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综艺能做成国民综艺吗?
公益综艺能成长为大IP吗?
从2020年到2022年,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宝藏行》用三年三季的历程,探索了公益与综艺融合的范式,也给出了它能做成国民综艺、它能成长为大IP的答案——
前两季节目包揽播出时段收视第一、微博综艺影响力榜、综艺话题榜每周日档双双TOP1,其中,《极限挑战宝藏行·绿水青山公益季》荣获「十大年度国家IP评选」;
东方卫视,为公益综艺的起势,开了一条好路。
上篇:三年公益之路三年三季总结下来,我们会抓到这样一个道理——
公益综艺是比文娱综艺更要紧贴时代脉搏、紧贴现实关照的一个品类。
因为要做公益,就不能脱离现实,要靠近人民,才能实现以综艺做公益的目标。
而若反过来看,因为每一季都是对那个当下的回应、那些现实的关照,三年走来,我们也看到了时代命题的演变,社会发展的进步。
《极限挑战宝藏行》,整个IP是围绕着「绿色发展」主题打造的,探讨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并非故步自封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它的定位,是在「人」与「自然」的两个主体之间,逐步、逐年,发生位移的。
于是,如果你能跳出微观视野,站在一个更高维的视角,仔细品茗三季《极限挑战宝藏行》,你会看到一个完整而有趣的递变谱系——
第一季,聚焦脱贫,口号是「一起拼,一定赢」。
这一季,关注自然,但更关注人的脱贫。
回到2020年,那一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这一季,是《极限挑战宝藏行》的诞生之年,东方卫视选题了《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正是因为三区三州既拥有世界级的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富集,却也因为偏远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地。
沿着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串联起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并重的路线,新藏公路、珠穆朗玛峰、三江并流等极致自然之景与多民族历史文化的路线,《极限挑战宝藏行》的成员们,在新疆化身「好物推荐官」,为当地特产拍摄创意宣传片,在甘肃化身「返乡青年」,在当地筹备「宝藏夜市」,并寻找一路上扶贫攻坚的美好故事与人物。
第二季,聚焦「人文」,口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季,关注自然,并重人文。
绿水青山,就是环境;金山银山,则是为人。而这季的主题,就是寻求二者平衡。
在三年中,这是一个过渡之年。这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后的第一年,节目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展现脱贫攻坚后的社会发展新面貌,将决战脱贫后人民的幸福生活展现给全国观众,把镜头对准极挑嘉宾意外的「挖宝人」,分享当地发展绿色产业的宝贵经验和具体做法,展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经典故事,力证生态治理对打造经济绿洲的实际意义。
第三季,聚焦自然,口号是「一起向自然」。
这一季,关注人的生活,但更侧重自然的保育。
202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这五大国家公园庇护中国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它们的成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的国家名片;二在系统治理、助力守护自然资源,三为推进科学研究、提升生物多样性;能带动周边民生与产业绿色转型。
因此,本季《极限挑战宝藏行》为国家公园公益季,宝藏团走进国家公园,通过深度体验,呼吁全国观众一起走进自然,共同守护生态环境。
所以,三年三季《极限挑战宝藏行》,恰恰生动反应了三载以来中国在绿色发展治理中、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智慧与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够一年一年,关注人与自然的位点,逐步从更侧重「人」到更侧重「自然」,就是因为社会、因为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有有公益重点的演变。
这二者的关系,是需辩证看待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自然保育得更好,人的生活也能更好。
公益是一条漫长的、发展的道路。所以,看《极限挑战宝藏行》,看的不是一集、不是一季,而是需要「连年」,它是一个更长时间维度的产物。
下篇:「轻极挑」的革新经过三年发育,如今的《极限挑战宝藏行》,已经形成了一个既有「极挑」特色,又有「宝藏行」特质的复合型IP。
今年,它打了一个新概念——
「轻极挑」。
怎么理解这个「轻」呢?
