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刻,中国不声不响拿出全新“黑科技”,美国政客牙都要咬碎

卢忠诚TALK 2025-04-25 17:01:56

这几天,一则有关中国成功试爆首枚“非核氢弹”的消息刷屏了。这则消息,最早是《南华早报》援引《弹箭与制导学报》上的一篇论文来曝光的。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利用氢化物,例如氢化镁,制造出了一种体积更小,但爆炸威力比传统TNT炸药要高出2到3成的新型炸弹。据报道,目前这种炸弹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没有量产。但未来如果能投入战场,将能对地下掩体、水面舰艇这种如今的TNT炸药毁伤效果有限的军事目标,造成相当可观的损毁。

首先,得先明确一件事,就是这种新型武器,虽然网上大家给了它一个“非核氢弹”的名头,但它本身不同于核武器,并非那种一出现就直接改变战场规则的“大杀器”。而更像是一种新型的高威力炸药。但是,这也不是说,针对这类型武器的探索,就完全是“鸡肋”了。恰恰相反,“非核氢弹”的出现,至少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技术层面上的,即中国在氢能源的利用和储存技术上正在取得新的突破,而且应用领域正在逐渐从民用转向军队。这两年,我们一看见“氢化物”,第一反应其实一般都不是什么新炸弹,而是氢能源的新型电动汽车。这种汽车之前日本就一直在押宝,这几年,随着中国电车大量出海,日本汽车巨头也坐不住了,纷纷都跳出来,拿氢能源车技术当一块遮羞布,试图粉饰自己的电动车的失败,美西方也很喜欢配合着炒作。但现在,中国在中美开打贸易战的敏感时刻,拿出“非核氢弹”这种黑科技,足以见得我们虽然不声不响,但是在对氢能源的开发和储存上,走得应该比喜欢跳脚的美西方远多了。

第二件事,就是“非核氢弹”,证明中国正在常规武器领域,提高博弈能力的上限。中国的核战略一直是非常清晰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动用“核大棒”的前提下, 有效对敌方敏感目标造成尽可能多的杀伤。从实用角度来看,从也门到乌克兰,美俄两个核大国,无不在坚固的地下堡垒和城市的钢铁丛林面前折戟沉沙。而未来台海,我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我们面对的挑战,也必然不小。

又不能真的动用核弹,因为那不仅会对我们的国际观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说白了,毕竟是我们自家的领地,真打烂了,也会给我们的后续建设造成一定难度。别的不说,光核污染就够后来的建设者喝一壶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一种不会像核弹那样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堪称“无污染无公害”,但同时火力又比传统炸药强出不少的新型武器,就相当重要了。“非核氢弹”的出现,证明我们在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探索,而且开始取得一些相当可观的进展。

应该说,中国在常规武器领域越走越远,这件事,足够让那群心心念念想把台湾当做一张牌来打的美国政客牙都咬碎了。过去,他们总惦记着玩弄台湾议题对中国大陆“极限施压”,但如今,轮到大陆反过来,拿着自己手里的“黑科技”,对他们“极限施压”了。五角大楼,包括岛上那些个台独大佬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估计内心也是崩溃的。搞台独,只有死路一条。

1 阅读:299
评论列表
  • 2025-04-25 19:24

    怎么能说是黑科技呢?应该是红科技。

卢忠诚TALK

简介:开源情报主任,从事前沿军工装备与技术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