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0年10月29日,对秦基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共中央决定组建第九兵团和第三兵团入朝参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向朝鲜开赴,之后又连续发起了四次战役。
与此同时,15军受命在四川等地剿匪。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扫荡,战士们们都已经无仗可打,官兵的情绪不免有些失落。
尤其是师、团干部几十年来心中常年紧绷着一根弦。如今和平的气息扑面而来,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当组建第二批志愿军部队入朝参战的消息传来后,大家的情绪就上来了。
10月29日,西南局在重庆召开了会议,时任中共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抽调部队,派出三个军组建成第二批志愿军入朝参战。
秦基伟和邓小平
会前,秦基伟已经收到组织上让他担任西南公安军司令员,指挥15军3个师在内的5个满员师,可他还是希望能入朝参战。
在会上,秦基伟听到抽调军队奔赴前线的消息,瞬间就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出征,恳求批准让15军入朝参战。
为此,他特地陈述了两条理由:一是15军的干部和战士们有要求,士气正高,军心正旺。而且15军始终在剿匪,战斗的弦还绷得很紧,战争的弯子转得很快。
二是15军没有肩负建设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的任务,完全是野战结构,机动性强,能说走就走,说打就打,完全没有拖泥带水的羁绊。
可在当天的会议中,并没有将此事定下来。会后,秦基伟找到兵团政委谢富治,请他帮忙说说话。没想到,这一招居然奏效了。
在第二天讨论时,谢富治表示:“我看老秦的意见很有道理,15军没有地方任务,可以考虑去朝鲜。”
这么一发言,直接将僵局打破了,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当即拍板:“好,就让15军去!”
从红小鬼成为一名优秀将领1914年11月16日,秦基伟出生在湖北黄安秦罗庄一个不算富裕但却充满温暖的家庭。父亲秦辉显和伯父耕种十余亩田地,母亲周氏勤俭持家,纺线织布,饲养牲口,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都很早地懂得了过日子的酸甜,能够主动帮助大人们干活。
8岁那年,父母将秦基伟送进本村私塾读书,希望他能识几个字、念通官府的公告,知道捐税名目,算清收人支出,当一个明明白白的种田人。
然而好景不长,从1925年开始家里就横祸接踵而至。一场不知名的瘟疫相继夺走了母亲、父亲、伯父和哥哥的生命,姐姐出嫁后,他更是无依无靠。
偌大的一个农舍里空落落地只剩下他一个人。白天门上一把锁,下田干活。收工回来,自己做饭自己吃。田里的草薅完了,院子里的草又长满了。日子就这么辛酸而又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
对于起义,秦基伟是一半明白一半懵懂,但他知道穷人一拿起锄头和富人干,富人就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穷人就有好日子过。
《黄麻起义》油画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当天下午,起义的群众汇集在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黄安农民自卫军和麻城农民自卫军2个排组成的攻城队伍打先锋,直指黄安县城。
一路奔袭,到了打鼓岭,劳累加上激动,秦基伟已是满脸通红。等到14日,天色快亮之际,黄安和麻城两县的农民起义军还准备战斗,詹才芳、李先念、王树生、吴焕先等人率部出击。
天快亮的时候,总指挥潘汝忠和吴光浩指挥部队由城北角楼梯而上,一举攻入城内,全歼县警备队,缴枪30余支,活捉县知事贺守忠、司法委员王治平,还有改组委员会的三个人以及十几名土豪劣绅,收缴了一大批钱钞物资。
不久,黄麻特委将参加暴动的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编为中国革命鄂东军。因年龄太小,秦基伟不能正式参军,就留下来当自卫队员。
在和土豪劣绅斗争之际,秦基伟负责维持大会秩序,喝令地主老财,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督促他们为参加斗争会的群众烧开水。
为了表示革命的坚决性,秦基伟把家中剩下的一两张土地契约拿到农会当众烧掉。几十年后,秦基伟回忆起黄麻起义时这么说:
“这次参加起义,我受到很大锻炼,外面的世界一下子打开了,革命也不再是街谈巷议,也不再是凭空想象......”
