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 青
一、行伍出身骁勇善战
孙良诚,字少云,原名孙良臣。1893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大侯庄一个农民家庭中。其父孙云亭,为清军中哨长,驻防天津小站,以微薄薪俸养家糊口。因家中生活拮据,孙良诚很早即务农,但他并不安于此道,决心投军以谋出路。成年后即自行前往小站投奔其父,因该部移防,盘缠用尽,只好又返回家中。1912年在左路备补营任营长的冯玉样奉命至景县招兵,孙闻讯后应招入伍,遂了心愿。
孙良诚
冯玉祥最重对士兵的训练。孙为人精悍骁勇,不怕苦累,引起冯的注目,很快便升任班长,至1916年即任连长。此间曾随部赴河南参加围剿“白狼”的战争,后又参加护国战争。1915年,冯玉祥为开展军中体育,强健士兵体魄,令孙良诚等人每星期赴北京青年会(时该部第十六混成旅驻廊坊)学打篮球,回来再教练其他士兵。孙虽然个子不高,但机警灵活,很快便成为一名篮球好手。
1917年7月1日,张勋发动复辟丑剧,国人大哗。时冯玉祥被排挤出第十六混成旅,继任旅长杨桂棠应张勋之召前往北京,该部官兵群情激愤,自动集会,决定驱杨(桂棠)请冯(玉祥),发兵北京,反对张勋复辟,推举孙良诚、刘汝明二人去天津迎冯回军。
7月2日,孙、刘二人赶至天津冯宅,适冯未在,等至夜12时,冯方回来。孙、刘二人说明来意,冯告知他已准备回军,令他们先行返防,叫大家做好准备。孙等回廊坊后即将此信告知官兵,众人无不欢欣。张勋复辟很快就被平定。
此后,孙良诚随第十六混成旅南下武穴、常德,1920年参加直皖战争,赴陕西驱逐陈树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升任团长,在旅长李鸣钟的率领下,由陕西出发,急驰良乡作战,抄袭奉军右翼,大获胜利,对整个战局影响极大。战后,冯玉祥任河南督办,孙奉命在豫东剿匪,靖平地方。
1924年9月,冯玉祥扩编3个补充旅,孙升任旅长。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后,冯玉样因要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吴统治,将孙良诚等部留驻北京,以为内应。当鹿钟麟率部回师北京时,孙良诚率部在南城担任警戒,顺利完成北京政变。之后,孙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驻兵京绥路萨拉齐。孙良诚学识不高,但作战骁勇,作为冯玉祥所倚重的得力将领,常在危难之时派他独挡一面。
冯玉祥
1925年秋冬之际,冯玉祥任甘肃督办,令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代理,率部入甘。1926年春,孙良诚升任第二师师长,下辖张维玺、梁冠英两旅,另有高树勋旅临时归其指挥。甘肃军队庞杂,兰州有地方军队李长清、包玉样部与吴佩孚勾结,欲驱国民军出甘,陇南有镇守使孔繁锦踞天水,陇东有镇守使张兆钾据平凉,此外尚有黄得贵,宋有才等甘军,均受吴佩孚指使,与国民军敌对,其总兵力超出入甘国民军数倍。
第二师以兵力单薄,先将李长清、包玉祥部解决,解除了心腹之患。而后,张兆钾联合孔繁锦等甘军,组成联军向国民军发动进攻,兰州岌岌可危。孙良诚将兵力集中兰州周围,构筑了坚固工事,进行顽强抵抗。甘军多次发动猛攻,均未得手,反而伤亡甚众,乃分途向平凉、天水撤退。孙见时机已到,亲率一部向平凉追击,令另一部向天水追击,将张孔击溃,平定了甘局。是时,国民军在南口大战失败,流散于察绥荒漠,西安城内国民二、三军又遭数月围攻,形势极其危殆。甘肃的平定,其意义至关重大,刘汝明曾赞孙良诚于此“功不可没”。
1926年10月,孙良诚奉冯玉祥之令,任援陕军总指挥,统率前方各军以解西安之围。10月中旬,孙良诚率部攻占咸阳,遂即向包围西安城的刘镇华“镇嵩军”展开猛攻,以期里应外合,速战速决。然而所部为久战跋涉疲惫之师,兵力单薄,城内国民军杨虎城、李虎臣部又因围困过久,疲兵饿卒,无力出击,而“镇嵩军”兵力众多,粮弹充足,以逸待劳,所以苦战一月余无甚进展,反而伤亡严重。
