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到各省市,下到县乡,都设置了第一书记的职务。比如甘肃省委,主持工作的是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委书记)。省委第一书记职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取消,其中,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最多的人是谭启龙,他一共担任了四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而排在第二的就是汪锋与霍士廉,他们两人都担任过三个省(自治区)的第一书记。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汪锋的故事。汪锋出生于1910年,陕西蓝田人。土地革命时期,汪锋投笔从戎,参加了红军,曾担任红二十六军代理政委等职务。参加革命后,汪锋长期活跃在西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密切联系群众,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最终在我党的带领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汪锋留在西北局工作,担任了西北局统战部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汪锋坚定地贯彻了我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致力于团结少数民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也因为表现出色,1953年,43岁的汪锋被调到中央,担任了统战部副部长。
担任统战部副部长期间,汪锋团结和争取大量党外人士,认真细致地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很多人才,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比如,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宫和西北民族学院就是汪锋亲自主持筹建的。

前面我们说了,汪锋一共担任了三个省(自治区)的第一书记,这三个省(自治区)分别是宁夏、甘肃以及新疆。尤其是甘肃,汪锋在甘肃经济最困难时担任了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为甘肃省的经济恢复以及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起汪锋被调到甘肃,还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有关。“大跃进”开始后,甘肃省也不可避免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之中。“大跃进”运动片面地追求工农业高产值,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导致浮夸风盛行,而且相对于其他省份,甘肃省的底子更薄,再加上盲目兴修水利,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61年1月,在甘肃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中央把汪锋调到了甘肃,汪锋也接替了张仲良的职务,成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委书记)。到甘肃后,汪锋深入基层调查,倾听群众呼声,解散了农村食堂,调整了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并且他还大力推进“包产到户”和“大包干到户”,促进了全省经济的休养生息,再加上中央以及其他兄弟省份的支持,甘肃省很快就渡过难关。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汪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不仅被暂停了工作,而且还被关押到武都的一处农场劳动,失去了人身自由。那段时期,汪锋的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但他始终乐观,凭借顽强、坚定的信念,度过了那段时期。

1977年,汪锋恢复工作,被调到新疆。1987年,77岁的汪锋被增补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在这之后,汪锋继续致力于政协事业与统战工作,力所能及地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言献策。晚年的汪锋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