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上班比上学更爽?这波热议,你站哪边?

懒人神起 2025-02-17 15:55:0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hi,我是懒人神起。

昨天是2025年的开学第一天,然而我发现朋友圈的文案却炸裂成两极:一边是家长晒娃赶作业的兵荒马乱,AI代写的作文纸飘满屏幕;另一边是职场人晒工位咖啡配文“感恩上班”,字里行间透着劫后余生的窃喜。

过年前这几天,外甥女住在公婆家,我们短短相处的5天里,娃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猫晚,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还好不用读书了!

发现了没,在这场集体情绪狂欢里,我们拼命逃离的校园,成了打工人回不去的乌托邦;而曾被唾弃的格子间,竟成了对抗无序生活的避难所。

开学前夜,杭州家长覃女士请年假陪娃赶作业,朋友圈哀嚎“血压与字数齐飞”;另一边,北京CBD的白领在深夜加班群里发红包:“感谢老板不杀之恩,至少不用重写寒假作业”。

荒诞对比背后,是成年人对秩序的病态依赖。上班意味着明确的KPI、可预测的日程、按部就班的升迁路径——这些曾被痛骂的枷锁,在育儿、房贷、中年危机的混沌中,竟成了救命绳索。

正如某网友自嘲:“上班至少能假装掌控人生,而辅导作业只会让我怀疑进化论。”

90后怀念的“无忧无虑上学时光”,在05后眼中已成神话。

漳州某中学开学首日,学生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装着抗焦虑药和颈椎按摩仪。当DeepSeek帮写作业成为刚需,当“开学综合征”被写入精神科诊疗手册,校园早已沦为另一种形态的修罗场。

更残酷的是,这代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计算“教育ROI”——奥数奖杯换算成升学积分,钢琴考级折算成综评加分。纯粹的求知欲在哪?那不过是家长群PPT里的古典词汇。

是不是这像极了钱钟书的围城论调,只不过如今的城墙由算法筑成——短视频里“00后整顿职场”的热血,遇到钉钉考勤机时碎成二维码;社交媒体上“重返校园”的浪漫想象,撞上月考排名时裂成玻璃碴。

敢问解药何在?我想治愈这场集体焦虑的良方,既不在996的工位,也不在刷题的书桌,而在那些”看似无用的每时每刻里。“

最后我想说——上班确实比上学爽!

写在最后:“我每天都会分享一些热点话题,我的观点并不完美,甚至不一定正确。但我愿意冒险去表达,希望能找到同频的读者。感恩!”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