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凌晨三点,孙东来正坐在桌前,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屋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
突然,他的脑海里蹦出一个念头:如果能用AI记录自己的梦境,该有多奇妙啊!
没想到,这个点子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孙东来是一位研一的学生,同时也是AI公司创始人和CEO。
他的创业起点始于一场黑客松。
在这场聚集众多工程师的比赛中,他的团队拿出了第一款产品demo,而那时,他才刚刚二十出头。
回想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源于他在西湖边散步时的一个灵感。
他思考着,为什么不能用AI记录自己的梦境呢?
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朋友,没想到得到的一致反响令人惊叹。
一个小红书帖子在三天内浏览量突破20多万,5千条评论疯狂涌现。
明确了需求,四个年轻人迅速组建了开发队伍。
他们开始了长时间的写代码、画设计、做营销,最终打造了一款可以记录和解读梦境的社交App——Dreamoo。
这款应用上线一个月便记录了3000多个用户的梦境,成功吸引了种子轮投资,估值达到3000万。
他们的成功归功于团队的年轻和活力。
所有成员大多在二十出头,都来自名校,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
孙东来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创业案例,更是年轻一代敢于梦想并付诸实践的生动写照。
晨然:从计算机到AI创作的心路历程晨然,一个99年的年轻人,对AI的兴趣始于GPT的出现。
大学期间,他并不知道计算机能带给他什么,他觉得专业课无聊,应用受限。
但当GPT横空出世后,他发现,这东西不同以往,它成了他心中那个沟通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语言的桥梁。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大厂,成为了唯一懂得AI的年轻人,这让他成为了公司中的稀缺资源。
很快他意识到,在大厂里自己的才华得不到真正发挥。
九个月后,他果断选择离职,寻找一个能够真正施展拳脚的舞台。
离开大厂后,他开始通过产品demo展示自己的能力,逐渐积累了更多专业人脉和经验。
他认为,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比在传统职场路径上一步步升迁更重要。
后来,他加入了一家AI公司,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开始探索AI创作。
在这里,他可以随意地将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实际创造力,这成为他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
高中的时候,他因为兴趣自学过数学、物理,甚至电影剪辑,如今这些技能在AI视频剪辑这个岗位上都派上了用场。
晨然的职业历程告诉我们,保持探索和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夹心,这个00后的创业者,现在担任一家AI 3D大模型公司的海外社区负责人。
他所在的公司团队主要由一群游戏爱好者组成,大家共同开发了一款叫Tripo的3D大模型。
公司内部推崇“老炮”加“小天才”的组合模式,一个有经验一个具创新,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夹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了这家公司,一起从0到1地搭建整个社区。
工作初期,他和CMO每天没日没夜地与全球创作者交流,一起解决问题,甚至还会聊到他们的国家背景和人生故事。
通过与大量不同背景的人接触,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多么重要和有趣。
在这个过程中,夹心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有好莱坞导演,也有挪威的设计师。
这些交往不仅扩大了他的视野,也为公司的产品推广带来了更多机会。
夹心认为,年轻人在创业公司里能迅速成长、独挡一面是因为他们有高昂的积极性与热情。
与传统互联网行业的饱和度不同,AI领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和发展空间。
AI的赋能不只是替代了传统的劳动力,更是创造了很多新机遇和就业岗位。
AI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仅带来了技术的进步,更在悄然改变着年轻一代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孙东来、晨然和夹心的故事告诉我们,年轻人的创业不仅仅是追求赚大钱,而是通过科技去实现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他们不再将工作仅仅看作是生计,而是视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图景,是我们这代人既无法预料也很少经历的。
但是,这群年轻创业者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逐渐勾勒出这幅图景。
或许我们没法一窥未来的全貌,但毫无疑问,这个时代会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多彩和令人期待。
保持好奇心,敢于挑战,才能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每个人的探索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愿意敞开胸怀去迎接改变,未来也一定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