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孩子,粘人、打人、撒泼,这些问题让无数新手妈妈头疼不已。今天,咱一次性把这些事儿都说清楚,让你彻底明白孩子的小心思!
一、粘人
好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妈妈只要不在,孩子都挺好的;妈妈只要一在,孩子这事那事都来了。”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粘妈妈呢?
💡这说明你们之间的安全感链接得特别好!孩子在妈妈身边,就觉得特别安心,所以才会各种依赖妈妈。
💡孩子对于情感的需求,在妈妈这儿得到了满满的、及时的满足。孩子知道,只要找妈妈,就能得到情感上的回应。
💡家里其他人对于孩子情感需求的回应可能是不够的。注意啦,这儿说的是情感需求,不是物质哦。
🙅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按照这个方法养大的孩子,后来轻者出现睡眠障碍,重者甚至有人格障碍,更严重的还患上了精神分裂。为什么被推翻了?因为它把孩子的情感需求全给否定了,情感和行为混为一谈了。那孩子不是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丰富的情感世界,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 0-3岁的孩子会有些无理取闹的行为,这些行为得纠正,但背后的情感可不能忽视。抱抱、肯定、正面反馈、共情鼓励,这些情感需求得100%满足,可不能马虎!
二、打人
2 - 3岁可是孩子打人、推人、咬人的高峰期啊!妈妈好不容易搭好的玩具,他跑过来一脚就给踢坏了,还坏笑着跑掉;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小朋友正玩得开心呢,他冲过去就推人家一下;要是家里有弟弟妹妹,本来只是摸摸,突然就一巴掌打下去。这可把妈妈们愁坏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著名的皮亚杰说过,思考来自于行动。婴儿就是靠手跟外界建立一切的连接的。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很简单,不满的时候会用手,开心的时候会用手,难过的时候同样会用手。所以这个阶段孩子打人,不一定是故意要伤害别人,可能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策略:
1⃣弱化:
千万别打回去!你打他,他会觉得打人这个动作是有力量的,反而会强化他打人的这个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弱化他打人的行为。
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你可以抓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温柔地说:“宝贝,你是想跟好朋友玩吗?”
“宝贝,生气啦?生气是因为我刚刚把你抱回家,你还想玩是吗?”这叫弱化,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慢慢地,他就会明白打人不是表达情感的好方式。
2⃣取代方案:
可以告诉孩子:“你拿这个玩具去交换玩。”
或者说:“你生气了可以跺跺脚。”
再或者:“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我喜欢你摸摸我。”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三、撒泼打滚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的时候,妈妈们是不是特别头疼?这时候孩子是特别需要被你看到的。他们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让你知道他们心里的不舒服。😣
✅️别情绪的对抗,也不要冷暴力孩子!
孩子可敏感了,他们能感受到你情感的变化。你要是跟他们对着干,或者不理他们,只会让孩子更伤心,问题也解决不了。
✅️抱抱他!
你可别小看这个拥抱,嗅觉是可以调控情绪的。当你闻到孩子身上熟悉的味道的时候,你的很多情绪就会被缓解,孩子也能从你的拥抱中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安抚情绪,回应情绪!
要好好安抚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他的情绪。你可以温柔地对孩子说:“妈妈看到你很难过。”要知道,孩子做错的只是行为,他们的情绪本身是没有错的。咱们先安抚好情绪,再就发生的事情和孩子进行沟通。
比如外面在打雷下雨,孩子想要出去玩,你跟他说等雷没那么大的时候,我们再出去。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撒泼打滚,又哭又闹。这时候,你可不要强硬地制止他,也不要不理他。你要走过去,轻轻地拥抱他。你这样做,并不是妥协他要出门这个行为,而是去理解他因为不能出门而产生的情绪。
☝️这就叫做情绪的回应。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同时也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和遵守规则的。
孩子这些行为背后,都是他们小小的、需要被理解的心。妈妈多点耐心,多理解孩子,这些问题都能轻松解决。别怕2岁,这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妈妈的爱和理解,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