其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给养弹药不济,作战更形困难。孙军中苏联顾问建议退守咸阳,等待援兵,孙亦萌撤退之意,着人拟写命令。待送令人走出门外,孙忽然跺脚大哭,想到冯玉样已调各路大军进援陕西,此一撤退无异自杀,宁可死在这里,也不能退却,遂将送令人截回,将撤退令撕毁,命令官兵继续苦撑。
11月25日,有刘汝明、孙连仲两部援军开到,当即商议军事,决定兵分三路攻击敌人,孙良诚为正面,吸引“镇嵩军”主力,刘、孙两路分别包抄敌人后方。战斗打响后攻势极为猛烈,“镇嵩军”不支,令全军退却。该命令被孙部截获,送至孙良诚之手,孙乃大振,令官兵一鼓作气攻入刘镇华司令部,“镇嵩军”溃不成军,狼狈败退。
孙连仲
11月27日,被围困8个月之久的西安终于转危为安。对于孙良诚在西安的苦战,冯玉祥极为赞赏,有诗曰“西安解围兮良诚苦撑”,并有“这回西安解围,孙良诚功劳最大。他以久战疲惫之师,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为国民军北伐,立下稳固的胜利基础……故此在北伐中,孙良诚功勋实居第一”等语。战后,孙良诚升任第四军军长。
二、北伐功高 主持鲁政
1927年4月,冯玉祥率部在潼关誓师北伐,委任孙良诚为第三路军司令,统辖方振武、石友三、马鸿逵等部,先行东出潼关,直捣郑州,开封,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次第攻克灵宝、陕州、观音堂、渑池等地。5月下旬,经过激战,攻占了新安、洛阳,直奉军节节败退,5月30日直逼郑州,与北伐军会师。之后,继续挥师东进,于6月1日占领开封。
6月13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孙良诚为第二集团军第一方军总指挥。7月上旬,为继续追击奉军,孙良诚率命北渡黄河,以战将吉鸿昌的第十九师为前锋,直克新乡、彰德,抵达河北省境,将豫北奉军肃清。
8月,直鲁奉军调集援兵,卷士重来,向豫北豫东大肆反扑。冯玉祥以五路大军迎敌,孙良诚部渡过黄河,在郑州集结,以为各路策应。豫东大战开始后,鹿钟麟部姜明玉叛变,掳走副总指挥郑金声,切断鹿部退路,全军陷入混乱,败退太康、拓城。此时驻郾城的直军靳云鹗部亦蠢蠢欲动,孙良诚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会同孙连仲部予以夹击,靳大败,退走项城上蔡。孙又立即率部至杞县构筑阵地,以解决叛将姜明玉,反攻直鲁军。时有蒋介石派驻冯玉样处的军事学家方声涛见到孙良诚,赞其为“大将”,孙回答说:“你不要太夸奖我了,若夸得我打个大败仗,我只有跳黄河了。”
10月中下旬,孙良诚与鹿钟麟、韩复榘、石友三等部配合,在兰封一带与直鲁奉军大战。他与鹿钟麟部从正面紧逼敌人,将其主力倾巢诱出,韩复榘、石友三二部则于夜间自右翼向敌后包抄,出其不意将敌人截成数段,孙、鹿二部乘胜追击,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逐出豫东。经过数日激战,双方均伤亡惨重。孙不及喘息,指挥所部继续追击,直克曹县,守军姜明玉遗逃。
韩复榘
11月中旬,直鲁联军又纠结兵力反扑,孙良诚奉冯玉祥命令,率部撤至兰封,诱敌深入,以聚歼亡。直鲁联军进入豫东后,孙良诚为右路,迎战气势最盛的潘鸿钩、刘志陆部,经过旬日血战,潘鸿钧被击毙,刘志陆率残部逃走。
孙良诚以残敌不除,为北伐之障碍,乃再次围攻曹县。曹县守敌仍为姜明玉,依靠坚固城防工事固守待援,围城多日不克。
12月12日,直鲁联军以精锐之师赶来增援,孙即出兵迎击,将敌击退。孙良诚以迭次攻城不下,架设浮桥,炮台又无显著作用,决计以坑道轰城法克敌。
1928年1月中旬至月底,他令官兵秘密作业,从阵地向城墙处挖成百余米纵深坑道,安放炸药,于31日晨点燃,将城墙崩塌,官兵随之冲入城内,敌人大惊,纷纷投降,姜明玉自杀,曹县城破。此役为时两个月,鲁西战争暂告一段落:
2月中旬,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会商北伐军事,议决先集中兵力,解决山东直鲁联军及孙传芳残部,孙良诚奉命在曹州至郓城、汶上一线作战。2月17日,孙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17日,孙良诚率部占领郓城,19日攻克兖州,俘直鲁军师长1名、中将支队长4名,少将支队长3名,毙伤士兵万余。继之攻占济宁,击溃孙传芳部。4月23日,蒋介石通令嘉奖山东作战有功将士,其中即有孙良诚。4月底,孙良诚部已推进至济南附近的平阴、长清,基本肃清律浦线。5月1日进入济南城,张宗昌、孙传芳弃城逃走。“五·三”惨案后,北伐军绕道北上。5月21日,国民政府明令组织山东省政府,经冯玉祥举荐,孙良诚任山东省府委员兼省主席。因孙在前方督师,省主席职暂由石敬亭代理。6月3日,张作霖在北京通电下野,北伐结束。6月7日,孙良诚率部进入北京丰台。
济南惨案
9月,冯玉样委孙良诚为山东省剿匪总指挥,并促其入鲁就职。9日,孙偕石敬亭自开封赴南京,蒋介石设宴招待了孙、石二人,并讨论了山东军政外交事宜。孙良诚就任山东省主席后,于10月17日颁发布告,宣布治鲁方针6条:1,肃清土匪;2.审慎用人,3.铲除贪官污吏,4.整频教育;5.扫除积弊;6.军民合作。并谓上述各条为急于实现之事,其他建设次第施行。孙入鲁后,因济南仍由日军占领,其省府设于泰山的关帝庙内,每天由职员乘轿上山送达公文。泰山一时成了山东政治中心,山脚异常活跃,反日会在此抵制、查禁日货,妇女会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剪发放脚等。省府机关还录用了女职员,开风气之先。
1929年4月,中日交接胶济委员会在济南开会,日方决定交出胶济。孙良诚会见了日方代表松室,议定派孙部程心明、梁冠英等4个师接受胶济,并发表通电陈明其事。但是此时冯玉祥因不满蒋介石的编遣方案,双方发生矛盾,蒋介石为了防止冯玉样取得胶东地盘和海港,阻止孙军进入济南城,并派杨虎城、方振武、陈调元等部入鲁,分段接收胶济。这引起孙良诚的极大不满,随着蒋冯矛盾的尖锐,冯玉祥决定发动反蒋战争,密电孙良诚率部撤回河南。孙即向蒋介石称病辞职。
4月26日,孙离泰安赴开封,次日通电全国谓,“良诚近见驻鲁部队日渐增加,为接收填防已足分配。然大军云集,给养困难,应付之不可不慎重,更见内争之可耻,而处事不可不退让也,……思维再四,莫筹一展,……良诚以久病之躯,正可乘时疗养。”孙提出辞呈后,蒋曾假惺惺派人劝孙回鲁,但不几日,即着陈调无代山东省主席。
5月中旬,冯玉祥任孙良诚为开封及兰封警备司令,同时令各部队分别向豫西撤退集结。蒋介石早已有备,派唐生智率部逼近河南。5月15日,孙良诚又发表通电称:“良诚辞去鲁职,因病体难支,而力避争端,亦其主因也。私幸自来豫省,庶可相安,不意大军压境,复又相逼。”次日,又与刘郁芬、宋哲元等西北军将领通电,促蒋下野,拥冯玉样为“护党救国军”西北军总司令,统大军与蒋周旋。同日,孙部撤离商丘,炸毁马牧集至商丘间桥梁28座,并拆毁铁路,扣留列车运兵西开。18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山东省政府,免孙良诚省主席之职。
三、反蒋失败 寓居津门
冯玉祥这次反蒋,因所部韩复渠、石友三受蒋介石收买而流产,冯乃于5月底宣布下野。孙良诚闻知韩复榘拥蒋后,断然进行截止、曾在洛阳附近与韩激战。6月初,孙率部进入潼关。6月18日,冯玉祥赴山西,即被阎锡山扣留软禁。19日,孙良诚派交际处长谒韩复榘,有手书“破坏交通,百身莫赎,留此余身,图报党国”之语,大有悔过之意。
9月间,孙良诚赴山西,与冯玉祥密商反蒋事宜。其时,阎锡山态度有所转变,表示愿与西北军共同反蒋,先由西北军先行发动,晋军随即响应。阎知孙为冯之宠将,极为拉拢,设宴招待孙,并赠其30万元。
阎锡山
