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历史连载671-国民党员到红色特工-科学院院士到外贸部长-李强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4-08-31 20:40:57
通信历史连载671-国民党员到红色特工-科学院院士到外贸部长-李强

李强:我党特科特务股第一任股长、我党第一个无线电台的缔造者、我党无线电通信的开山鼻祖、军工生产领域的奠基人、广播电讯领域的奠基人、外经贸领域的开拓人。

李强说“我常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自己也是知识分子出身,深知中国知识分子待遇低,条件差,任务重,往往是‘超负荷运转’。所以一有机会,我就讲要尊重知识分子,信任知识分子,改善他们的条件。”

小儿子李小强说“党内老干部看他是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看他像‘丘八’(旧社会对兵痞的贬称)。”

大儿子李延明说“有的人一会倒了,一会上去了,上去也上得高,但他波澜不惊,就是心不动。”

女婿徐连生说“当了29年的外贸(副)部长,临死的时候没有财产,就有一个六万块的存折,是当时中国科学院给他的奖金。”

新华社受权发布《李强生平》称“品德高尚,作风正派”。

邓颖超戏称“李强是第一特务”。

1905年9月26日:李强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乡绅世家、书香门第,原名曾培洪,字幼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父亲将李强送到杭州,就读于私立宗文中学。

李强接触《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反对旧礼教的李强被学校开除,转入上海南洋路矿学堂附中部。

1923年:李强放弃到美国留学的机会,继续就读南洋路矿专科学校(现上海东华大学)土木科。学堂大部分课程为英文授课,为李强打下坚实的英文基础。

1924年5月:经南洋路矿学校中文教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上海执行部负责人叶楚伧介绍,李强加入国民党。

1925年3月:李强不认可自己的老师、国民党右派叶楚伧的想法,最终决裂,叶楚伧登报声明把李强开除出国民党。

1925年5月30日:李强参加了五卅运动,在恽代英的熏陶下走上革命道路。李强作为南洋路矿学校的代表,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并当选为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5年6月:李强加入中国共青团。共青团上海地委书记贺昌派李强到曹家渡从事青年工人运动。

1925年8月:中共曹家渡支部书记陈竹山介绍,差一个月满20岁的李强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共产党党员仅有数千名。李强被任命为上海曹家渡青年团部委书记。

1925年底:李强带领下的曹家渡扩展到1200名共青团员。

1926年2月:李强调任共青团上海浦东部委书记,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学校上课。后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回家乡组建了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自制炸药、变身我党军工第一人的故事:

1926年7月:为配合北伐军北上,党中央决定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党组织交给工科出身的大学生李强“特殊任务”:为武装起义筹备武器弹药。由于炸弹、枪支等很难买到,李强决定自己试制。自制炸药:李强购买制作炸药的英文书、兵工方面的参考书和石碳酸、硝酸和硫酸等材料。按比例混合、反复试验,做成二百克一个的炸药块。用水银提炼雷汞,装入薄铁皮焊成的管子中,就是雷管。就这样成功制作出黄色炸药。自制手榴弹:把马口铁材质的香烟盒、罐头盒做成手榴弹壳,装上黑火药。火药中放了直径5毫米以上的滚珠,滚珠涂上薄漆。手榴弹就做出来了。手榴弹很难批量生产,又是从北洋士兵手里买现成手榴弹。李强发动工人偷出一些采矿用的导火索和炸药,在轮船上建立了通过水手暗中进行短枪交易的固定渠道。李强试制的许多炸药、起爆药和购置的炸药、100多支短枪、几百颗手榴弹用到了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李强成为我党军工第一人。

1927年4月: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惨重损失。,党的组织全部转入秘密状态,李强参加党中央转移的善后工作,销毁文件、转移材料和枪支弹药。

1927年5月:鉴于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军事部(中央军委)成立,下设组织科和特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政治保卫和情报特工机构-军委特科(中央军委特务科)诞生了。自制过手榴弹和炸药、曾在上海踏入过“青帮”的门坎、“与三教九流有些交往”的李强被任命为第四股(特务股)股长,自此李强开始中央特科4年的秘密战线的特工工作。军事部部长是周恩来,特务科科长是顾顺章。李强在武汉特务科工作,从事过除奸、筹款、筹枪、情报,以及党中央撤离武汉的善后工作,曾化名张振声。

关于特务工作处还是中央特科的故事:

1988年8月19日:李强写信给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

1927年11月:党中央从武汉迁到上海后,作为军委特科的后继者,更大体量的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顾顺章任科长。中央特科设三个科:一科总务,科长洪扬生;二科情报,科长陈赓;三科行动,顾顺章兼任。李强携武汉特务股的人马进入了三科。李强已经成家,他的家成为周恩来许多隐蔽据点中的一个,李强经常与周恩来见面,是直接接受任务的几个特科成员之一。

1928年11月:中央特科成立四科-交通科(后更名为通讯科),24岁的李强担任科长,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共中央同各地党组织的电台联系。

第一部无线电台诞生的故事:

1928年:中共“六大”决定建立秘密电台,中央特科周恩来把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的重任交给了李强。

大学生李强从零学习无线电技术:①购买大量英文书籍,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英文功底,进行系统的自学。②到上海专门生产大型收发报机的大华仪器公司偷偷学习,设法把产品弄出来研究。③利用外国人办的洋行购买重要元器件。④学会了绕线圈和自制无线电零件。1929年春末:李强组装成功50瓦的发报机和3灯收报机,我党的第一个无线电收发报机诞生了,李强堪称我党通信的开山鼻祖。

1929年10月:李强和张沈川带领通讯科在上海沪西极斯斐尔路福康里9号一幢三层楼的石库门房子设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首部电台,被赞为“党的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李强管机务,张沈川管报务,23岁的李强实际上成为我党无线台最早的负责人,为中共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事业立下了奠基之功。

中共中央第一个秘密电台旧址今上海延安西路420弄(原建筑已拆除)

1929年10月起:中央特科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李强和张沈川一个教机务,一个教报务。周恩来指示该培训班由李强负责。

1929年秋和年底:中央派李强两次到香港九龙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作为中央与江西等苏区电台的中转站。

1930年1月:沪港两地第一封电报收发成功。回忆这段历史时,李强称香港与上海之间无线电台通报的成功,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通信革命”。

1930年春天:李强从香港回到上海后,承中央军委之命,负责安葬张锡瑗(邓小平的第一任妻子)。作为特科人的李强,当时党内有些同志牺牲后,都是由他负责埋葬的。

1930年底:组织第二期训练班,负责人顾顺章,实际负责人是李强,兼管机务。

1930年12月17日:正在授课的张沈川和师生共20人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李强等人因不在场得以幸免。李强马上吩咐其他人员转移,自己赶赴四马路振华旅馆通知正在等待中央来送钱的吴克坚,后又紧急布置几位同志趁夜将训练班内的电讯设备悄悄运出,又和顾顺章骑摩托将存放于张沈川家中的中央文件取走。善后工作完成后,李强遵照中央决定在上海暂停一切活动。

1931年春:周恩来、李强等派人带着自制的50瓦小功率电台,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实现了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的直接联系,结束了两个多月互通一次信件的历史。

李强在苏联的故事:

1931年4月24日:顾顺章被捕叛变。党中央考虑到,李强与顾顺章共同负责组织无线电培训班等工作,接触较多,存在暴露风险,派他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1年6月:李强在哈尔滨登车前往苏联。到达苏联后没有如愿进入东方大学。李强在《我的革命历程》一文中忆起被派到苏联的往事:“王明认为我与顾顺章关系密切,是顾的死党,对我极不信任。他曾私下对人讲:‘不能让张工程师(李强另一化名)上东方大学,也不能让他回国,回去以后,他是要背叛革命的。’”李延明看来,受顾顺章叛变的牵连,李强在党内不被王明等人信任,思想上也受到了些打击。“我父亲后来比较超脱,我估计也受到这事的影响,他也从党内政治工作转到了技术这条线上。”李强被派到苏联邮电人民委员会通信科学院工作。后又被派到共产国际无线电培训班担任教员,讲授数学、物理和无线电基本原理。在苏联时改用名字“李强”,此后终身使用。1931年-1937年:李强在苏联6年,从一名中共特工变为无线电专家。从事无线电理论研究仅一年后,李强用英文写出《发信菱形天线》。1935年:该文被译成俄文发表在苏联通信技术出版局《天线之电气计算》汇刊上。在苏联无线电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命名“李强公式”。苏联通信科学院将他从工程师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

