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春晚》,何以开新?

传媒1号 2023-02-01 11:18:19

从2011年到2023年,历经13年的赓续与升级,如今,总台的《网络春晚》,已然成为与《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跨年晚会》齐名的「总台五大晚」之一。

成长、成熟,时间是线性的,但创新不是。伴随着这一年又一年的成长,《网络春晚》却给了自己一个「逆生长」的命题——

「一起开新,共造未来」。

以「开新图鉴」为题,见证中国网络文化如何开新,中国青年文化如何开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开新,以及《网络春晚》自身如何开新。

越发成熟的它,恰恰是理解了,只有共融共创、一起开新,才能持续生长、共造未来。

上篇:开新

开新——

是一种态度,是决定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意念;

是一种行为,是开山辟路、披荆斩棘的具体行动;

更是一种目的,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那么,以「开新」为题的总台《网络春晚》,又是为何开新?开新为何?

为传统文化开了新——

情景文化舞蹈秀《醉墨淋漓》,以《三希堂记意图》这件文物为源点,两位舞者以刚柔并济的中国古典舞为表现形式,长袖如泼墨般挥散自如,在用AR技术打造的书法舞台上,演绎着王羲之、王献之这对父子夺笔的故事,传达了中国水墨「形之美」,中国文人「率性之美」。

中国兵器创意展演秀《出招》,在一个秀中融入铁枪、鞭杆、子午鸳鸯钺、苗刀、三节棍等传统兵器,两位武者切磋着十八般武艺,但是画面一转,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戏中戏」「秀中秀」,通过动漫形式,原来这是两位小朋友在打「兵器卡」,二次元与三次元顿时破壁了。

这个开新,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通过创意加持、通过思路开新,网晚想要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一面,可以很高科技,可以很有创意,可以很酷,也可以很美。

当传统文化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有更多人看到并找到传统中的新路,这古老而青春的文明瑰宝,就能绵亘不绝地传承下去。

为青年文化开了新——

今年,《网络春晚》给1号最强烈的观感,就是层出不穷的「颠覆式组合创新」——

「低音炮+高花腔」的组合,有了《雾里》。不止如此,这个作品中还有更多排列组合,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组合,中式美学原曲《雾里》与西式歌剧选段《魔笛》的组合,让这个作品给观众带来多元、宏大的审美体验。

「潮音+民族舞」的组合,有了《我的家乡最闪耀3.0》。一般人脑海中的民族舞,是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站在民族风的舞台上,蹁跹于悠扬的民族乐之中。但这个「3.0版本的民族舞」打破了所有固有思维,用的是声光电的舞台、配的是快节奏的电音、身着的是新国潮服,同时,也是将街舞与传统民族舞融合后的「新民族舞」。

「东方口技+西洋音乐」的组合,有了《新百鸟朝凤》。口技大师方浩然惟妙惟肖的鸟叫声开场,古筝等民乐与钢琴、提琴等西洋乐器随之和鸣,最后黄龄演唱凤凰于飞恢弘收尾,形成了一个有「前调-中调-后调」,韵味悠长、余音绕梁的作品。

「戏曲+交响」的组合,有了《红妆》。流行唱法与新型戏曲唱段融合,再与西式交响乐团融合,打造中西合璧、恢弘大气的「新国潮交响戏曲」。

这个开新,是为了让大千世界「生动起来」。

所谓青年精神,就是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通过不懈的奋斗让世界更加绚烂多姿。

这恰恰是「网络春晚」的底色,有其广阔的视野与内容的积淀,能够强有力地叠加不同元素,排列组合开发价值多元的可能性,由此形成「经典文化新符号」。

为网络文化开了新——

自《网络春晚》品牌打响,每年都像一部「科技图鉴」,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形成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比如引入「太空自拍」,实现人类与地球合影;比如引入「虚拟主持人」,实现AI与真实世界互动。

而在今年,以「开新」为题的《网络春晚》,又打出了两张新牌:

一是央视网虚拟主播小C舞台首秀。

作为央视网的「亲闺女」,此次《向上的光》是她的舞台首秀,她一改主播形象,大玩摇滚,更是与国风虚拟偶像翎 、数字治愈少女阿喜Angie组成「虚拟人乐队」。

值得注意的是,小C已然永久拥有了自己的声音系统,通过AI歌声合成技术,在学习了上万种目标声音特征之后,生成了独一无二的小C歌声,只要提取到乐谱和歌词,她都能完美献上一场专业歌手级别的演唱。