10月2日,孙良诚离太原返防,行前记者称:第二编遣区点验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军饷甚为困难,极望中央接济,此来与冯面商此事,已有头绪,拟返陕与朱哲元报告此行结果。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托词,10月10日,孙即与宋哲元等27名西北军将领联名发出反蒋通电,宣称“蒋氏不去,中国必亡”,并列举蒋介石六大罪状。
10月11日,蒋下令讨伐西北军。
12日,西北军兵分三路出动,总兵力共17个师,宋哲元任代总司令,孙良诚任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孙部为北路军,率主力沿陇海路东进,进攻洛阳、郑州,攻势极为凌厉,午间前锋已达洛阳,洛阳守军唐生智部五十一师退守孝义。
11月初,孙部已进抵郑州西南密县、新郑一带,对郑州展开半包围态势。此时孙良诚因进展神速,陷于孤军深入状态,山西阎锡山并未如约响应,而是按兵不动,正面唐生智部以强大兵力进行反击,双方胶着。在此期间,双方互通款曲,孙为保存实力,等待援兵,曾派人到对方接治,表示愿意归附中央,而对方亦曾诱以高官厚禄,策其倒戈。孙良诚一度犹豫徘徊,已拟好“拥护中央”的通电,但又顾虑到韩、石叛冯后遭人睡骂,迟迟未予签字。就在这时进驻阳的宋哲元风闻此事,疑心大起,即令洛阳及黑石关的西北军撤退,而孙的当面之敌在孙犹豫不决期间发动进攻,孙良诚孤军陷敌,亦令所部仓皇西撤,秩序混乱,一败涂地,在洛阳的所有军事物资全部丢失。唐生智部未经力战,即获大功。11月下旬,这场反蒋战争即以全面失败而告结束。
孙良诚与宋哲元素来不和,经此事后矛盾更为加深。在冯玉祥回到陕西后,二人仍互相攻讦,孙指责宋说,“我在前方与敌激战,宋哲元作壁上观,不予增援。”宋则说:“孙良诚勾结敌人,背叛团体。”冯玉祥因要发动新的反蒋战争,正当用人之际,同时孙、宋均为其得力大将,不愿再出现韩、石背叛的情况,故未予深究,不了了之。但是自此以后,孙宋更是不相见容。
1930年2月,由于西北军一番纵横捭阖的活动,终于迫使阎锡山同意联冯反蒋,阎放冯玉祥回到陕西。冯玉祥回到潼关后,立即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署反蒋战争。会上,多数将领对联阎打蒋不以为然,认为阎锡山既狡猾又无信用,多次暗算西北军,但又慑于冯玉祥的家长统治,不敢反对。会后孙良诚说:“我看先生(冯玉祥)一点觉悟都没有,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受阎老西的害,为什么还要和他一起干!”西北军内部思想不统一,又不团结,而又与不可靠的阎锡山联合,虽能征善哉,却已预伏了失败之命运。
3月中旬,孙良诚与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将领57人发出反蒋通电,拥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各路大军迅速开赴战场,摆开阵势。孙良诚任第三路军总指挥,由陇海路正面东进,进攻洛阳、郑州,4月中旬推进至郑州,暂时集结待命。
大战开始后,在陇海线作战的冯军,由于刘茂恩的倒戈,陷于不利,中央军陈诚部乘势猛攻,占领归德。冯玉祥急忙调整部署,将孙良诚、吉鸿昌两部调入杞县前线,为陇海线正面晋军之右翼。孙良诚进入阵地后,立即构筑了宽深的壕沟,然后对当面之敌陈诚部展开猛攻,并予以重创,陈诚部依仗优势武器才得以突围。孙良诚打退陈诚后,又派部夜袭中央军顾祝同后方,也获战果,随即退回原阵地。顾祝同派部尾随追击,想乘孙立足未稳猛烈反击,不料被阻至孙部阵地壕沟外,受到机枪猛烈扫射,进退失据,损失惨重。同时,晋军及右翼石友三部配合作战,至使中央军不支,全线动摇,经10余日且战且退的激战,才在鲁西稳住了阵脚。
此役中虽然孙良诚、吉鸿昌部猛冲猛杀,取得极大战果,但因共同作战的晋军及庞炳勋部行动迟缓,延误了战机,未能取得更大胜利。6月下旬,冯玉祥为诱敌深入,布署“口袋大战”令孙良诚等部迅速让开杞县太康一线,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央军左侧后方抄袭。中央军果然中计,令各军向开封长驱直入,孙良诚、吉鸿昌、庞炳勋等部猛扑而上,将其截成数段,双方展开白刃战,战况极为激烈,双方伤亡惨重,仅此一役孙良诚即损失近万人。