1935年:30岁的李强被收入《苏联百科词典》之中。李强小儿子李小强回忆:“他对所有的新技术都有兴趣,学俄语非常快,做科研也研究得进去,适应那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不是书呆子。”。记得父亲后来还保持着苏联时期的一些习惯-“喜欢看芭蕾舞,做饭也照着苏联买的菜谱,严格按着上面写的配料表来。”1937年12月:李强从莫斯科启程回国。

1938年3月:李强从苏联回到延安,任中央军事工业局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兼任局长。李强大儿子李延明认为:

受顾顺章叛变的牵连,李强在党内不被王明等人信任,思想上也受到了些打击。我父亲后来比较超脱,我估计也受到这事的影响,他也从党内政治工作转到了技术这条线上。

1938年:李强任军委三局副局长。

1941年:李强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局长。

1942年11月9日:李强与军工局的多位同事联名在《解放日报》发文《自然科学教育与工业建设》。分析了共产党人所处的战争与革命的环境,以及边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由于受到封锁而缺乏必需设备的客观情况,认为自然科学院应将重点放在战时工业研究、打破经济封锁和加强干部培养方面。

军工局的成绩:

军工局只有一个40多名工人的修械所,及建立于红军时代的被服厂、印刷厂。李强领导军工局白手起家,办起了枪炮厂、炼钢厂、炸药厂、煤油厂、制药厂等。李强坚持:“在工厂不要用管理部队的办法对待技术人员”、“只要能生产出机器、武器弹药和各种所需要的产品来,要什么条件我都设法保证”。1939年4月25日:造出人民兵工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无名氏马步枪”。毛泽东赞不绝口“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枪造得很好嘛,也很漂亮啊,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

先后建立马背工厂、造枪厂、化工火药厂、手榴弹厂、迫击炮厂、炼铁厂等。1943年10月:军工局炼铁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经过反复试验,炼出第一炉灰口铁,结束西北高原无铁时代。1939年到1943年:军工局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3.8万枚,掷弹筒1500门、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万支,修炮4门,为地方民兵制造了地雷上千万枚。

李强顶住了“抢救运动”中康生的“左”倾政策,保护了沈鸿、钱之光等专家、工程师。李强(右)在延安与军工专家沈鸿(中)等合影

1944年5月:李强作为唯一军委局级领导荣获“边区特等劳动模范”,毛泽东为李强题词“坚持到底 为李强同志书”。会议发表一个宣言说:“要学习军工局长李强同志,他领导、计划、布置、设计并亲自动手,推动和帮助了边区重工业的各种主要发明和制造精神。”

1944年6月:李强兼任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院长,是继李富春、徐特立、陈康白之后的第四任院长。“在我兼任自然科学院院长时,干脆把学院和工厂结合起来,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李强回忆。

1945年10月:军工局与陕甘宁边区工业局合并,改称工业局,李强仍任局长。

1946年7月:李强在军工局里组织成立技术室(亦称兵器室),成立火炮火炸药技术训练班,并担任教员,同时亲自钻研膛内外弹道学。

1946年底:李强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工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是杨尚昆兼任。

1947年3月:胡宗南部全面进攻延安,留守延安的军工局各厂全部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李强离开延安考察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军工生产等情况。

1947年12月下旬: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解放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军工会议,李强汇报了对3个解放区军工生产的调查情况。

功勋电台的故事:

1947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转移到太行山。由于发射功率较小,远地收听困难。中央拨出黄金六百两,刘少奇和朱德向李强布置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建造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紧急任务。李强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电讯总局副局长。李强首先勘察新台址,最后选定河北井陉县矿区,播音室设在窟窿峰村,发射台选定建在天护村。

李强领导制定了天线建设方案,运用“李强公式”,使电台具备短波发射能力,电波能够覆盖南京、上海等地区、可定向向美国、欧洲、南京等地播发信号,成为我党无线电史上的一个创举。发射台建立前后的半年里,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的150多万部队、一个个的捷报通过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播送出去,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的广大军民,也震撼了世界。这个电台连续播出西柏坡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评战犯求和》《关于时局的声明》等文章。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被国内外当作最新战况报道,堪称“功勋电台”。

1949年4月:南京解放,李强受命接收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4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信总局成立,主管地方电信工作。李强担任副局长。

1949年军委电信总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右三为李强

1949年6月初:李强到上海承担了电信接管工作。

1949年6月5日:廖承志和李强被任命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正、副处长,李强负责电台与天线设备的制造。

