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古代瓷器鉴赏(四)

杞棠鉴藏 2024-01-30 09:26:00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9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此碗胎体细薄坚致,内壁及底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胭脂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虞美人、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明代以后吉祥图案中,多选取九种秋季应时花卉,以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此纹样运用于瓷器之上,似始于明代成化青花器上,与“三果”“三友”等一并为其常见装饰图案。至清代,“九秋同庆”碗成为品级极高的门类,器形、纹样开始规范化。本品式样源于熙朝珐琅彩九秋同庆图碗,乾隆时期融合西洋绘画技巧,完美地把西方经典绘画技法与中式审美品味相结合,融汇始创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洋彩瓷艺,是乾隆御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此式色地九秋同庆图碗始创于康熙朝,延续烧造至道光朝。尤其是花中虞美人,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画珐琅与洋彩器中最受青睐的“洋花”纹样,这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唐英的个人偏爱不无关系。 “洋彩”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叙略碑记》,文中对洋彩定义为:“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又在《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彩》中有更详细的说明:“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选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画染试烧,……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依此可知,洋彩所用颜料与画珐琅相同,所独特之处在于其绘画装饰模仿自西洋。 此式彩瓷碗始创于康熙后期,是清宫御瓷之经典名品。无论是彩釉精纯度、画工精艺度,还是存世量的珍罕度,都毫无疑问堪为翘楚。整器隽秀娇巧,堪称收藏绝品。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8日,lot3183

清康熙 釉里红加五彩花卉纹苹果尊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8.4cm;含座高9.5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带木座,座“乙”字款,带旧包装 来源: 北京私人旧藏 本品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小巧,呈苹果形,卷唇,小口外侈,肩腹圆润,上以釉里红加五彩绘花卉纹,每两朵花卉一组,共绘两组,构图巧妙,朵花均以釉里红描绘,发色纯正,枝叶则先以墨彩钩绘脉络再填绿彩。画面简洁,着色淡雅,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凸显高雅艺术情趣,此种大面积留白的简约装饰颇具康熙御窑设计师刘源之风。尊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康熙时期臧窑书款风格。 康熙苹果尊造型共见三种,一为无颈,口部下凹样式,通体釉里红装饰;一为缩颈样式,见有天蓝釉、豇豆红品种;再者即为若本品之短颈小口,以釉里红加五彩装饰之品种,相似装饰纹样也同样运用于康熙名品马蹄尊之上。此类苹果尊作为文房雅器,实际用途较为多样,可用作水丞、花插或观赏用器等,《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就将如本品者记为花插,“养心殿:……吕字七〇,白地红花小口花插一个……” 熙朝御窑所制文房用器种类之丰,造型之奇,釉色之秀雅,均可称冠于世,此件釉里红加五彩苹果尊即为盛世熙朝下诞生的文房佳器,融入刘源清新脱俗的设计理念,妍而不俗,秀而不媚,置于案头,静静观之,可感熙朝之英气扑人眉宇。

清乾隆 釉里红穿花螭龙纹双系小尊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10.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 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5日,lot7274 本品唇口,短束颈,肩部贴双系耳,圆鼓腹,圈足外撇,器型仿古,外壁施白釉,通体以釉里红为饰,自上而下六层纹饰,分别绘蕉叶纹、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纹、穿莲螭龙纹、蕉叶纹以及回纹。其中腹部绘西番莲螭龙纹为主题纹饰,四降龙穿梭于西番莲间,二龙相对,怒目圆睁,须发上扬,身形遒劲,穿梭于莲叶中,姿态极为灵动。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釉里红烧造工艺繁复,呈色极为不稳定,若窑室气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沉,或是浅薄,皆不堪入目,影响美观,故乾隆早期对此颇为不满。如《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三年(1738年)载“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御窑窑工的改进方法,一是通过烧制经验,最大程度上掌控窑室火候;二是改用易于晕散的勾勒平涂法为线描装饰,故乾隆时期所见釉里红器物多见线描绘就,本品亦然。其以鲜艳清晰的面貌呈现于世,与乾隆皇帝对该类器物的勤勉关注不无关系。 乾隆四年(1739年),唐英在京观样并亲自领旨烧釉里红瓷,《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窃奴才在京时十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出釉里红马挂瓶一件,画样一张,传旨看明瓷瓶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拣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乾隆款送来呈览。钦遵奴才看明釉色,祗领纸样,恭捧到关,即遵旨拣选古瓷、画样内好者数种,一并交窑厂协造葆广等敬谨烧造,并谕俱造釉里红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俟造得时奴才拣选送京恭呈御览。”本品器型仿古,或为乾隆皇帝亲旨命唐英烧造,此批按“古瓷样式好者”烧造的釉里红瓷器之一。 检索公私典藏,见有四件乾隆朝作品可与其对读。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朝釉里红朵莲纹尊,器型与本品相类,丰肩置双绳纹系,及底内收,通体釉里红,绘莲纹、蕉叶纹、如意云头纹等,未绘龙纹,品级不及本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朝斗彩描金璎珞八吉祥双耳罐,肩部置环耳,器身自上而下绘有以璎珞八吉祥为主八层纹饰,斗彩描金装饰效果富丽堂皇。此二件与本品相类,仅足部处理不同。另见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例乾隆朝绿地描金凸花双耳小尊,外壁以秋葵绿釉为地,加以金彩,器身绘装饰性纹样共六层,制作优美,华丽非凡,此式绿地描金凸花双耳小尊华光草堂赵从衍先生旧藏有一对,2018年于香港释出成交价为2410万港元,其珍罕程度可见一斑。 梳理之下,可见此式小尊绝非大量成批烧造的日常陈设用瓷,相似作品中仅本品绘有龙纹,可见本品等级之高。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12.2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8年10月8日,lot2636 本品直颈鼓腹,盖扁圆,整体造型敦实可人。小罐胎体紧致,修胎规整,釉面润泽,颈下、足上一周以青花分两色渲染变形如意云头,云头中心点红、黄彩。腹部主体斗彩绘团菊纹,团菊上下分布,背景衬托蕉叶,团菊颜色红、黄相间,呈品字形分布,其间饰缠枝莲纹,盖面两朵团菊均为红色,盖沿一周绘莲纹,与腹身团菊间莲纹相近。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罐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正。 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所称“仿成窑五彩器皿”,即指本品一类。斗彩团菊纹为雍乾时期颇受宫廷喜爱的装饰纹样,其中杯、碗所绘团菊为红、黄、紫三朵合抱,本品则为上下两朵,间以蕉叶,或是对成窑斗彩团蝶纹罐上蝶下叶布局形式的摹仿,清代制瓷对于古今运用的巧妙和细致可窥一斑。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 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存世斗彩团菊纹盖罐之盖多佚散,器不完整,虽精尤憾。本品器、盖均完整流传至今,实属难得。查阅乾隆时期史料,其有一条颇值玩味,据载乾隆三十年时,宫内将一件缺盖的成窑五彩罐发往饶州配盖,不慎失手打破,当时窑务海福急上奏请罪,照样仿成窑五彩罐一对,另配盖一对,交于造办处,乾隆皇帝颇为仁慈地回曰“失手何错,可宽也。”乾隆皇帝惜此类斗彩罐尤若此,何耐今人乎?如此制作精巧,盖、器完整之斗彩团菊纹盖罐,实为收藏上选,陈此乾窑御器于案头架间,或事以茶事,堪称收藏之幸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