8月初,冯玉祥为支援津浦线作战的晋军,发动“八月攻势”,孙良诚担任陇海线战场左翼,进出雎县,向宁陵以北之敌顾祝同部进攻。其时天时不利,连降大雨,河水泛滥,平地水深数尺,作战极为艰苦,向以剽悍善战著称的孙良诚,也难以施展,进展不快。尽管如此,孙仍督师猛攻,顾祝同部几乎不支。经过10余日激战,孙部极为疲惫,又因大雨补给不济,与中央军陷于胶着状态。其余各处战场因配合不力,致使“八月攻势”顿挫。
这时津浦线晋军在中央军的全力进攻下战败,阎锡山擅将所部撤出战斗。冯玉祥虽仍欲背水一战,但形势已急转直下,中央军将津浦线部队调至陇海线,集中兵力全面反攻。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入关,整个战场是一面倒的态势。这时,西北军将领在蒋介石的收买分化之下纷纷倒戈,部队顿时土崩瓦解,孙良诚手下的悍将梁冠英、张印湘等也相继降蒋,孙良诚几乎成为光杆,只余少数残部辗转撤至山西。
中原大战
中原反蒋失败后,冯玉祥曾有意让孙良诚收拾残局,但遭到其他西北军将领反对未成。孙良诚并未死心,进入山西后仍在活动收集旧部。但他此时已无实力,因此无甚结果。张学良改编晋军、西北军时,孙曾找张面谈此事,张未同意,而以宋哲元为改编后的西北军军长,宋、孙不融,孙未被任职,乃下野回天津寓居。
四、抗日无功 投靠汪伪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树起抗日大旗,成立抗日同盟军,并派人招集旧部。孙良诚被招前往参加,任骑兵挺进军军长。他变卖了部分财产以充作军费。
6月15日,冯玉祥召开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成立军事委员会,孙良诚被推举为常务委员。抗日同盟军成立后迅速收复了康保、沽源、多伦等地,全国无不欢欣鼓舞,但却引起了蒋介石的反对,调集10万大军进行围攻,其先头部队庞炳勋部直抵沙城。孙良诚被冯玉祥任命为南路军总指挥,进驻宣化辛庄子,与庞部相距不过五六里,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就在紧要关头,孙良诚忽然称病回到张家口,这引起了冯玉祥的不满,后来对孙甚为冷淡。8月15日,冯玉祥通电下野,孙良诚率部至张北,抗日同盟军各部均在此集中,等候宋哲元收编。宋到来后,将孙部改编,却解除了孙良诚的兵权。孙复返天津。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未几,孙良诚接蒋介石来电,召其至南昌晤面。时同盟军方振武、吉鸿昌仍在察东继续抗日,孙听从幕僚之言,为不使蒋利用自己分化方、吉部队,决定迟延赴南昌日期,路上至泰山晤见冯玉祥,尔后又到上海、西湖游玩,10余日后方到南昌。这时方,吉已经失败,蒋介石没有接见他,便又回到天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失陷,孙良诚携家避往汉口,仍未为蒋所用,因此,孙对昔日都下有“你们抗战,独我在汉口避难”之牢骚。1939年鹿钟麟任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主 席,委孙良诚为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统辖冀南各游击武装进行敌后抗日。
当时该战区的部队有石友三第三十九集团军、高树勋新八军,以及赵云祥、丁树本、张荫梧、侯如墉等地方武装,其情况十分复杂,孙名为指挥官,实际能指挥动的只有赵云祥的游击纵队,其余武装均不听命,而且这些武装抗日不足,扰民有余,还常与八路军发生磨擦。其微薄兵力,亦是游而不击,三、五天即转移一个地方,状极艰苦,还常遭日伪跟踪攻击,凡遭险境。