二是增设网络春晚元宇宙分会场。

这是《网络春晚》网络属性的一次升级,也是观看模式的一种升级。

在这个《网络春晚》元宇宙分会场中,观众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分身,可以在广阔的元宇宙会场中自由畅游,可以为喜欢的节目挥舞荧光棒、打call、比心,可以燃放虚拟烟花为会场增添节日气氛,在沉浸式技术的开新中体验元宇宙网晚的开心。

这个开新,是为了让万千网民「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新期待、新想象:更真实的体验、更沉浸的感受、更互动的关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生活更便捷,视野更广阔。

所谓科技为人文赋能,就是如此。

下篇:图鉴

13年来,《网络春晚》一直用晚会这一形式,见证中国网络文明的进程。

13年后,网络与生活,不是镜像,而是同框,存在科技与人同频的一幅图鉴之中。

而《网络春晚》就是这幅时代图鉴的丹青画师,每个辞旧迎新之际,都在捕捉、放大、工笔细描,过去一岁之间,独特的时代记忆、时代烙印。

当这幅图鉴铺展开来,我们看到:

一幅记录网络文化的图鉴——

《网络春晚》邀请了在过去一年中,网络上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

比如开场节目《开心无限》,邀请了才艺播主玲爷、美食博主高芋芋、旅行博主曹雨、健身博主刘逗逗不怎么逗、美妆博主易烫YCC、穿搭博主石原泥美、情侣博主塑料叉&理发师肖邦等不同领域的KOL,展现了不同场景下的美好生活,呈现了一副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达人图鉴」;

比如AI作画视觉魔术秀《五秒钟》,邀请到了今年通过「文化人的直播带货」走入公众视野的董宇辉,恰如他所说的,「2022年6月8日的早上,平时寥寥数人的直播间突然涌入了几千人,他们肯定了我,慷慨而温暖地照耀了我」。他认为自己的「走红」,不过是借着互联网,无数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在平行时空中找到一个柳暗花明的自己。

比如唱着《倔强》的海嘎少年,因为短视频记录的方式,一个偏远山区的「乐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在这幅图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乡村老师为孩子教育方式的「开新」,他说,「2014年来到乡村,看到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是不自信的、自卑的,不愿意抬头、不愿意讲话,偶然弹琴时候,看到孩子们在偷看」,于是便有了用音乐辅助孩子们培养学习之外的自信。我们看到了一个互联网时代为孩子们人生道路的「开新」,海嘎的孩子不仅能在大山里举办音乐节,还能站在总台「五大晚」之一的《网络春晚》舞台上……但老师强调,「音乐只是兴趣,能够改变命运、能够真正走出大山的一定是知识」。

所以,我们看到,网络与人,相互赋能。

他们的存在,为网络文化的多元化而「开新」,原来直播也能用文化带货,原来乡村也有儿童乐队;

而网络文化,同样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开新」,让他们站上更大舞台,受到更多关注,获得更多可能。

一幅描摹青年风貌的图鉴——

青年文化,不拘一格。

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有高雅的青年文化,如《新百鸟朝凤》;有高燃的青年文化,如《向上的光》;有国风系的青年文化,如《醉墨淋漓》;有治愈系的青年文化,如《在草地上肆意奔跑》;有洒脱率性的青年文化,如《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 今天要跳舞》;有正气十足的青年文化,如《字正腔圆》。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种独特的青春姿态,这是属于中国青年的精神图谱、文化图鉴。

这个多元,不只是文化的多元,还有文化中人的多元。

青年文化,不只是「青年人的文化」,而是一种代表旺盛生命力的文化。所以我们看到40岁依然热情洋溢的王心凌,看到70+岁还饱含激情的陈彼得、张双利。

《网络春晚》所倡导的青年文化,是全民共鸣、全龄互通的,赋予每个人以年轻的权利,享受青年的文化,找到跨越代际对话的沟通桥梁、超脱年龄自我启发的价值支点。

还是一幅「全民全家福」的图鉴——

《开新无限》聚合了各个职业的KOL,美食的、旅行的、健身的、美妆的......

《潇洒走一回》聚合了各个平台的达人,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

《我的家乡最闪耀3.0》聚合了各个地区的艺人,西南的、西北的、东北的、东南的......

这就是总台《网络春晚》的独家魅力,融汇千姿百态,凝聚强大向心力。

1号结语

作为一台与网络文化、青年文化与时俱进的晚会,总台《网络春晚》,无疑是独特的。

只有在这里,你才会看到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圈层共鸣与主流共情四者之间碰撞与融合所形成的「开新坐标」。

《网络春晚》的生命力,来源于网络文化的气象万千和蓬勃生机。在数字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方向、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前提下,《网络春晚》也将持续「开新」、生生不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