之后,鄂东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之后又被改编为红11军31师。1929年8月,秦基伟和村里的7个小伙伴一同来到乡苏维埃。在一番软磨硬泡下,他终于拿到了一张参加红军的介绍信,随后来到红31师,秦基伟分配到红三团机枪连成为了一名战士。
就在秦基伟成为战士的4个月后,红31师在麻城县城门岗和敌人郭汝栋的第20军一个团作战,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
秦基伟照片
战斗中,秦基伟手里没有一支枪,只有一根梭镖,跟着部队往前,缴获了一支单套筒长枪。战后,秦基伟因为作战勇敢被提拔为副班长,还被保送到随营学校学习。
七个月后,秦基伟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军部经理处监护连担任排长。之后,部队合编为红4军,调到军部手枪营第2连担任排长。
秦基伟来到手枪连后,排中好几个战士们都是党员,可自己居然不是。他有些不理解,便主动找到营政委汇报思想。
交谈间,营政委肯定了秦基伟的优点,告知了他为什么没入党的原因:“第一,你的家庭成分是中农。对于中农,我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考验。第二,你在政治上很不成熟,喜欢打抱不平,喜欢提不同意见,需要改正。”
1930年4月,秦基伟成功入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连指导员郭世进,可以营政委提出他“爱听不同意见”的缺点,他还是没有改。这点,大概也是秦基伟的个性吧。
秦基伟正在操场上上课,场子外突然来了两个人,挎着盒子枪,没有和营连干部们打招呼,径直来到场地中间说:“你们谁是二排长?”
秦基伟一看两个人都不认识,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他以为对方是来抓自己的,心一横说:“我就是二排长!”
秦基伟便跟着这些人走了,一路上心情悲壮,宛如上刑场。等他来到军部一看,才知道是军长徐先前召见他。
徐向前问秦基伟老家是哪里的,家中一共几口人,多少亩地、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参军的,怎么参军的,问得非常详细。
徐向前
秦基伟老老实实回答,徐向前听闻,又盯着秦基伟看了一会儿说:“行啦,你就回去了,去手枪营2连当排长吧!”
秦基伟一听懵了,直到徐向前拍了拍肩膀才回过神来。原来,徐向前很早就注意到秦基伟的军事素质好,有战术意识,是一个好苗子,这才予以重任。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此时的秦基伟却在国民党监狱中。原来,秦基伟在倪家营子战斗中,遭到西北军阀马步芳部5个旅的围堵,西路军损失惨重,他也因此被俘,关在国民党政府张掖的监狱中。
秦基伟被关在监狱中,和方强、徐立强等人组成了临时党支部。趁着时机成熟,秦基伟便在夜色中逃跑,五天后跑到八路军平凉地区办事处。
129师东进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1937年9月6日,召开了八路军129师抗日誓师大会,秦基伟也参加了这次大会。10月18日,129师顺利抵达山西平定县在此地休整几天。
10月的某天,秦基伟正在下象棋,教导团的一名参谋突然通知他火速来到师政治部政训处张浩那里领受任务。
秦基伟意识到或许有要事,赶紧丢下还未下完的棋,火速赶到主任张浩那里。张浩开门见山,向他传达了让他立即去太谷担任游击教官的指示。
秦基伟爽快地答应下来。秦基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太谷,在原本游击武装的基础上,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便是后来的“秦赖支队”。
1937年11月18日,太行山区成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129师长秦赖支队,下辖3个大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朱效成任政治处主任。
1938年4月,129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将他在太行山发展起来的数支游击队划分为五个军区,秦赖支队改称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依旧分别由秦基伟和赖际发担任,直到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才有了人事变动,但司令员依旧是秦基伟。
秦基伟
后来,由秦基伟拉起来的这支队伍,番号多次变更,最后改称为“秦向支队”,名义由司令员秦基伟、副司令向守志的姓来命名。
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秦向支队”编为第六纵队序列,称为“第十八旅”。
1942年2月,18旅改称为12军36师。抗日战争胜利后,秦基伟被任命为太行军区司令员。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正式组建,纵队司令员为秦基伟。