有一次他率总部及特务连和赵云祥拨给的一个团驻故城戴李窑头村,即被日伪军发觉,日伪军从德州出动汽车数10辆载步炮兵近千人,将该村包围。幸赖该村周围原有土墙,而孙又预先构筑了工事,抵住了敌人进攻。孙令官兵拼死抵抗,如若敌人冲上来,即用大刀劈,并说:“我与你们同在战壕里战斗,谁要逃走,立即军法从事!”日军见炮火攻击无效,又用毒气熏,孙急令官兵用毛巾浸水捂住口鼻,无人中毒。傍晚日伪军又发动猛烈炮击、孙良诚乘薄暮时分视界不清,敌人步兵尚未出动,令官兵迅即撤离,一气跑出5里之外,方脱离险境。
为保存自己,孙良诚常常依附石友三与高树助,石、高二人均是西北军出身,曾是孙良诚部下,但二人不和,石友三既勾结日军,也与八路军有联系,同时高树勋唯恐石友三吃掉自己,处处提防。孙良诚较二人资深,常进行转圆说和,以大敌当前,又都是西北军老人,应精诚团结,但没有什么效果,石、高的矛盾反而日益尖锐。1940年春,孙良诚被委为鲁西行署主任,即派款征粮,招募军队,成立行署保安独立旅(旅长孙玉田,为其堂弟)、第二独立旅(王和民)、游击第四纵队(于飞)。
1940年12月1日,孙良诚为化解高树勋与石友三的矛盾,偕石友三赴高树勋驻地柳下屯作客。临行前,石曾有疑虑,孙向他担保不会发生问题,因为这是事前孙与高树勋约好的。岂料,高树勋早与石部参谋长王清瀚、总参议毕泽宇等定计杀石。在友三一到便被擒住,其卫队亦被缴械。孙良诚毫无思想准备,见此大发雷霆,大骂高树勋对不起他,叫他出卖了朋友。未几,高树勋将石友三缢毙,毕泽宇又将石友信枪杀。二石死后,孙更感无所依傍,前途渺茫。
高树勋
不久,高树勋来见孙良诚,告知保孙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又能掌握军权,孙自然同意。但是名单在电请蒋介石核准时,毕泽宇等将孙的名字改为毕,因此蒋复电第六十九军军长是毕泽宇。孙良诚空喜欢一场,极为失望气愤,遂与高树勋决绝,率部移驻山东定陶。这时有王清瀚带原石友三部下两团人来投,孙良诚即令参谋长傅二虞到第一战区长官部活动职务,委赵云样为暂编第三十师师长,王清瀚为独立第四旅旅长,每月补助军费6万元。
随着实力的扩充、也出现了问题,以鲁西行署所辖有数的几个县,不能满足军队供给,同时武器损失得不到补充,孙常感饷粮不济,枪弹不足,但又一筹莫展。
1941年冬,汤恩伯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待孙良诚更为苛刻,并欲将孙的部队吞并。他以明升暗降的手法,任孙为何柱国第十五集团军副司令,以图夺去孙的兵权。孙良诚大为恼火,大发脾气说:“让我当何柱国的副司令,不如回天津卖晚报去!”汤见孙不从,便不确定经费,不补械弹,当孙部提出购买时,竟以一粒子弹一角钱进行刁难。更有甚者,汤恩伯向何应钦密报孙在鲁西“焚烧村庄,残杀人民”欲将孙逼走。面临此处境,孙更感走投无路,无可奈何。
1942年春,孙良诚召集王清瀚、赵云祥,傅二虞等商量今后出路问题。王清瀚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与高树勋言和,投入高部,中策靠近八路军,以谋支援,下策投日伪,徐图出路。赵云样表示只有下策可考虑,而傅二虞则坚决反对下策,认为决不能当汉奸,遗臭万年。由于意见不一致,孙未做决定,只是说:“人不要我,焉能强求,就是当义勇军也不愁没饭吃。希望大家慎重考虑。”
王、赵二人已决心投敌,但又感到本身名气太小,极欲拉孙良诚一块下水。他们秘密策划孙的心腹郭念基、谢天祥与伪开封绥靖主任刘郁芬(曾是孙的上司)取得联系,然后郭谢二人又赴南京汪伪政府见鲍文樾,谋得款项及投敌条件的同意,郭谢回来后便向孙很告了接洽情形,促孙行动,孙良诚未作肯定表示,但是说:“刘郁芬是我的老长官,见面谈谈是可以的,但须秘密。”
傅二虞为阻孙良诚投敌,向汤恩伯报告了鲁西情形,汤允对孙部进行点验,办理饷械,傅即电告孙良诚。孙良诚遂出定陶到曹县,准备迎接点验组。王清瀚、赵云祥见此,乃勾结日伪,决定以武力迫其就范。孙刚到曹县的次日凌晨,即遭大批日军包围,孙亲自督战,战斗十分激烈,伤亡亦很重。直到黄昏,日军才退走。这时赵云祥已接受伪军第四军军长职,孙乃充王清瀚师长职,令其开往定陶,但遭王的拒绝。点验组在途中听说鲁西发生变化,乃中途折回,组长韩务峰系西北军老人,曾独自到定陶见孙,劝孙勿做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事,孙仍未明确表示态度。
