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白宫方面传出,特朗普有意在“对等关税”一事上对华有所让步的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联想。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团队相继传出了将要调整,准确来说是降低对华进口商品关税的消息。
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计划降低此前的对华进口商品加征的145%的高额关税,但是也强调不会降到零。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表示,在接下来和中国的贸易谈判过程中,美国并不会采取强硬措施。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也证实了特朗普这一态度,表示特朗普正在就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做准备,并且强调,中美贸易关系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另外,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也在早些时候的一场私人投资者会议上提到,虽然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会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但是双方都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当前的状态无法持续。
贝森特所说的“当前的状态”,显然是美国与中国互相提高对方进口商品的关税,也就是说,特朗普团队已经对此前主动向中国掀起的贸易战感到后悔。
以上种种信号都已经表明,特朗普政府有意对华就贸易摩擦释放缓和信号,甚至是希望与中国坐下来谈判。
但是,鉴于特朗普本人此前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行事风格,中方对于特朗普的“友好”态度保持怀疑。
4月23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便就美国方面近期的贸易谈话态度进行了回应。
中方表示,在关税问题上,完全是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战争”,中方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那就是中国既不愿意打,也不怕打,如果非要打贸易战,那就奉陪到底,如果想要谈判,那中方的大门也保持敞开。
这句话看似是在告诉外界——中国也做好了和美国谈判的准备,但是重点还是“要打便奉陪到底”这句话,何谓奉陪到底?显而易见,是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这一事实为前提。
因为按照特朗普此前的表态来看,美国政府目前只是打算在对华加征145%关税的基础上有所下调,虽然下调多少没有说明,但显然不会是零,对于这一点,特朗普已经挑明。
既然不是零,那就相当于还是在对华加征不公平的关税,那就表示美国仍旧想要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权,与中国进行不对等的贸易,既然如此,中国也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当然,对于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表态,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并非是在故弄玄虚,虽然特朗普以往一直给外界一种“极强的不确定”的印象,但是这一次,特朗普在对华关税一事上,显然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特朗普在4月2日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并非其一个人的意见与决定,而是由团队内部最终商量出来的结果。
只不过,即便是在特朗普团队内部,对于“全球贸易战”持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各执己见,有以美国副总统万斯为代表的强硬派,也有以财政部长贝森特为代表的缓和谈判派。
特朗普作为总统,实际上也是被种种观点所包围,因此才会出现朝令夕改、举棋不定的情况。
而近期,特朗普本人又与包括沃尔玛、亚马逊在内的多家美国零售巨头的负责人进行了会谈,这些零售巨头来找特朗普,不仅仅是诉苦,而且是向美国政府施压。
要知道,对于这场中美关税对抗,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沃尔玛这些零售业巨头,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些零售巨头的诸多卖家,要么是从中国进货,要么本身就来自中国。
由于特朗普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45%的关税,这就导致许多卖家出现了囤货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早已经提上日程的订单,更成了烫手的山芋。
于是,许多零售商都想到了“曲线救国”的方法,将来自中国的产品暂时寄存到位于加拿大的免税仓库,等到中美贸易对抗这个敏感时期过去,再上架出售。
但是,这种办法同样会产生巨额的物流和仓储成本,而且,如果中美贸易对抗持续下去,这些商品最终也只能为美国政府高额的税收买单。
而上述零售产业巨头只是此次受美国政府对华加征145%关税所影响的企业的有一部分,更多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但是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向特朗普政府表达不满。
与此同时,还有来自美国的国际盟友的抗议,要知道,特朗普政府虽然给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一个为期九十天的“对等关税”延长期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会立即在中美之间选择站队。
更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会就此放弃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站在美国一边,帮着美国在贸易层面打压中国。
因为全球贸易化已经开展多年,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实际上是千丝万缕的,尤其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更是承担了全球贸易枢纽的作用。
虽然特朗普给其他国家施压,试图用关税这根大棒来恐吓其他国家就范,但是因为中国的不服软态度,让其他国家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以说,只要中国不倒下,那么其他国家必然会效仿,届时,美国政府只能自己收拾这个“对等关税”的烂摊子,这也是特朗普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为,对于特朗普团队来说,之所以提出了这个倒行逆施的“对等关税”,根本上还是想要拉上其他国家对抗、打压中国,但如今看来,效果不仅不明显,反而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美国政府来说,只有一个选择或许还能够解决问题,那就是主动放弃贸易战争,主动给北京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