1949年7月18日:李强进入北平,全面主持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1949年9月:军委电信总局承担开国大典的通信保障,李强领导并直接参与。李强后来回忆:

9月:我带着技术人员在长安街沿途拉线,9月中旬开始试播音。引来许多意见,说他们的广播声音太大,干扰了沿街单位、部门的日常工作。于是我们又努力改进,将一些器材重新调配。10月1日:我一大早就赶到天安门城楼上调试,效果不错。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一开机器,我大吃一惊,扩音器竟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噪音。我们判断是机器与外界的音响发生了共鸣。广播局一位同志急中生智,摘下帽子和在麦克风上,噪音果然没有了。

1949年:李强先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局长、电信总局局长和政务院广播事业局局长。

1949年底:李强在苏联签署中苏第一个通邮、通电的协定,毛泽东要求李强改行做贸易,没有思想准备李强不加掩饰地脱口而出:“主席,我看我还是搞技术吧!”。

1950年8月:李强任国际电讯联盟中国理事。

1950年:李强论文在《电信建设》专刊上重新发表,被授予“范旭东纪念荣誉奖章”。

李强作为电信总局局长协助中国经济代表团顺利完成中苏外贸谈判,获得中央领导高度赞扬。

1952年8月:由于中苏贸易谈判的急切需要,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决定调通晓俄语、精通机械知识、懂经济的李强到外贸部。李强被任命为外贸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李强离开了熟悉的广播事业,开始29年的外贸生涯。

抗美援朝期间:李强以最快速度购置武器弹药并送往朝鲜战场。李强戏称自己为“军火商”。

1955年:在无线电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杰出成就,李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成为第一批院士中唯一的老资格革命家。

1953年-1956年:李强作为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的重心更多地转向了苏联先后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李强成为苏联援华156个建设项目的见证人和执行者;又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之际,与对方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了国家利益,减少了国家损失。

1957年:李强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并兼任所长。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李强是编剧之一,熟悉李白烈士的事迹,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历史素材。

1961年4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会见外贸部部长叶季壮和副部长李强率领的中国贸易代表团,赫鲁晓夫左侧为李强。

60年代:上山下乡时期,小儿子李小强、小女儿李小图在延安插队,生活条件艰苦。李强下班回来就做一些炒面存起来,每月去东单对面的邮局给子女寄过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强后来回忆:周恩来为了保护他不受冲击,让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处长李伦专门搬到李强的办公室办公,还派了一个军人来当秘书,以便出面阻止“造反派”的胡搅蛮缠。

1961年:李强参加中苏贸易会谈

60年代:李强兼任了专管外援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1973年:李强升任外贸部部长。

1973年:李强在常熟工厂视察。

1975年9月:李强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七届特别会议。

援越的故事:

“文革”期间:李强出任国务院援越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主持了十年的抗美援越运输工作。1970年12月-1971年1月:66岁的李强奔赴越南,秘密考察“胡志明小道”。一个任务是了解越南领导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看一下战争是否能打下去,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女婿徐连生回忆:“总理对‘造反派’们说,你看越南打仗那么厉害,没有李强,打了败仗没人管。”。到1978年:援越运输办公室克服文革干扰,指挥援越运输工作。中国累计派出军队32万余人,援越武器装备、成套设备和一般物资总价值200亿美元。

倒卖黄金换取外汇的故事:

1973年:李强根据公开的新闻资料、伦敦交易所的交易信息,以及美国国会对财政部的质询,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瓦解。不久美国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李强当即给周恩来总理提交200余字的报告,认为这是中国的好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时候来储备外汇,倒卖黄金换取外汇赚钱。根据建议,我国将外汇逐步兑换成黄金,完成了史诗般的黄金大抄底。据保守估计,我国在这次黄金历史低位中,增加了160余吨黄金储备。同时李强利用黄金买卖与期货交易,为国家赚了30多亿美金外汇,而1972年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才36亿美元。国家利用这笔钱,从西方引进大批先进技术装备,兴建26个大型项目。由于进口设备太多,导致码头泊位不够用,引发全国港口扩建。

可口可乐的故事:

