直抵海滩腹地,对此西方军事专家普遍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为未来抢滩登陆台湾岛所作出的准备。

法国军事专家奥德朗、美国军事专家舒加特接受RFA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广东湛江港口建造的这种特种驳船,由于船体尺寸十分巨大,很难想象是纯粹用于民事作业,反倒十分类似于二战期间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海上人工港口,为抢滩登陆提供助力。
西方专家认为,这些特种驳船的出现,虽然名义上是为了让运输电动汽车的运输船,能够更快速的在水况复杂的港口实现装卸货,但如果用在军事上,可以在巩固滩头阵地打开突破口后的阶段,迅速在水况复杂海滩地段实现快速卸载部队,有了这些登陆舰,补齐了中国军队抢滩登陆的最后一块短板。

从以往大规模登陆作战案例来看,西方专家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
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登陆需要3个阶段,首先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通过打击防守方来削弱岸防能力。其次是通过抢滩登陆、空降渗透,获得滩头阵地控制权。最后就是扩大登陆区,后续大规模兵力陆续登陆,而这最后一步,往往是登陆作战成功的关键,如果大部队上不去,前沿部队就会被防守方集中优势消灭,当年金门战役就倒在这一步上。

对于我们来说,尽管拥有了075/076两栖攻击舰、野牛气垫船、两栖战车等抢滩利器,但大部队的后续抵达更为重要。由于战时港口不可能轻易夺取,而且存在被破坏的可能性,所以往往需要临时在海滩搭建港口,为运输船抵达铺平道路。
不过,由于防守方通常会在海滩附近布设雷区、反坦克锥和堑壕,外加自然环境阴晴不定,想要搭建临时港口也并不怎么容易,所以这时候就凸显出了我国新型特种驳船的意义,这种特殊性质的运输船,可以利用长通道直达海滩腹地,相当于快速布设了稳定的临时码头,这也就是为什么被外界认为弥补登陆最后短板的原因所在。

眼下,台湾岛西部适合登陆的地点,至少有14处之多,除了传统的淡水河口、屏东高雄等港口地区,大部分都是海滩滩涂地带。
显然,新型驳船的出现,十分贴合对这些海滩地带的大规模登陆部署,随着同类型驳船越造越多,不仅平时可以用来运输车辆货物,在战时也可以同时抵达这些地段,为后续大部队提供快速登陆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