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15年后,戈尔巴乔夫告诫中国一句话,到底有何用意?

素年文史斋 2025-02-15 18:03:31

“我要告诉中国朋友的是,不要搞西方的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

苏联解体15年后,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戈尔巴乔夫,在记者面前痛彻心扉地说道。

从他紧缩的眉头和沉重的语气中,人们不难听到他对当初苏联改革的懊悔。

这位曾经被苏联评为“最锐意进取”的“改革家”,为何会在1991年成为红色帝国的掘墓人?

戈尔巴乔夫最佩服的是:邓小平

我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在2004年出席里根的葬礼时,遇见戈尔巴乔夫。

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戈尔巴乔夫在这次碰面中,曾坦言最钦佩的就是邓小平。

在接受《环球杂志》的采访时,戈尔巴乔夫也肯定了李肇星回忆录中的说法。

1989年5月,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会面,两人历史性的握手,标志着中苏时隔30年后,终于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邓小平给戈尔巴乔夫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他即便当时已85岁的高龄,说话依然富有激情,一针见血。

在双方的会谈中,戈尔巴乔夫还特别询问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上的经验。

听闻邓小平独到的见解后,戈尔巴乔夫由衷地赞叹道:“你在1976年后把中国逐步拉上了正确的轨道,改革经验放在世界上都有借鉴意义!”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戈尔巴乔夫对邓小平的评价有增无减,更在2004年与李肇星的交谈中提及苏联改革失败时说:“因为苏联少了一个邓小平。”

失败的经济改革,让戈尔巴乔夫急于求成

纵观戈尔巴乔夫的一生,其实不难看出:14岁入团,21岁入党,他对苏共十分忠诚,绝对不是人们常说的“叛徒”和“西方间谍”。

然而,执掌政权后,失败的改革让他背上了诸多的骂名。

1996年,戈尔巴乔夫参加俄罗斯总统竞选,被愤怒的选民当众扇了一记耳光。

他无法记恨这名让自己下不来台的民众,因为在他的心里也认为,对苏联的解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走向失败,以及让他身败名裂呢?

1987年,已经上台2年后,戈尔巴乔夫开始积极推行“经济改革”。

在他推行的各项政策中,有批准国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自负盈亏,准许私人资本介入等等。

最初,苏联对戈巴尔乔夫的经济改革抱有期待,称它是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后,最类似市场经济的一次大规模改革。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经济改革在2年后便草草收场。

1987-1989年,苏联的GDP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苏联的基尼指数从80年代初的0.3在1989年一路狂飙到0.5。

人们很难想象,短短2年的经济改革,竟然会让苏联的贫富分化到如此激烈的程度。

当戈尔巴乔夫回顾这场失败的经济改革时,他说道:“没有充分考虑到苏联基层人民的利益,准许私有资本大规模涌入国企,让很多人一夜暴富。”

但更多的人走向了贫困,失败的经济改革点燃了苏联人民心中的怒火。

等1989年,苏联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面包荒”,排队购买食物成了普通人的家常便饭时,社会上竟然都流传出了“刺杀戈尔巴乔夫都要排队”的苏联笑话。

在重重压力之下,戈尔巴乔夫最终做出了令他后悔终生的决定——实行政治改革。

苏联推行了一套名为“新思维”的政治改革:取消报刊审查制度,批准民间建立党派,实行西方化的民主自由制度。

戈尔巴乔夫本以为自己的“放权”,能够给民间不满的舆论减压,却没想到他的改革让各路反对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就包括苏联解体的另一重要推手:叶利钦。

对民主改革怀有强烈不满的苏联红军,在1991年发动“八一九”事件,企图用兵变结束戈尔巴乔夫的统治。

但随着兵变的泄密,苏联陷入全国动荡的局面,人们对戈尔巴乔夫乃至苏共的统治彻底丧失信心,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民主激进派有了一举夺权的机会。

4个月后,苏联悬挂了69年的“工锤镰刀旗”,在克里姆林宫凛冽的寒风中缓缓落下,戈尔巴乔夫和他的苏联彻底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晚年的戈尔巴乔夫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改革历程,几乎从未质疑过经济改革,让他最懊悔莫及的还是冒失的“民主化”。

这也是75岁高龄的他,告诉中国的话:“不要相信西方民主化的谎言!”

深受苏联解体之害,晚年生活潦倒

在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后,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受害者之一。

苏联解体前夕曾被叶利钦当众轰下台,他不仅在民间受着路人的冷眼和嗤笑,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休克疗法”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本是4000卢布,后因卢布大幅贬值,他的退休金在20世纪90年代只有1美元的购买力。

为了“养家糊口”,戈尔巴乔夫不得不靠接受采访、参演电影和出镜广告来勉强维持生计。

又有谁会想到,这个白发苍苍还要上街求职的老人,曾经是超级大国的领袖?

更令戈尔巴乔夫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夫人赖莎因白血病于1999年住院,俄罗斯严重的经济危机,加上他本人年事已高,家庭的长期入不敷出甚至难以凑齐赖莎的医药费。

2022年,备受争议的戈尔巴乔夫与世长辞,终年91岁。

人们按照遗嘱,把这位昔日的苏联领导人葬在了妻子赖莎的墓地旁。

参考文献:

人民网: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为什么建议两国发展交往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