70年代末期:李强力排众议,批准引进了中国第一套可口可乐生产线。可口可乐成为进入新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女婿徐连生回忆“当时中国人比较保守,干吗喝外国人饮料啊,就说是卖国。”女婿徐连生回忆“玻璃瓶的,没人敢喝,在王府井的果品饮料店门口就放一箱子可乐,免费拿。其中23瓶真可乐,1瓶假可乐,假可乐是可乐瓶形状的一台收音机,那时候收音机也要不少钱,就这样慢慢打开了市场。”

海关总署的故事:

50年代:海关总署从政务院直接管理转为划归外贸部领导。60年代:“海关总署”降格成“外贸部海关管理局”。“文革”期间:改称“海关业务组”,管理权甚至下放到地方人民公社。李强认为这种体制很不合理,应该海关管外贸,而不是外贸管海关。1979年:在李强的坚持下,“外贸部海关管理局”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1978年4月:李强代表中方与欧共体签署贸易协定。

1978年12月: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到香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到香港的第一位部级官员,在总督府记者招待会上,李强向世界银行家们宣布,中国“需要几百亿美元的外汇来支持实现现代化计划,香港在这方面会发挥作用的”。

1979年7月7日:外贸部谈判大厅的签字桌前,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和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代表两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上签字。

1981年:陈云、李强、陈养山、刘鼎。

1981年3月:李强担任国务院顾问。

1981年9月:李强卸任外贸部部长.

1982年:李强当选中顾委委员。

1984年12月:李强实地考察家乡常熟新市区的建设

1986年9月:常熟市常熟经济和社会发展汇报会在北京举办,李强与钱昌照交谈。

80年代:不少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留学,女婿徐连生回忆:

“他就对子女说不要想靠父亲的势力谋取什么,而是凭本事努力争取。”“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成就是自己努力的,所以这么多孩子找工作、提干、入党、出国他都不管。”

1987年:李强视察常熟白雪冰箱生产线。

1988年5月31日:李强为兵器工业寄语题词。

80年代末:埋头做事、不爱说话的李强还维持着600多元的月薪。

1990年10月14日:85岁的李强返回母校,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大会。李强说

今天我作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院长,回到母校。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关头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从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事业的先河,走出了无产阶级自己办高等理工综合大学的道路,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我很同意李富春同志在1940年开学典礼曾提出的,我们要造就‘革命通人,业务专家’。

1991年:86岁的李强被查出肝癌,乐观的他没当回事,还到处跟人说“我得肝癌啦!”

90年代:接受采访的李强说

“我是火线上入团、火线上入党。”“救国是第一位的,读书还有机会,也不一定在校园内才能读书。”

1993年10月:

1994年:89岁的李强总结“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我无愧无悔,因为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

1996年9月26日:91岁生日刚过3天,李强因肝癌在北京逝世。

中共中央的评价: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

1997年4月:常熟虞山松风亭旁、向南面朝尚湖之处,常熟市委市政府牵头修墓“李强叶落归根处”。

2000年代:李延明(李强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说

海关总署副署长宿世芳告诉我,他亲耳听到邓颖超与我父亲开玩笑,称“李强是第一特务”。我理解,这个“第一”不是说我父亲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主将,而是指我父亲是中国最早担任以“特务”为名称这个职务的人,是特务科中特务股的股长,处在特务科这把利剑的锋尖之上。国民党使用“特务”这个称谓还在共产党的后面。

2004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强传》。

2005年9月26日:原国务院顾问、原外贸部部长李强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06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强纪念文集》

2018年:中共常熟特比支部旧址和李强故居。

2023年10月30日:“红色传奇——老院长李强革命历程展”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启动。

2023年4月:李延明发文回忆父亲李强一生的两个突出特点:

转行多:政工、特工、军工、通讯、广播、外贸。一生不违党的命令,干一行,精一行。一生平安:被人视为“福将”。这与他主要从事技术和业务工作有关,也与他在人事派系方面比较超脱有关。不去主管上级家中走动,不攀附任何人。我们几乎找不到他与中央领导的私人合影。对下级和老战友的遗属却放在心上。

参考文献:1、《是他!为新中国的诞生架设了空中桥梁》方志江苏

2、《李强:从红色特工到“院士部长”的“跨界”人生》北京理工大学

3、《共和国部长李强:从特工到军工局长到外贸部长,一生不违党命》澎湃新闻

4、《踔厉奋发 坚持到底——缅怀我的父亲李强同志》李延明 方志四川

0 阅读:11

我是通信人时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