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净、腹痛难忍?日常腹泻的这些方法要收藏好!

琼琼聊健康 2023-10-12 05:49:06

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还常常伴随难忍的腹鸣和肠绞痛。拉不净、腹痛难忍……那么日常生活中出现腹泻应该如何调理呢?

怎样处理急性腹泻

1.饮食清淡:

避免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减轻肠胃负担。

2.及时补水:

腹泻会让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可口服淡盐水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病情严重者,应尽快到医院进一步诊疗。

3.合理用药:

需结合个人的体质特点以及腹泻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

4.热敷止痛:

伴有腹痛时,以寒湿泄表现者,可取用吴茱萸制成热敷包,温敷腹部改善症状。

腹泻了

可以试试这几个食疗方

中医通常将泄泻分为寒湿(风寒)证、湿热(暑湿)证、伤食证、脾虚证、阳虚证、肝脾不调证等。以下这几款可针对不同证型泄泻的食疗方,对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寒湿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大便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

姜茶乌梅饮

做法:生姜10g、乌梅15g、红茶6g,生姜洗净,切丝,乌梅和红茶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泡半小时,再加红糖趁热频服,为寒湿泄泻常选用的饮品方。

湿热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小便短黄。

材料:鲜荷叶1张,茯苓25g,粳米50g,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荷叶煎汤,去渣留汁,倒入锅中。把茯苓、粳米下入荷叶汁中,熬煮成粥。将白糖撒在粥中,调匀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1次,早晨空腹温热食下,连食3日。

功效:清肠利湿止泻。

伤食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伴见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材料:山楂30g,冰糖20g。

做法:山楂去核洗净,与冰糖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饮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各1次,饮汤食山植,连食3日。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洁引起的泄泻。

脾虚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大便时泻时溏、便中有不消化食物、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材料:干品山药50g,熟鸡蛋黄1个。

做法:将干品山药制成细粉放入锅中,加水用小火边煮边搅至成糊,再把1个熟鸡蛋黄弄碎加入糊中搅匀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1次,早晨空腹食用,连食3日。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肾虚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材料:芡实20g,山药50g,金樱子25g,粳米50g。

做法:将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山药、芡实、金樱子,煎煮半小时,而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熬煮成粥。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温热食下,连食5日。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止泻。

肝郁泻饮食方

典型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多表现为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材料:乌梅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乌梅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至米烂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趁热服食。

功效:泻肝补脾,涩肠止泻。

穴位推拿调养

泄泻的主要病变位置在脾胃和大肠,所以推拿手法主要以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为主,穴位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穴位为主。

揉腹

腹居人体中部,是联结上下的枢纽,为全身经脉汇聚之所。揉腹可推动全身经气运行,使郁结的气血得以疏通。

操作时,逆时针掌揉上腹部,顺时针掌揉脐周及下腹部,共约5分钟左右。本法主在健脾和胃,涩肠止泻。

点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合治腑病”,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生发胃气。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用拇指按揉两侧足三里,各2分钟。

按揉中脘

中脘穴属任脉。中脘穴深部为胃幽门部所在处,故按揉中脘穴可以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以中指点揉中脘穴,约2分钟。

温馨提醒: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在留言区留下您的相关信息,我们将邀请云南省内权威的中医药专家根据具体情况,为您及时解答。

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等。

特约审稿:赵常安

弥勒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在弥勒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曾至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修急性中毒与血液净化技术;发表省级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

擅长:急性中毒、乙肝、急慢性肝炎、肾衰竭、焦虑抑郁症、糖尿病、脓毒血症、发热等。

栏目名称:《文化中国-中医关怀·同心惠侨》

实施主体: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云南海外联谊会

0 阅读:9

琼琼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