5月间,孙良诚与刘郁芬在归德附近见面,刘郁芬说:“现在太平洋大战已起,日军节节胜利,正向中原进攻,抗战前途难以预期,你要当机立断,早做准备。”孙良诚说:“部队官兵意见尚未一致,骤然决定,将导致瓦解。"其意已在半推半就之间。刘说:“你的实力大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孙良诚’的名字。”孙又表示,当伪军是不名誉的,不仅需换军队番号,地盘亦必须换,刘均同意,并表示愿将伪开封绥靖主任一职相让。孙良诚说:“我并非想取得你的地盘,只不过说明我们不能贱卖而已。”但到定陶后,孙并未采取行动,反而向部下表示:“傅二虞参谋长屡次说当汉奸不仅无面目见百姓,也无面目见部下,我认为参谋长的话是对的。”
不久,汤恩伯来电,免去孙良诚行政公署主任职,加速了孙良诚投敌步伐。孙对傅二虞说:“赵云样、王清瀚既然想走,我也拉不住,只有各行其是。我想有一行署主任职权,仍可征款招兵,徐图恢复。汤恩伯拟免我行署主任职,他是要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傅回答说:“如干不了,只有洁身引退,保持晚节。”孙默然无言。几天后,孙即偕赵云样、王清瀚去了南京。6月孙正式就任伪职,任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所部3万余人随其当了伪军。
孙良诚投敌后,傅二虞即将于飞游击纵队拉走,继续坚持抗日,接着王清瀚部团长段海洲、孙兴斋亦率部脱离,投奔卫立煌。抗战后,孙部官兵编了一首顺口溜:“抗战五年多,和平二年半,什么都不落,落个当汉奸。自觉低一头,更怕熟人见,浑身是臭气,终生洗不完。”表达了他们随孙良诚投靠汪伪后的痛心愧悔之情。
8月,孙良诚继刘郁芬任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职,所部分驻开封以东各地。1944年,西北军旧同僚张维玺路过开封,孙邀其盘桓几天,以叙旧情。一日孙设宴招待张,并将旧部属召来作陪,席间孙突然宣布,张维玺被任命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他马上要去南京开会,公署事务由张全权负责,张维玺惊讶之极,马上拒绝说:“这是从何说起,这怎么能行!”孙说:“就这么着吧,不行也得行。”说罢起身而去,直上火车去了南京。
张本不愿下水,但是在座的旧相识苦苦哀求,只得同意。张深感失足内心不安,未及3月便悔恨成疾,坚辞伪职,不久即病逝。孙良诚一面拉人下水,一方面也为自己留了后路。驻开封期间,他接纳国民党方面的人员,同时开放河口,允许国民党军队进行物资交换的贸易活动。是年11月,孙良诚调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所部开往扬州、泰州、盐城等地,曾多次与新四军发生冲突。
五、执迷不悟 自取灭亡
194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大势已去,面临灭亡的命运。这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伪军反正,派曾在西北军工作过的周天亚偕朱振亚到孙良诚部,与孙良诚、王清瀚、赵云祥做数夜深谈,介绍形势,指明出路,提出了3个方案:一是立即宣布起义,二是待机起义,三是先交朋友。但是孙表示:“我当了汉奸,脸上已经抹了一道黑,现在又叫我投八路,给我脸上再抹上一道红,我孙良诚岂不是成了花脸。”拒绝了起义。周、朱为了继续争取孙良诚,便留在了孙部,朱振亚驻王清瀚处进行工作,相机发动起义。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孙良诚部被蒋介石改编,摇身一变为国军第二路军,孙任总指挥,归第十战区李品仙指挥,不久又改归汤恩伯指挥。汤令孙良诚在原防地不动,等待黄百韬部接防。就在此期间,赵云祥的第四军被新四军包围,宣布起义,第五军王和民师在宝应被歼,孙良诚仅剩下王清瀚(第五军)部分军队,孙玉田第三十七师以及直辖部队,总数不及5000人。
