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四人帮”中年龄最小的王洪文落入法网。令众人感到诧异的是,王洪文在怀仁堂被捕入狱前的上午,又一次和自己的妻子崔根娣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并且说“这样做是为了她好”。王洪文被捕前的这一番举措,似乎是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
那么,王洪文执意和妻子离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王洪文被捕入狱后,他的家人们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王洪文)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早在1971年王洪文从上海调往北京,参加工作的时候,王洪文就和自己的妻子崔根娣提出了离婚的请求。这并不是因为王洪文夫妻之间感情生隙,或飞黄腾达的王洪文嫌弃糟糠之妻,急于攀龙附凤,。
(崔根娣)
王洪文的妻子崔根娣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纺织17厂工作。夫妻二人结识于王洪文上海工作期间,共育有两子一女。虽然王洪文的老家远在吉林长春,但每次过年崔根娣都会无一例外地跟着王洪文不远千里回到老家。当时的全国交通条件远没有今天发达,夫妻二人从长春火车站下车后,还要徒步几十里路才能回到王洪文乡下的家中,因此夫妻两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王洪文和妻子之间离婚的真正原因,还是王洪文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王洪文在1971年前往北京工作时,对妻子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宁可让孩子跟着一个要饭的娘,也不要跟着一个做官的爹。”
(王洪文一家合影)
仅有初中学历的王洪文,在远赴北京就任前深知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责任重大的国家事务。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王洪文虽然胸无点墨,但多少也懂得一点这个道理。
王洪文出生于一个吉林省贫困农民的家庭,早年的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1950年王洪文参加抗美援朝,当了几年志愿兵。在此期间因为受到战友“王洪文不识字”的讥讽,回国立志读书,考取了初中文凭。但在此之后,王洪文便没有在自己的学业上做出任何努力。1966年,中国进入特殊的历史时期后,王洪文凭借着一时投机,才窃取了上海地方领导人的地位。
王洪文虽然一时间能蒙骗很多人,但他从始至终无法欺骗他自己。在被调往北京之后,王洪文便常常以“头痛生病”为由,拒绝参加所有的工作会议。只有到批斗会时,王洪文才会鲜有地出现在会场。王洪文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钓鱼、打猎上。在北京工作近五年的时间里,王洪文在自己的岗位上堪称是毫无建树,王洪文也自知长此以往,他自己的真面目必将“露馅”。
1976年9月,毛主席因病逝世后,王洪文怅然若失,深感自己的“好日子”似乎就要到头了。面对着历史即将到来的审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束手无策。1976年10月在参加怀仁堂会议前夕,王洪文把自己的秘书叫来,让他再次给自己的妻子寄一封“离婚信”,里面还有五百块钱。王洪文在信中对妻子反复说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
1976年10月6日晚,王洪文等“四人帮”成员被拘捕,等待王洪文的将是来自人民和法律的正义制裁。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处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洪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消息,对于他的妻子崔根娣来说宛如晴天霹雳。作为王洪文的妻子,她不止一次在狱外代表王洪文,向当年的受害者及其亲属道歉,争取他们对王洪文的宽恕。众人见崔根娣可怜,就纷纷劝她趁着年轻早点改嫁,不要因为王洪文的事连累了自己的终身,但崔根娣却婉言谢绝道:“我知道他是人民的敌人,但我也知道他是我的丈夫。”
尽管崔根娣深知不和王洪文结束这段婚姻的后果,但是她依然坚持陪伴王洪文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着实令人不由得心生感慨。那么除了崔根娣之外,王洪文的其余家人在王洪文被捕之后,又各自迎来了什么样的人生呢?
