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制造业的会议中常常引起争论:在国际上备受尊崇的工业软件,到底有多难替代?
经常会听见一些人感叹国内自主研发的难度,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新的契机。
每当举办相关的会议,这两个阵营都会产生激烈的讨论,让人不禁好奇,国产工业软件到底能不能成功突围高端市场?
新一代ETRX研发套件的亮点最近,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发布会,易立德推出了他们的新产品——ETRX研发套件。
这款套件不仅包含一个统一的平台,还囊括了多个应用,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端到端的一体化管理。
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实际上,它是个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绝妙工具。
你可能会问这套件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里有几个关键亮点。
它采用了微服务云原生架构,这意味着可扩展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保证。
通过积木式的应用编排和低代码柔性定制,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让繁琐的流程变得顺畅。
国产工业软件的核心难点突破在聊这个话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令整个行业头疼的问题——传统PLM系统的局限性。
你可能在一些实例中听到客户抱怨流程繁琐、协同低效。
这些问题不仅拖慢了生产速度,还增加了操作难度。
对此,易立德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来化解这些难题。
比如,ETRX平台的“化繁为简”理念,通过云原生架构和AI能力实现效率提升。
它具备全场景协同功能,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的操作体验。
同时,还配备了可视化建模工具,帮助用户将复杂的设计直观地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提供了一个组件库,沉淀了诸多优秀企业的经验,这使得用户可以迅速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重复劳动。
这一系列改进,不仅为国产工业软件打破技术壁垒奠定了基础,还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
ETRX平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你也许会问,这些新技术究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什么作用?
易立德在多个领域进行试点,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装备制造以及能源汽车等。
这些行业对研发精度和效率的要求极高,任何小的突破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ETRX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对接。
这不仅加快了研发进度,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保证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船舶兵器领域,复杂的生产流程通过平台的数字化管理变得可控,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构建全链条可视化生态谈到可视化技术,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ETRX平台通过跨CAD/CAE/EDA多领域模型的可视化,实现了设计与仿真的融合。
不仅如此,它独创的数据提取技术,确保了设计数据的安全性,分离可视化文件与核心模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设计机密。
这项技术在实战中表现非凡。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通过三维装配工艺软件,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可视化管理。
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错误率。
未来,该平台还将拓展至可制造性检查和机加工艺等场景,进一步构建全面的可视化生态系统。
智能研发与数字化管理易立德ETRX-PDM系统提供了多组织、多租户功能,帮助企业在不同组织间实现数据的隔离与统一管理。
基于企业的知识库,AI智能助手可以为工程师们提供有效建议,提高经验复用率。
此外,XBOM功能能让BOM贯穿企业生命周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项目管理方面,ETRX系列产品通过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全过程的协同管理。
结合AI技术,需求智能追踪、资源优化及风险预警功能得到了充分应用,确保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高效运作。
推动正向研发的核心技术除了上述功能,ETRX平台还具备数据驱动正向研发的框架。
这一核心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俗。
通过ETRX-MBSE和ETRX-MPM产品,促进了产品创意与设计、设计与工艺的融合。
尤其是MBSE环境,提供了结构化模型管理,支持架构设计、智能参数分析和数字样机交付等功能,为研发全过程提供支持。
MPM产品则具备工艺设计与管理功能,支持从规划、设计到执行的全流程覆盖,实现了一体化协同管理。
这两大核心产品以全域数据贯通和AI辅助决策为核心,提高了协同效率和质量,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结尾:那么,国产工业软件能否在高端市场突围成功?
答案或许在易立德的实践中找到了线索。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案例的展示,易立德正在一步步走向自主可控的高端市场。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有力证明。
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软件定义新的制造范式,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不仅是趋势,更是时代的呼唤。
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国产创新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