尤其是在郑州战役中,秦基伟率部作战,九纵一跃成为主力部队。郑州解放后,秦基伟指挥九纵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9年2月15日,九纵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 秦基伟担任军长,谷景生担任政委。
秦基伟和谷景生率领十五军参加渡江战役后,一路追击,取横山、占钻山、逼上饶;后来又轻取商平,威慑福州,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1950年11月底,15军收到北上的命令。1951年2月17日,15军正式改编为志愿军第15军,隶属第3兵团。
3月下旬,秦基伟和全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朝着战役地域开赴。在上甘岭战争中,秦基伟大放异彩。
上甘岭很小,仅37平方公里。或许这就是朝鲜战争新的转折点。上甘岭战斗打响之前,美国在朝鲜停战谈判桌上一直处于劣势。人气决定眼球,战绩决定话语。朝鲜战争五次战役过后,美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从1951年4月20日初次上阵到6月10日,短短50个昼夜,第15军歼灭美军9400余名(其中全歼美2师38团),击落击伤美机40多架。
1952年10月中旬,为改变美国在朝鲜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被动困境,白宫和五角大楼调集重兵发动“金化攻势”,妄图一举占领“铁三角”突破中部防线。想占金化城,先夺上甘岭。
上甘岭位于金化城以北3公里,小山村一个,地势却极其重要。上甘岭前后两个山头可瞰制金化,控制南北交通。事关重大,美军第8集团军军长范佛里特亲自指挥,并发出命令:不让一个共军活在地平线上!
10月14日,美军出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 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开始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轰炸。
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次的支援下,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连续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猛攻。
上甘岭一旦失守,整个战局将会重新洗牌。第15军出师朝鲜时,秦基伟在誓师大会上带头立下自己的誓言:“不树英雄榜,便涂烈士碑。”
这一次,他只说了一句话:“拼光15军,死守上甘岭。”为了鼓舞士气,秦基伟将军指挥所设在火线上。
美军的炮弹如暴雨倾泻在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工事大部被摧毁,山上的岩石变成粉末,炮声震天,15军不由得长出一口气。幸好军长有明见,要不然早就被炸成灰了。
早在五个月前,为对付美军的炮火和空中优势、阻击敌人进犯,秦基伟就带领全军大挖坑道,筑起690多条坑道工事,把地面防御战转变成地下防御战。
敌人炮弹凶猛,为减少伤亡,秦基伟只派少数连队坚守前沿阵地,进行阻击。面对优势的敌人,战士们发扬不怕牺牲精神,刀枪齐发,甚至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当成武器,向敌人索命。危急时刻,不少战士冲进敌群,拉响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
10月20日,美军凭借着空中优势和人海战术,占领了上甘岭两座山头的地面阵地,志愿军15军45师则转入坚守坑道作战,利用“地下长城”保存力量、拖住敌人、消耗敌人,等待机会反击。
秦基伟率部进行反攻阵地到手,美军美得不行。坑道纵深,美军不敢轻易攻入,于是不停地用飞机炸、大炮轰,想将坑道摧毁、轰塌。
乱炮轰炸,躲在坑道里的15军战士还真不惧它。坑道可是战士们一铁锹一铁锹挖出来的,那质量没的说,用战士们的话就是:坑道好,坑道棒,坚守坑道打胜仗;不怕飞机炸,不怕大炮轰,气死杜鲁门,消灭美国佬。
炮弹费了几千发,坑道里的志愿军却依然活蹦乱跳,时不时的放倒几个美军。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佛里特急了,发出命令:上喷火枪、放毒气毒弹,将中国人给我逼出来。
连夜,军党委发出紧急号召:“营无闲人,厩无闲马”,全军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援上甘岭。“支援坑道,解放坑道,争取决战全胜”已成为全军的口号。
在第29师在师长张显扬指挥下,积极协同上甘岭方向作战,从地面上狠狠打击敌人。向守志师长指挥的44师一面顽强地坚守上甘岭侧翼的西方山、斗流峰阵地,一面频频开展小部队出击,咬住了美军1个师。
参战炮兵部队也主动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宁愿自己作出牺牲,也要保护坑道战友的安全,并以准确的炮火,支援坑道部队向敌人进行反击。
就这样,15军全军形成了坑道内外紧密团结、英勇奋战的整体,把美军范佛里特的主力死死地拖在上甘岭两个山头上,使敌如陷泥潭。
