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要求,这是出于对当下局势的深切忧虑——要是乌克兰不能尽快加入北约,那就得拥有核武器来防范今后俄罗斯的侵犯。此主张显然是乌克兰在绝境下的一种抉择,然而赫格塞思的表态使得这一建议愈发难以实现,简直就是自不量力的空想。美国防长否定了乌克兰获取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事实上让泽连斯基的外交努力化为泡影,也更清楚地显现出美国在这场冲突里的主导地位。
赫格塞思说得很明白,虽说他表示啥可能性都不排除,可他话里的意思特别清楚:美国在乌克兰未来的战略选择上有最后的决定权,乌克兰的命运得特朗普总统来定。赫格塞思清楚讲了,尽管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可当下乌克兰获得北约成员资格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一说法的背后,是美国在应对俄乌冲突时秉持的那种冷酷的现实主义——就算是像乌克兰这种在地缘政治里处在前沿位置的国家,也没法跳出美国大国博弈的规则。
这可不单单是有关军事战略的探讨,更是在警示全球核武器扩散所潜藏的威胁。赫格塞思的发言实际上表明了美国怎样在全球凭借其军事和政治霸权去“摆布”其他国家的抉择,乌克兰呢,就像一颗棋子,被美国当成实现其战略利益的手段。在美国的眼中,乌克兰是对抗俄罗斯、拉拢欧洲以及巩固北约的重要环节。而乌克兰民众和政府的未来,差不多完全由美国总统的想法来决定。
然而,赫格塞思的立场存在争议。他说“特朗普总统才是决定者”,这实际上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中一种“独裁式”的领导模式。借由这种模式,美国不光抛弃了国际法以及国际社会的共识,还把全球核武器扩散的风险提升到了新的层面。泽连斯基的表态表明,乌克兰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已至极点,如果得不到北约的庇护,他们就会把寻求核武器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变化,正是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关系、核不扩散条约以及全球安全秩序的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赫格塞思清楚表明,乌克兰想要重新拥有核武器,那几乎是“没可能的事”。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也表示,乌克兰取得核武器的可能性极小。这一态度显然体现出美国在俄乌战争中的双重标准:其一,它因战略需求大力支持乌克兰;其二,又借助一道道行政指令和军事援助来限制乌克兰的选择余地,就连乌克兰的核武器问题,美国也要加以约束。其核心目的,就是把乌克兰紧紧束缚在美国的战略框架之中,让其不得不完全依赖美国的扶持。美防长:“不排除乌克兰拥核”
美国在乌克兰核问题上的立场,充分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借助掌控全球军事资源以及核武器相关议题,渐渐把世界引向一种“核霸权”的态势。在这样的态势中,拥有核武器的只是少数几个大国,而非全球各国,其余国家只能仰仗这些大国给予安全保障。乌克兰的核武器梦想,实则体现出一个更为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在美国的引领下,世界格局会愈发朝着不平等、强势掌控的趋向演变。
赫格塞思的言论,不禁让人联想起特朗普政府近些年来在全球事务中的惯常行径——强硬、单边且霸权。不管是面对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局势,还是中东地区的战略安排,美国一直都凭借“施压”与“交易”的手段去谋取自身利益,全然不顾全球合作以及多边主义的准则。在特朗普眼中,所谓的“国家安全”并非全球共同的利益,而是借由掌控其他国家,以让美国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乌克兰,身为美俄对抗的前沿地带,显然成了特朗普向俄罗斯施压、巩固北约的一枚重要棋子。
当赫格塞思指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希望渺茫时,乌克兰的外交状况变得极为糟糕。泽连斯基政府不断地试图获取北约的支持,还提出用核武器来保卫国家,然而美国一直未给出确切回应。美国的这种态度,不但使乌克兰在外交上被孤立,还让其面临更大的危险。美国一边承诺给予援助,一边凭借这些承诺左右乌克兰的政策方向。说到底,乌克兰的命运或许就只等美国总统的一个“决定”来敲定了。
赫格塞思的这番话,更加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在国际事务里的霸权行径。美国所讲的“核不扩散”政策,早就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着想了,而是变成了其全球战略的一个构成部分。借对乌克兰的制约,美国不但打压了一个国家的军事自主权利,还让全球核武器扩散的危险变得更严重了。泽连斯基的核武器打算,虽说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地缘政治较量以及核武器的潜在危害,是绝对不能被小看的。
对乌克兰而言,关键并非能否取得北约成员资格或者得到核武器的守护。而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抉择余地,早就被美国的大国争斗给束缚了。在此种情形下,乌克兰怎样于强权政治的缝隙间寻得自身的独立和尊严,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策略,短期内或许能借助这些不稳定因素来推进美国的全球利益,然而长远来讲,这种做法很可能会把全球安全体系推向核战争的险境之中。
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实施核武器战略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保持理智,能否保证全球核平衡不被破坏,这依旧是未来全球安全秩序所要面对的重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