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或截图,请知悉。
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一声令下,解职了财政部长林德纳。
德国三党联合政府破裂的导火索诞生了,标志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也可能意味着中欧关系走向深刻变化的前兆。
为何这场政治“地震”会爆发?中欧的经济合作会走向冷却吗?
大刀阔斧、政局失控德国社民党与自民党之间的财政政策分歧已经酝酿多年,社民党倾向增加公共支出,认为这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而自民党却坚持紧缩政策,力求通过控制财政赤字来恢复财政健康。
这种矛盾不仅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因为朔尔茨的这一“激烈动作”,彻底激化。
林德纳的解职,不仅意味着自民党集体退出政府,也让朔尔茨的政治支持面临崩盘。三党政府的内部分裂愈加严重,政府的稳定性降至冰点,提前选举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眼下,德国不仅要面对内部政治危机,更要承受外部经济压力,如何在这些危机中寻找到一线生机,成为了德国未来几个月的最大难题。
德国内外、三重夹击朔尔茨的决定,表面上是为了推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背后却是德国深陷的三重困境。
其一,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危机让德国的能源依赖成为软肋,能源价格飙升,市场萎缩,导致德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压力加大。
其二,全球供应链危机和中美博弈也给德国的出口型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本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行业,也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
而最关键的,是德国内部的政治不和。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解职林德纳的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社民党和自民党的争斗,使得整个德国政府失去了焦点,也让外界对其能否有效应对经济困境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德国能否在这场“内斗”中找到一条稳定的出路,恢复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成为了悬而未决的谜题。
外溢效应、坏消息过去,德国政府的支持,使得欧盟对中国的立场相对温和,尤其是在贸易和经济合作上,德国始终主张与中国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
但随着德国政府的失衡,欧盟的态度开始趋向保守,甚至有走向“强硬”的迹象。
据联合早报8日报道:
欧盟候任贸易事务专员塞夫科维奇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是欧盟“最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并誓言将全力以赴打击中国的“过剩产能”。
对中方来说,不可谓不是坏消息。
随着德国政治风向的变化,欧盟的对华态度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在新能源、汽车、关税等敏感领域,德国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欧盟是否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尤其是在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上,成了众多分析师关注的焦点。
中欧关系,曾经因为德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强势而相对和谐,但如今,随着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动摇,中欧关系的未来将面临更多变数。
德国是否能恢复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仅关乎本国的未来,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欧盟与中国的经济互动。
中德欧、未来博弈德国的政坛震荡,不仅仅是国内政治的危机,更是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信号。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这一政治背景使得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欧盟的经济政策将受到更大压力。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可能对欧盟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美国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打压,欧盟是否会跟随美国的步伐,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种国际政治的博弈中,德国失去了以往的领导力,这对中欧之间的经济关系无疑是一个挑战。
未来几年,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德国能否恢复自身的稳定,将直接影响整个欧洲及全球经济的走向。
在不确定性愈加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德国是否能够再次站稳脚跟,仍是值得关注。
【信息来源:联合早报;
德国总理解除他的财政部长职务!自民党所有部长退出联合政府!啥情况?2024-11-07 08:43·每日经济新闻
外交部回应“德国三党联合政府将崩溃”:不评论德国内政2024-11-07 16:04·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