经过十昼夜艰苦卓绝的坑道保卫战,志愿军终于赢得了时间,作好了总反击的准备。志愿军总部和3兵团不仅向上甘岭前线增调了近百门大炮和充足的粮、弹物资,而且调遣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领两个步兵师配属15军,加强了总反击的力量。
10月30日,在秦基伟直接指挥下,总反击开始了。志愿军强大炮群把成吨的钢铁砸向敌人,先对占领597.7高地的敌人进行反击,前前后后和敌人展开阵地争夺战,成功毙伤6000多敌人。
11月4日,我军终于将这个高地夺回来。11月14日,秦基伟率部乘胜反击,将“铁拳”朝着5377高地砸去。
连续七昼夜,同敌人展开反复的阵地争夺战。毙伤敌6000余名,至11月4日全部夺回了这个高地。
在炮火掩护下,三个精锐的志愿军步兵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美军发动突然袭击,将敌1个营全部歼灭,将高地上的全部表面阵地恢复。
美军见损失惨重,气急败坏,第二天就动用几十架次飞机进行轮番轰炸,并投入6个营的兵力不断进行反扑。但我军指战员越打越勇,经过16昼夜奋战,共击退敌人130多次进攻,又歼敌1800余名,终于全部收复和巩固了阵地,把敌人逐出了上甘岭。
整个战役,我军共歼敌2.5万余名,击落击伤敌机274架,击毁坦克14辆,大口径火炮61门。我军阵地屹立未动,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防御战的光辉范例。
美方在报纸上惊呼:“这场战役实际上是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上甘岭一战后,他声名大振。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毛主席亲自接见秦基伟1953年6月16日,毛主席特地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中接见了秦基伟,代表十五军的指战员们汇报情况。
毛主席一见面便夸赞:“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你们打得很好,它证明了志愿军的骨头要比美利坚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秦基伟谦虚地说道:“是军委和主席指挥得好,战士们也很顽强。”
毛主席一边说,一边拿起茶几上的烟,笑了笑说:“你们打得好,我要有所表示。我这里没有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烟吧!”
秦基伟的手下意识朝着烟盒伸去,但他并没有拿起烟,而是将烟盒顺势朝着毛泽东那边推了推,破天荒说了一句谎言:“主席,我不会吸烟。”
事后,秦基伟才回忆,他之所以要说谎,是决定在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是很合适。但他真真切切体会到说谎是要吃苦头的。之后,他再也不能抽烟了。
接着,毛主席关心的询问秦基伟是哪里人,多大岁数了,志愿军在前线的情况等。秦基伟都一一作出了回答。
秦基伟
他们谈到11时左右,秦基伟准备起身告辞。毛主席将秦基伟送到门口说:
“朝鲜战争总有一天要停下来的,所以我们准备调你去云南工作,云南是中国的南大门,边防线长,还有许多残匪在境外活动,斗争情况比较复杂。你年轻力壮,到任之后要多熟悉地形,将边防建设好,把大门守好!”
秦基伟立正回答:“请主席放心,我一定按照主席的要求去坐!”
1953年7月,秦基伟来到云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1955年4月,云南军区改为昆明军区,秦基伟担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秦基伟授衔中将。但在这177名中将中,他是最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那个将军。
1973年7月,秦基伟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员。1975年,在成都军区担任两年多的秦基伟调到北京军区担任第二政治委员。1980年1月,秦基伟改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秦基伟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人民解放军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北京军区司令员、阅兵总指挥秦基伟陪同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陆海空部队。
1987年11月,秦基伟升任国防部部长,并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9月14日,中央军委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中央军委委员秦基伟、刘华清、洪学智等人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3年,秦基伟又被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副委员长。1997年2月2日1时58分,秦基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