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信任”这玩意儿,就像是鸡蛋壳,薄薄一层,看着挺结实,稍微碰一下就碎成渣。
要说这世上最脆弱的关系是什么,我肯定选“还没建立起来的信任”。
你说它重要吧,那是真重要,没了它,啥事儿都办不成。
可你说它容易建立吧,那是真难,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
信任崩塌!
还能救吗?
就拿我朋友老王来说吧,前段时间跟相处了三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原因是啥?
信任危机!
老王的女朋友发现老王手机里跟一个女同事的聊天记录,内容倒也没啥暧昧的,就是一些工作上的事儿。
可问题是,老王之前跟女朋友说,跟那个女同事不熟,很少联系。
你说这事儿大不大?
往小了说,就是个小谎言,可往大了说,那就是信任崩塌的开始。
老王的女朋友觉得,如果老王连这么小的事儿都要骗她,那以后还怎么信任他?
老王解释了半天,说自己就是不想让女朋友吃醋,才故意隐瞒的。
可他女朋友根本不听,铁了心要分手。
你说这事儿,闹心不闹心?
其实,感情里最怕的就是这种“信任赤字”。
一旦信任没了,就像银行账户被掏空了一样,再往里存钱都觉得不踏实。
重建信任,那比登天还难。
你得付出比之前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让对方稍微相信你一点点。
倾听,就能得人心?
那话说回来,怎么才能建立信任呢?
有人说,要学会倾听。
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可实际操作起来,真没那么简单。
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培训,讲的就是沟通技巧。
老师说,倾听不仅仅是听对方在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听出对方没说出口的。
你要观察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要体会对方的情绪。
我当时觉得,这老师说的也太玄乎了。
倾听就倾听呗,哪有那么多门道?
后来,我才发现,真正的倾听,确实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我跟一个客户谈合作,对方一直很不配合,态度也很冷淡。
我一开始也很着急,就想着赶紧把合同签了。
后来,我发现对方好像有什么心事,就主动问他:“您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有什么我可以帮您的?
”
结果,对方跟我balabala说了一大堆,原来他之前跟别的公司合作,被坑过一次,所以对我们也很不信任。
我听完之后,就耐心地跟他解释,保证我们公司绝对不会做那种事儿。
客户被我的真诚打动了,不仅跟我们签了合同,还成了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
你说,这倾听的力量大不大?
承诺是金?
放屁!
当然,光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说到做到。
现在很多人,承诺的时候天花乱坠,一到兑现的时候就掉链子。
这种人,谁敢信任他?
我记得有个朋友,之前跟我借钱,说好一个月还,结果拖了半年都没还。
我催他的时候,他还各种找理由,说自己最近手头紧,等发了工资就还。
结果,等他发了工资,却跑去买了个新手机。
你说这种人,以后谁还敢借钱给他?
承诺就像支票,你开出去的时候很容易,但能不能兑现,就看你的信用了。
所以,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答应别人的事儿,一定要尽力做到。
就算做不到,也要提前跟对方说清楚,别让对方空欢喜一场。
掏心掏肺,值得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是不是要对所有人都掏心掏肺,毫无保留地信任呢?
我的回答是:当然不是!
信任这玩意儿,就像投资一样,也是有风险的。
你得先考察清楚对方的人品,看看他值不值得你信任。
如果对方是个不靠谱的人,那你再怎么信任他,也是白搭。
我之前有个同事,特别喜欢跟别人说自己的隐私,还以为这样能拉近跟别人的关系。
结果,没过多久,他的那些隐私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他这才知道,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所以,建立信任的前提是,你要保护好自己。
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不要随便跟别人说自己的秘密。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对所有人都充满戒备,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但也要有一双辨别的眼睛。
我觉得,建立信任就像盖房子,你需要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才能建成一座坚固的城堡。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获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最后的我想说,建立信任固然美好,但人心隔肚皮,所以建立信任,也得有度……我觉得,信任就像是一件昂贵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但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微妙的博弈,信任是筹码,但智慧才是王牌。
别让你的信任,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