李品仙
汤恩伯见孙的主力损失过半,立刻变脸,向孙提出3个条件:1.调孙为参议院上将参议。2,所有部队编为一个师,师长由孙王田担任。3.编余军官送军官队。并限期答复。孙良诚见自己惨谈经营的军队即遭灭顶之灾,急忙与李品仙联系,李将其收编,给第五纵队番号,开往滁州。时国民党军各派系正在大力收编伪军,扩充实力,汤系中央军,李系桂系,互相之间各不相让,因此孙良诚的军队得以苟延。1947年孙奉命调驻寿州,所部被缩编为第一保安纵队,1948年移驻宿迁雎宁,改编为暂二十五师,淮海战役之前扩编为一〇七军,归徐州“剿总”节制。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发动准海战役,蒋介石集中大部军队于徐州,布署“徐州保卫战”,孙良诚亦奉命参战,编入黄百韬第七兵团。4日,孙前往徐州参加顾祝同召开的军事会议,因是“杂牌军”受到歧视,不了解整个作战计划,深感不快。
此时周天亚及朱振亚认为时机追在眉睫,向孙、王提出:1,立即通电起义,将军队开往解放区;2,在防地睢宁(孙的总部及王清瀚二六〇师)、双沟(孙玉田二六一师)不动,不赴徐州。孙良诚脚踩两只船,表面同意,并于11月10日将二六一师调至睢宁待机。当日中午,黄百韬命孙良诚派主力进攻宿迁,以解第六十三军陈章部之围。孙不满地说:“黄百韬要往西撤,却要我东打宿迁,这不是明明要牺牲我的部队吗!我的军队编制小,人枪少,哪比得上整编师?100多里去打宿迁,孤军深入解围,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去也无济于事。”
孙的部队未动。次日,孙良诚与徐州“剿总”刘峙接通电话,刘令其立即率部赶赴徐州。孙又打消本不甚坚定的起义主意,著孙玉田的二六一师回到双沟,为防王瀚清部单独起义,他亲率二六〇师向徐州撤退。
刘峙
当天夜里,通往徐州的公路已发现有解放军的部队,并与孙部小有接触。孙良诚通宵不眠,犹豫不决,最后终于决定次日上午向徐州撤退。
12日上午9时,孙率部退向徐州,途中遭解放军伏击,在周天亚和朱振亚的联系敦促下,孙良诚不得已来到解放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周等人仍动员孙良诚通电起义,但孙却支吾搪塞,不做明确表示。见到孙良诚如此顽固,解放军纵队方政委说:“你原来同意在睢宁不动,全军集中,最后通电起义,后来你又背信弃义向徐州跑。现在你的部队已被包围,你仍无起义的诚意。无法对你再宽容下去,你只有放下武器。你留在这里,快给你的部队下命令吧!”
此时孙良诚已成为战俘,无奈之中被迫写下:“放下武器”手条,并签了字。但他并未死心,密告随从副官说:“这个条子是被迫写的,不作数,你告诉杜参谋长(辅廷),赶快率部突围,不要管我了。”此伎俩被周天亚发现,未能得逞,其二六〇师等部全部被俘投降。孙良诚留在双沟的二六一师虽然开往徐州,但不久就被肢解消灭了。
孙良诚被俘后备受优待,可他却耍尽花招,思谋脱身之计,自告奋勇要做蚌埠驻军刘汝明兵团的策反工作,促其起义。解放军未察其奸,同意此事,孙便给刘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讲解放军好话,劝刘起义。他派亲信传令员尹俊燕去送信,密嘱道:“刘见此信,当然不与你见面,你说另有要事必须当面陈说。”尹俊燕去后,果如吩咐,见到刘汝明。
刘汝明
刘与孙在西北军中资历相当,彼此了解,刘认为孙素来“忠义”,这定是一个脱身圈套,于是假意回信同意起义,但需孙亲自前往面谈接治,解放军见到复信后,即派孙良诚偕周天亚、王清瀚一同前往刘汝明指定的按头地点。刚到该地,周、王即被扣留押走,后来均遭杀害。孙见到刘汝明后说,他是完全听人摆布,知道刘不会上当等。不久,孙去了南京,后移居上海。上海解放后孙被捕,关押在苏州监狱中。1951年病死狱中,终年58岁。
什么是军活。孙将军完全是打击日军的国军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