一是速度的「轻」——
从「快速」到「中速」。
相比于《极限挑战》正片,《极限挑战宝藏行》推进的节奏会慢一点,复杂的大规则会少一点,能让观众更能轻轻松松地进入,跟着极挑嘉宾环游各大国家公园,更能符合国家公园公益季的调性,更能匹配宝藏行主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立意。
但它绝对不是「慢综」,而是「中速综艺」,仍然保留很多极挑基因。
比如第一期中,夜晚在东北虎林园的体验项目,分为了「胆小组」和「刺激组」,但是真正体验下来,你会发现又是极挑那味儿了,恰如秦昊说的,「说刺激的未必是刺激,说不刺激的未必不刺激」。
又如后续节目中,几位嘉宾要突破导演组设置的任务陷阱,找到其中的规律和破绽,才能突破不能下班的「无限流死循环」,非常烧脑。
二是感受的「轻」——
从「理性」到「感性」。
虽然也有「烧脑」,但更多是「走心」。
这季节目,提供极挑嘉宾更多空间,让他们真听真看真感受,产生共情——这就是真人秀运用于公益综艺中的意义,它其实不是「真人的show」,而是「真人的feeling」。
比如,极挑嘉宾与园长一起吃工作餐,一边吃饭一边聊起园长的往事。这个老园长,在东北虎林园,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但是,这并非就是一个平凡人,平平凡凡的岁月如梭,这是一个天天要做、天天要讲安全教育的高危行业。1995年,园长被东北虎咬伤,锋利的虎牙穿透了他整条胳膊,一住院就是两个月。家人让他换岗,但他坚持不愿,他有感情、他爱老虎,他的所愿,就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能够放虎归山。分享完这段往事后,这个老园长又继续他日常的夜岗工作。
「我们是来看热闹、看一天,但他们常年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听这种摄人心魄的虎啸声」,秦昊说,「不容易,真不容易」。这种感受,不是在场,基于亲身的体验听他人的故事,很难产生触动灵魂的共鸣,而极挑嘉宾们,其实就是所有观众的身体力行的手脚,真看真听的眼耳。屏幕是节目也是观众彼此身体的延伸,透过屏幕,彼此共情。
当然,制作「轻极挑」却并不轻松。
「这一季,有部分内容是深入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拍摄的,不同于普通旅游景点,还是比较原始的,都是山间小道、原始丛林,需要跋山涉水。这对于时间比较紧张且团队规模比较大的综艺节目拍摄而言,确实是一个难点」,导演组告诉1号,「有一次为拍摄岳云鹏与印小天寻找海南长臂猿,大家凌晨两点就出发了,爬了五个多小时的山路,顶着蚊虫的叮咬,防着吸血的蚂蝗,完成了拍摄,岳岳已经累到站着就要睡着,但是还要赶二个多小时的车程,去一下艳阳高照的沙滩拍摄,真的是不容易」。
而在形成宝藏行独立风格的过程中,其实也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历程——
起初,是《极限挑战》凭借国民综艺的知名度,为宝藏行带来了热度;
后来,《极限挑战宝藏行》以公益综艺的美誉度,为《极限挑战》反哺了口碑,也让整个《极限挑战》IP矩阵中,长出了新的分支、新的内容产品线。
1号结语其实,归纳总结三年三季的《极限挑战宝藏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条最宝贵的经验:
做公益综艺,既要考虑「公」,也要考虑「益」。
只考虑「益」而不考虑「公」,这样的公益综艺是做不起来的。
而擅长做国民综艺的东方卫视极挑团队,就是在有「公」的《极限挑战》上,加上了「益」的《极限挑战宝藏行》。
它要把供需两端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能一厢情愿,而需双向奔赴。
比如这季,不但是从国家公园的诉求出发,展现建立国家公园能带来的种种公共益处;更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疫情后大众出行旅游角度,因为拍摄区域基本都是国家公园中向大众开放的、普通人能体验的区域,因此也是给到全国观众一个参考路线、一个体验示范,让大家都能出门走走看看,我们的国家公园、我们的大好河山。
这样充分考虑供需关系的公益综艺,才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