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对库尔斯克地区乌军清剿行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俄军不断收缩库尔斯克包围圈,压榨乌军生存空间,并以“空炮火力+无人装备+地面突击”的立体作战体系持续施压,反复轰炸乌军阵地。

库尔斯克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本就无险可守,乌军没有后援力量,没有新增装备,没有重型反击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不是面对俄军这样这样的对手,也一定是凶多吉少。
另一方面,俄军在战场使用无人机的情况并不比乌军差多少,只不过,之所以常见的新闻都是乌军利用无人机消灭了多少俄军,只是因为,除无人机外,乌军实在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装备和战绩。
在库尔斯克,俄军工兵利用无人机器人携带反坦克地雷爆破乌军火力点,乌军地雷阵遭无人机撞击清除,随后,俄军装甲集群乘势多路突进,攻入乌军阵地。

俄军依托重炮、航空炸弹及FPV无人机实施全天候火力封锁,已持续15天,被围乌军残部据守最后5个村庄,面临弹药耗尽、补给断绝的绝境,就连水源地,也遭到俄军严密监控。
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乌军士兵消息来看,几乎所有的乌军都认为已经“无法再坚持”,军医透露伤亡激增且饮水困难。
乌军第116机步旅士兵称,俄军通过无人机热成像侦察、无人机器人爆破工事、小型步兵分队渗透等战术持续压缩防线,乌军仅能藏身地洞,防御工事在俄军高强度炮火下几近瓦解。

目前,库尔斯克地区包围圈内,大约有30名北约军官被围困,包括6-7名高官,因惧怕暴露身份,始终隐匿于地道,就连无线电通信陷入瘫痪。
无论是北约军官,还是乌军,在这种几乎“九死一生”的环境中,在俄方喊话要求投降并承诺人道待遇的情况下,都还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投降信号。
对于北约军官来说,西方军事力量进入乌克兰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成为俄军俘虏,俄军方面势必会对此大做文章,公开审判或者送往北极劳改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乌军来说,单个的被俘或者逃兵也不是不能接受,但主动投降行为,只会对其余战场的乌军形成示范效应,最终引起类似于“马里乌波尔集体投降”的事件。
马里乌波尔连接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控制该城对俄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2年2月底,俄军围攻马里乌波尔并持续数周,2022年5月,乌方宣布为保全士兵生命,决定停止抵抗,投降人数一度达数百人之多,严重影响了乌军整体士气。

不得不说,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明显地已经成为俄军砧板上的“鱼肉”,而俄军的“刀俎”正在一刀一刀的割向乌军,乌军虽然疼,但是却也只能挨着被割。
大鹅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