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树遗址国宝揭晓:五千年前牙雕蚕,再现华夏丝绸文明摇篮!

船长卡戎 2024-11-02 06:49:42

在华夏大地的心脏地带,有一个被人们称为“河洛地带”的地方位于中原的核心区域,古人尊称为“天地之中”。大约在5300年前,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都市群落,犹如繁星点点镶嵌在中原大地上。先人们建起了我国最早形态的瓮城,筑起了巍峨壮观的宫殿建筑群,其规模之宏大、工艺之精巧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孕育了一种独特的精神信仰和宇宙观,那就是对北斗九星及极星的崇拜。祖先们将北斗七星及其左右两辅星组成的“北斗九星”视为指引方向的天宇灯塔。这种对星辰的崇拜,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一系列的考古学、人类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河洛地带在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双槐树遗址。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用深情的语言,把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编织成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他称之为“河洛古国”。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段时光,被后人尊称为黄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黄帝时代的事情: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驯化鸟兽虫蛾,让它们服务于人类生活。而在这一系列驯化的故事中,最为动人的一章要数嫘祖养蚕的故事了。嫘祖是黄帝的贤妻,她发现桑树林间有一种神秘的蚕宝宝。这些蚕儿以桑叶为食,在生命的轮回中结成晶莹剔透的茧。她用这天赐的丝线编织出了第一件丝绸衣物,从此开启了华夏民族丝绸文化的辉煌篇章。

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里,桑蚕与丝绸一直是最为瑰丽的一笔。时光流转至1926年,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李济先生,在山西西阴村发掘出了一段半枚历经沧桑的蚕茧化石。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对我国蚕桑丝绸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深度探索之旅。

而在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时间的沙漏又倒流至6000年前,一块石雕蚕蛹静静诉说着远古先民对这一神秘生物的敬仰和了解。更有意思的是,在5000年前河南荥阳汪沟遗址,找到一块精巧无比的罗织物碎片被专家鉴定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丝绸实物。

然而,尽管这些宝贵的考古证据揭示了丝绸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熠熠生辉,但仍有一系列未解的谜团没法解释。比如,那些出现在古代遗址中的蚕,究竟是野生采集还是已经被成功驯化?

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一枚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牙雕蚕。这颗小小的艺术品,尽管只有6.4厘米长、不足1厘米宽、0.1厘米厚。但是这枚国宝级牙雕蚕的发现,让上述“谜题”迎刃而解。牙雕蚕就像现代家蚕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那一刻被定格在了坚硬的兽牙上。背部微微隆起,头颅高昂,尾部翘起,整体呈紧绷的“C”形,无论是体态还是神韵都与现实生活中的家蚕无异。

河南文物局顾万发院长解释说“和我们现在的家蚕体型几乎一样,完全不同于瘦弱的野蚕。而且它的姿态如此特殊,不是闲庭信步时的‘S’‘L’‘Z’形,而是吐丝时刻那标志性的‘C’形。它身上还有明显的打磨痕迹,显然是为了让它更加通透、泛黄,更接近真实的吐丝场景。”

另外,结合同期在附近青台、汪沟等地发现的丝绸遗存以及其他与养蚕相关的文物。专家们可以推断出,在距今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已经掌握了养蚕和缫丝技术,并将其发展成当时社会的重要产业。

双槐树遗址牙雕蚕的发现无疑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开始重视农耕和养蚕缫丝。同时这也意味着“礼乎玉帛”的礼仪文化逐渐兴起,这两者并重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从此,中华文明拥有了独特的底色,与其他古老文明区分开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