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淮海战役,发现一个细节,孙元良的16兵团本来是有3个军的,41、47、99。但是在陈官庄被围时,只剩41和47两个军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10月29日,徐州刘峙命令孙元良16兵团先行派出一个军前往蚌埠布防,兵团主力暂时驻扎于商丘,等候命令。
这样一来,99军先行一步,到达了蚌埠,也脱离了后来的淮海战役主要战区,侥幸逃出生天。
99军到蚌埠后,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被整体改编为第6兵团,99军被划入第6兵团序列,当时第6兵团一共4个军,分别是39、54、96、99,39和54是从塔山那边海运过来的,刚刚参加完塔山战役,54军赶上了塔山战役,但是39一直在海上,等到上岸时,范汉杰已经被俘了。
孙元良16兵团主力进驻商丘后,原驻防商丘的刘汝明第4绥靖区立即开往淮关,只留下了米文和的181师。
1948年11月2日,徐州刘峙又命令孙元良兵团前往蒙城,择机作战。
第二天,孙元良亲率41与47两个军即刻动身出发,沿着商丘—永城—砀山南下,花了4天时间,于11月6日到达蒙城。
这个时间很巧,因为淮海战役就是1948年11月6日正式开始的。
如果孙元良16兵团能一直驻守在蒙城,那整个淮海战役,国军也不会陷入如此被动,黄维兵团之所以被包围在双堆集,正是因为蒙城失守,后路被断,如果当时孙元良兵团2个军驻防蒙城,黄维兵团就没有后顾之忧,开足马力进逼宿县,是完全有能力夺回宿县,打通津浦线的。
但是,孙元良兵团并没有在蒙城久留,11月9日,孙元良接到刘峙的命令,因为徐州东北方向的第三绥靖区起义了,徐州告急,刘峙要求孙元良立刻动身前往宿县,守好徐州的后方。
这一个命令直接把孙元良搞无语了,孙元良当时情绪很低落,感到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已经丢失了,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但是孙元良还是进行了部署:
1、47A与兵团部直属部队沿着蒙城—板桥—赵集—宿县公路前进;
2、41A沿着蒙城—小涧集—张家集—孙疃集—宿县公路前进;
11月10日晚,47A与兵团部到达南坪集,但是晚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47A的一个机枪连被民兵袭击了,抢走了4挺重机枪。
这一个细节,其实体现出了孙元良兵团的真实战斗力,连民兵都打不过,这也预示着,16兵团后来在陈官庄的结局。
11月11日傍晚,孙元良兵团抵达宿县西关,此时驻守宿县的的黄百韬7兵团的25军148师和交警16总队,当时宿县的首脑都出城迎接孙元良,因为2个军的兵力进驻于此,宿县有了靠山,基本上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除非中野派主力来,不然,很难拿下宿县。
当天晚上,孙元良视察了宿县的守备情况,城高池深,而且还有各种野战工事加持,孙元良很满意,打算在此常驻。
可惜形势变化很快,11日晚,刘峙就命令孙元良兵团集体向徐州进发,准备与华野决战,救援黄百韬。
但是同时,宿县守备部队也获得情报,永城附近出现数万部队,正在向东移动,意图切断津浦线,包围徐州,其实这正是老刘率领的中野主力(1、3、4、9纵)。
对于这些情况,整个兵团进行了分析,最优解当然是继续守宿县,保证徐州集体的撤退后路,也是保证16兵团自身的撤退后路,一旦战局急转直下,16兵团可以立刻撤往蚌埠。
但是最终孙元良还是不敢违抗刘峙的命令,只是说了句:既然刘峙调我们到徐州,就自投罗网吧,反正责任应由刘峙承担,大家跟着倒霉就是了。
于是,孙元良兵团也失去了唯一的生路,同时,这也是造成了黄维兵团被围的直接原因,因为黄维千里而来就是为了夺回宿县的,如果孙元良2个军坚守宿县,宿县是不可能丢失的,真所谓一步臭棋,毁全局,这口锅,非刘峙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