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戏曲名家正红时离开,戏迷期待她们再登台吗?

文化追梦人 2025-04-07 16:32:11
黄梅戏名家马兰

有段时间,每到过年,家里老少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电视里必定会播放黄梅戏。

当马兰饰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段经典唱腔从电视机里飘出来,奶奶的眼睛总会莫名地湿润一下。

大家纷纷打趣,奶奶却认真地说:“那时候的演员,真是德艺双馨。”这样的讨论,家里每年都要出现几次。

难怪戏迷们至今对马兰,一位曾红极一时的黄梅戏名家念念不忘。

马兰,1962年出生于安徽,13岁时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

她的黄梅戏功底深厚,在《红楼梦》中饰演的贾宝玉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的祝英台都让人印象深刻。

她不仅获得“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多项戏曲界的最高奖项,甚至跨界出演影视剧,塑造的角色也很出彩。

特别是她在《西游记》中饰演唐僧母亲殷温娇,那份温婉淡定,至今让我的朋友们直呼“经典”。

只是可惜,2000年后,马兰渐渐淡离舞台,一代戏迷们只能在回忆中品味她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英与越剧的唯美演绎

讲起何英,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们经常模仿越剧《红楼梦》里的“林妹妹”,结果能够真正演出那个味道的,只有一个女生,因为她总是听家里的磁带,一遍一遍练。

她的偶像正是何英。

这位被誉为“越剧仙子”的名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艺术审美。

1962年出生的何英,就像她名字里的“英”字一样,英姿飒爽。

她的成名似乎也很早,1978年她就进入嵊州越剧团,1984年加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她的扮相俏丽,音色纤柔洁净,尤其“莺声唱法”堪称越剧一绝,她不仅是“五朵金花”之一,更是引领了越剧旦角的潮流。

“西湖山水还依旧”,这是我们记忆中最经典的何英唱腔。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极具艺术魅力的演员,却在1997年选择了离开舞台,旅居美国。

她的离开,不仅戏迷们无尽追忆,她的独特唱法也成为越坛的一种风尚,至今仍有人研究并延续。

戏迷心中的不朽经典

每次与朋友们聊起这些名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她们曾经灿烂的光芒还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尽管有各种优秀的新人不断涌现,尽管时代在变化,观众的口味也在变,但总有一些经典角色和声音挥之不去。

马兰和何英这样的人物,宛如那华丽舞台上的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深深烙在戏迷的心中。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看到新的黄梅戏或越剧演出,总有人拿马兰或何英做比较,仿佛她们已经成为某种标准。

这种情节,也许在艺术领域中非常普遍,不论是戏曲还是影视,每有佳作必有经典在前,成为鞭策后人的标杆。

你说,这两位名家会再登台吗?

这其实并不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那些曾经的辉煌已然成为她们一生的荣耀。

不论是否再度登台,马兰与何英在戏曲历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依然值得我们敬重。

有人说:“花无百日红。”但也有人反驳道:“那是因为你没看到它最盛的时候。”或许正是在这最盛的时候,她们选择了离开,才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和遐想,也让她们的艺术形象更加高大。

结尾,戏迷们的期待和怀念或许有些无奈,但这正是戏曲艺术最动人的地方。

那些经典的瞬间,即便已经过去,却在人们的心里,久久不散。

就像马兰和何英,正因为她们决定在最红的时候离开,那些美好的记忆才显得格外珍贵。

未来,不论她们是否再度登台,戏迷们都会一直期待,属于她们的艺术辉煌再次出现。

不是为了再现过去,而是为了让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美好继续发光发热。

这也恰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告别,都有可能是为了下一次更加华美的出场。

不管未来如何,那些在舞台上闪耀的光芒,永远不会消失。

戏迷们能做的,或许只是怀念和期待,但这足够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