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晚会震撼曝光!翻新卫生巾、AI黑产、预制菜致癌…九大消费陷阱触目惊心!

阿咔在分享 2025-03-16 23:17:58

2025年央视“3·15”晚会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曝光了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数字经济、金融欺诈等多个领域的消费乱象。以下是主要问题及涉事企业、品牌的综合梳理:

一、卫生用品安全问题

1、翻新卫生巾/纸尿裤

山东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收购正规企业应销毁的残次品(如全棉时代、苏菲、Babycare等品牌),通过分拣“二等品”翻新销售,剩余废料粉碎后作为原料二次流入生产链,利润高达数十倍。

涉事品牌:自由点、嫚熙、麦酷酷、中亿孕婴、好之、米菲等。

2.一次性内裤灭菌造假

河南商丘、虞城县多家企业(如梦阳服饰、健芝初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恶劣,工人徒手操作且未灭菌,部分产品标注“纯棉”实为涤纶,甚至用含毒性去污剂掩盖污渍,伪造“环氧乙烷灭菌”标识。

涉事品牌:贝姿妍、初医生、浪莎等。

二、食品安全与欺诈

1、保水虾仁增重造假

广东湛江、江苏连云港等地水产企业(如尚方舟、中青海洋水产)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部分超标145%),并通过包冰衣二次增重,导致1斤虾仁含冰近7两,且外包装刻意隐瞒添加剂成分。

涉事企业:宝辉水产、良基冷冻等。

2、预制菜劣质原料

安徽某企业使用含淋巴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防腐剂和致癌物超标,部分餐饮品牌(如杨铭宇黄焖鸡、蜜雪冰城)被曝使用隔夜食材、卫生不达标。

三、数字经济与金融安全

1、电子签高利贷

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默许放贷人用虚假身份注册账号,通过“砍头息”和线下交易收取高息(年化利率近6000%),借款人因无法追溯放贷主体而维权无门。

2、隐私窃取与AI骚扰

云企智能、绿信科技等公司利用爬虫技术窃取用户手机号、微信账号及消费习惯,日均处理数据达百亿条;外呼公司(如智优擎网络)通过AI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伪装本地号码逃避监管。

四、消费服务欺诈

1、家电维修“刺客”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培训维修员虚报故障、更换廉价零件(如20元点火器收费250元),平台与维修员六四分成,投诉量超6000条。

2、手机抽奖诱导消费

诺诺网、兑捷科技等平台在发票开具页面植入抽奖陷阱,如“200元话费券”需连续充值4000元才能兑现,利用用户疏忽心理牟取暴利。

五、公共安全隐患

1、非标电线电缆

南宁科德五金市场、贵阳金石五金城等公然售卖未达国标的“非标线”,火灾隐患极高,涉事企业包括金明阳电缆、润雄电缆等。

2、防火玻璃造假

天津顺玻玻璃等企业伪造资质生产假防火玻璃,遇火10秒碎裂,此前已有企业被吊销执照。

处理进展

曝光后,多部门连夜行动:

山东、河南等地查封涉事卫生用品企业,控制负责人;

重庆市监局进驻啄木鸟公司调查抽成规则;

广东、江苏召回保水虾仁并抽检;

工信部关停骚扰电话线路,市场监管总局部署专项整治。

1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