先来说王洪文的原生家庭:王洪文的父亲名叫王国胜,是吉林长春当地的普通农民。在解放战争爆发前,王洪文的父亲王国胜祖辈做了几代的佃农,这让王家历代都处在贫困的生活当中。王洪文是王国胜家中的长子,但王国胜无力承担王洪文的学费,因此王洪文年幼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家喂猪来维持一家的生计。直到东北全境解放后,王国胜才分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家里的生活条件才得到一些改善。
王国胜也一直盼望着自己的长子王洪文能够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为王家光宗耀祖。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王国胜在家中第一个支持儿子王洪文报名参军,希望儿子能够在外闯出一些名堂。遗憾的是,王国胜并没有等到王洪文飞黄腾达的那天。王洪文退伍回家后,才从家人口中得知在自己参军后不久,父亲王国胜便已经去世,家人因担心王洪文的心情,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王洪文。王洪文按照家乡的习俗,绕着父亲的坟墓走了几圈后,便含泪前往上海,立志完成父亲的遗愿。
王洪文的母亲杨氏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经过封建包办婚姻和王国胜相识,并在1935年生下王洪文。杨氏虽然并没有什么学识文化,但是在她的辛苦操劳下,王洪文和他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都被养大成人,这对于一名女人来说也着实够艰辛不易。
王洪文在成为国家干部后,王洪文一家一度成为了吉林长春的“骄傲”,王洪文的母亲杨氏也被当地评为“模范母亲”。每当村里召开大会时,王洪文的目前杨氏总会被大家推搡着坐到主席台上,给大家发言讲话。村里年轻的红卫兵,都亲切地管王洪文的母亲叫“王奶奶”。
但是在1976年10月王洪文垮台后,王洪文一家的境遇便急转直下。王洪文的母亲杨氏得知王洪文被捕的消息后,急火攻心当场就晕了过去,后来因为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王洪文的二弟王洪武,在王洪文发迹之后也受到了村里不少的帮助。与喜好闯荡的大哥王洪文不同的是,王洪武喜欢在家中务农,这也让王家年迈的母亲能得到照顾。由于工作十分勤恳,王洪武在王洪文发迹之前,便在村里做到了生产队队长、村治保主任的职务。
王洪文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后,王洪武想要在家中盖一座新房。当乡里得知了王洪武打算盖一座新房的消息时,左邻右舍便纷纷主动帮忙,没过多久王洪武一家便住到了盖好的新房当中。而王洪武本人也对老乡投桃报李,他借着王洪文胞弟的身份,多次代替村里人跑腿,经常以十分便宜的价格从县城里给村集体购来农具等用品。
随着王洪文在1976年10月的垮台,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二弟王洪武也受到了一些波及。愤怒的众人用铁锹、镐子砸烂了他们此前给王洪武盖好的新房,让王洪武一家无奈地又住到了过去的老房子里。不过也有一些村里人知道王洪武平日里也没少帮乡亲们做好事,为人也忠厚老实,因此在王洪武的房子被砸后不久,又帮他们收拾出了一套新房。从此以后,王洪武便在当地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做了一辈子的农民。
王洪文的三弟名叫王洪双,受大哥王洪文报名参军的感召,王洪双在1958年时便也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队中退伍后,王洪双自学成才,在1962年被分配到陕西省的一家飞机制造厂参与飞机的修配工作,是王洪文一家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王洪双平日里为人处事十分低调,在参加工作后很少回到家乡,因此王洪文在被捕之后,他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王洪全的一生和二哥王洪武十分相似,都做了一辈子的农民。但是,王洪全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年轻时便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1996年,王洪全因病逝世。
王洪文的妹妹王桂兰并没有像他的几个哥哥一样参加工作,年纪轻轻便早早嫁了人,做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看起来平淡的选择,让王桂兰的人生并没有因为王洪文被捕而经历波折。
接下来再说说王洪文自己的家庭:王洪文在和崔根娣结婚后,共生育有两男一女。王洪文的女儿名叫王亚萍,是王洪文和崔根娣之间的第一个孩子。王洪文在被捕后,王亚萍经常跟着母亲崔根娣到监狱中看望父亲,父女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王亚萍终其一生,都没有向旁人避讳过自己的父亲。
王亚萍长大成人后,从事高端白酒经营,并且在这个领域十分成功。王亚萍将从商赚来的钱在北京、上海购买了两处房产。工作之余,王亚萍就在两地之间来回奔走,看望父亲,照料母亲。晚年的王亚萍因为事业的成功,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刮目相看,有人建议王亚萍可以移居美国,颐养天年,但是都被王亚萍婉言谢绝。
(王洪文一家合影)
王洪文家的另外两个男孩,分别叫王亚军和王亚民。两个男孩都被崔根娣一个人拉扯大,给他们买了房,组建了家庭,可见崔根娣的一生着实艰辛不易。王亚军、王亚民两人在长大成人后,追随着大姐的脚步,同样选择了下海经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老二王亚军更是今天古董收藏界出了名的翘楚。
纵观王洪文一家人迥然不同的命运,怎能不令人唏嘘感叹?或许,王家人从王洪文的身上吸取最大的教训:便是一时间投机取得的成就,终不过是过往云烟。人只有勤勤恳恳地奋斗,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