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Cheng, L., J. Abraham, K. E. Trenberth, J. Reagan, H.-M. Zhang, A. Storto, K. von Schuckmann, Y. Pan, Y. Zhu, M. E. Mann, J. Zhu, F. Wang, F. Yu, R. Locarnini, J. Fasullo, B. Huang, G. Graham, X. Yin, V. Gouretski, F. Zheng, Y. Li, B. Zhang, L. Wan, X. Chen, D. Wang, L. Feng, X. Song, Y. Liu, F. Reseghetti, S. Simoncelli, G. Chen, R. Zhang, A. Mishonov, Z. Tan, W. Wei, H. Yuan, G. Li, Q. Ren, L. Cao, Y. Lu, J. Du, K. Lyu, A. Sulaiman, M. Mayer, H. Wang, Z. Ma, S. Bao, H. Yan, Z. Liu, C. Yang, X. Liu, Z. Hausfather, T. Szekely, and F. Gues, 2025: 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Ocean in 2024. Adv. Atmos. Sci.,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5-4541-3.
海洋屡次破纪录变暖已成为一种
“新常态”
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研究所、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等全球31个研究单位的5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发布了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海洋逐年不断刷新变暖纪录,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有请作者们为我们讲解2024海洋“健康体检”报告,以及海洋变暖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海洋正在加速变暖。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产品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再次达到历史新高(图1)。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2023年增加了:
16±8 ZJ(1 ZJ=1021)焦耳(大气所数据)
18±7 ZJ(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数据)
40±31 ZJ(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数据1-11月)
以2023年中国社会的总用电量为基准,如果将16 ZJ的热量完全转换为电能,其能量储备足以支撑全中国社会的用电需求约450年之久。
图1 1958-2024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变化时间序列(IAP/CAS数据)
除此之外,海洋表面温度也在破纪录。海洋表面温度指的是海洋与大气接触处的温度,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的天气与气候。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比2023年高0.07℃(大气所数据)、0.05℃(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0.06℃(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数据),创造了现代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新高(图2)。
图2 根据IAP/CAS温度数据产品(1米层)分析的1955年至2024年12月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变化。蓝色线为年均值,黑色线为月均值。异常值为相对于1981-2010年平均值。左上角内框为海表温度的季节变化。
但是,海洋的加速变暖和热量的累积并非全球均匀分布,其地区差异非常显著。报告分析了海洋变暖过程的区域特征,发现2024年,印度洋、热带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南大洋等区域海洋热含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显示了全球海洋大规模增暖的新特点。热带地区、西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等海区海温变化波动较大,主要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现象的调控。
图3 2024年圣诞节时的南极海冰。南大洋是海洋热含量增加最快的地方之一。(摄影:班超)
海洋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已经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24年,全球有104个国家记录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温度,多地经历了极端天气事件:大范围的干旱、热浪、野火,影响了南非、南亚、菲律宾、巴西、欧洲及美国东北部。2024年3月份,澳大利亚大堡礁发生了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而7月加勒比海地区、9月的美国东南部及中国海南地区,先后遭受了多次超强台风(飓风)的袭击。10月底,西班牙遭受到了“现代史上西班牙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的袭击,短短几小时内,河流泛滥成灾,造成了至少223人丧生。
海洋持续变暖会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影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是台风、飓风等极端天气的能量来源,更暖的海洋也将导致未来台风更强、降水更多,给登陆地造成经济和社会损失: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造成了约8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些极端气候事件背后都有着地球系统增暖的推波助澜。
该研究同时发布了4个国际机构的2024年海洋数据,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海温数据、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再分析数据、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的海温数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温数据。大气所海温数据使用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Argo野外站提供的经质量再控制的全球实时Argo数据集、全球WOD、CODC和GTSPP数据集。
剧透一下:本次发布的IAP数据集也被纳入WMO即将发布的全球2024温度数据报告中。敬请期待!
论文作者团队包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成里京(通讯作者)、朱江、杜娟、郑飞、V. Gouretski、潘玉莹、谭哲韬、朱雨静、魏旺栩;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 J. Abraham;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K. Trenberth和J. Fasullo;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M. Mann;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团队 R. Locarnini、A. Mishonov、J. Reagan、Huai-Min ZHANG、Boyin HUANG;Xugang YIN;
美国Stripe公司:Zeke HAUSFATHER
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气候与大气研究中心 Albertus SULAIMAN;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王凡、李元龙、张斌、任秋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于福江、万莉颖、陈幸荣、王大奎、冯立成、刘旭;
河海大学 宋翔洲;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原惠峰;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刘玉龙;
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 S. Simoncelli、F. Reseghetti;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Andrea Storto, Chunxue Yang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陈更新、张荣望;
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研究所 Karina von Schuckmann、Flora GUES;
法国Ocean Scope研究所:Tanguy SZEKEL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Garrett GRAHAM;
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李冠城;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Michael MAYER;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曹丽娟;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刘增宏;
厦门大学 吕柯伟;
国防科技大学 王辉赞、马占宏、鲍森亮、闫恒乾;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陆亚洋。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0806500)、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060GJHZ2024064MI)、中国科学院-意大利研究理事会合作项目、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项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项目等的支持。本研究中相关计算使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海洋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包,并在国产“东方”超级计算系统上完成;相关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编得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的支持。
论文下载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5-4541-3
数据下载链接:http://www.ocean.iap.ac.cn/
大气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科学前沿|行业热点|学科动态
新浪微博|投稿技术|科研工具
《大气科学进展(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简称AAS)——中国大气科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英文期刊之一,1984年创刊,1999年被SCI收录。最新影响因子6.5,JCR分区表一区(9/110)。
AAS主要发表大气和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刊登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探测、气象学、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气象学等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国际最新创造性论文和研究进展的综合评述。AAS积极扩展栏目,除学术论文外,还设有数据描述文章、会议报告(特邀)、学科亮点(NewsViews)(特邀)、展望(Perspectives)(特邀)及有关大气科学领域研究进展的讨论等。
AAS由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由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是国际IAMAS的合作期刊。来自10个国家、36个专业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优秀责编全程监督审稿过程。
更多信息,欢迎登录AAS官方网站了解: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
内容来自:大气科学进展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