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祭祖奉上新式供品:“给祖宗尝点鲜”

北青放牛班 2024-04-03 23:28:21

每年一到清明,网络上关于年轻人是否该回家祭祖的讨论热度便会攀升。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部分年轻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家的时候,另一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始以新颖的方式,带着祖先体验起年轻的人生。

无论是奶茶、炸鸡、巧克力,还是各种网红美食,统统奉上供桌,让祖先尝尝鲜。

01

网红美食,摆上供桌

今年过年祭祖,丸子将奶茶摆上了自家祖先的供桌。事后,她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就拍了照片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没想到一下子引起许多网友的共鸣。

摆上供桌的奶茶

网友纷纷表示,在供桌上看到了奶茶的身影。不知不觉中,年轻人们给神仙或祖先的供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香烛、糕点,香烟、美酒以及各种美食也都入了他们的眼。

潘潘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为祖先准备的肯德基全家桶。她表示,选择这样的供品,理由很简单:因为按照习俗,撤下的供品家人可以享用。

回想起每年撤下后放到长毛都没人吃的糕点,潘潘今年决定一定要将味蕾“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她主动订购了自己最爱吃的炸鸡,并期待着供奉结束后,与祖先“共享”这份美食。

潘潘准备与祖先“共享”的炸鸡

评论区中,晓昱也晒出了自己给已故奶奶供奉的奶茶。相比之下,晓昱的想法透露着与家人的感情,“我妈说供品要准备的好一点。那我就想,这个奶茶是我平时最喜欢喝的,我也想让奶奶尝一尝,我觉得她肯定会喜欢。”

因为是想给奶奶的,考虑到奶奶生前有点高血糖,晓昱在选购奶茶时还专门选择了“不另外加糖”的选项。

在晓昱看来,人离开这个世界后会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所描绘的那样,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只要还有人记得、有人供奉,他们就不会消亡。

所以,上供成了晓昱和奶奶“交流”的一种方式。她总会在上供时和奶奶说说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变化。

在晓昱眼里,家里上供的流程像电影中演的一样,有些特殊色彩。“那个过程是很神圣的。”点上蜡烛后,一家人轮流跪拜,嘴里念叨着感谢祖先一年的庇佑,还要“承上启下”说些对来年的期许。

随后,就是把准备好的银子纸钱一把火点着,火越燃越旺。晓昱觉得,借着盈盈火光,仪式这边的人和离世的家人似乎能够“牵手”,聊一聊最温馨的家常话。

每次火光将灭,晓昱仿佛都能听到奶奶在耳边叮咛“要好好吃饭”。“奶奶让我好好吃饭,我也想让奶奶吃到点好东西”。

第一次做这种“创新实验”,晓昱不敢太大胆,只是买了一杯奶茶摆在供桌的一角上,好在父母没有阻拦,甚至很肯定晓昱的这种“孝心”。

不过,这也让晓昱觉得有点可惜,“如果早知道他们这么赞成,我就再买一份麻辣烫放在这里了。”

网友对新式贡品的讨论

然而,并非所有长辈都像晓昱父母一样新式。网友欣晴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新式供品,但配文却带着些低落的情绪。

欣晴家的情况和潘潘家一样,家里供桌上撤下来的供品也是可以吃掉的,所以欣晴选择了她钟爱的一家蛋糕店的小甜品上供。

但欣晴的父亲却因此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很不尊重祖先的行为,“你这不是糊弄人吗?祖先你都糊弄。”

欣晴对此有些委屈,一方面她认为既然是自己可以吃的东西,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另一方面她还有些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像别人家的那么开明,可以接受新式供品。

网友晒自家的新式供品

02

新式供品,早有存在

几年前,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墓一度火爆网络,原因是有人在他的墓前放了一块巧克力。

网友千里迢迢来到西北,瞻仰完霍去病墓,听完他的英勇故事,没有称颂他的战功显赫,只是放下了一块巧克力,还说:“想来你也只是个二十岁的少年,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你也一定很喜欢这份甜蜜吧。”

这一举动当年被网友推举为“中国浪漫的代表”,同样能让人感受到中式浪漫的还有李白的墓碑。

每年,李白的墓前都不似别人花团锦簇,反而会摆满来自五湖四海的酒:有的是在市面上少见的家乡浓香,也有在酒吧见怪不怪的洋酒精酿。

李白墓前摆满了酒瓶

有祭拜的人怕李白孤单,还会特地带来两罐酒,一罐写上“给李白”,一罐写上“给杜甫”。

大家从五湖四海背酒到李白的墓前,似乎希望通过墓前的一杯酒与诗仙来一场穿越千古的碰杯。

袁隆平先生离世时,几位农民从一个蛇皮袋里拿出准备好的三束水稻,放在了湘雅医院的正门前,随后不舍地哭着离去。

事后,有媒体评论“那三束水稻还带着泥土的味道。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为他饯行的礼物。”

袁隆平去世时医院门口放的三束水稻

这些放在名人墓前的物品,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供品,但它们却蕴含着现代人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敬仰与怀念。供奉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些英雄、才子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让他们的故事与情怀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传承与延续。

对于故去家人的供品选择,也许没有那么多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但每一份供品都承载着深深的思念与怀念。就像晓昱一样,因为“我尝到了好吃的,也想给奶奶尝一尝”而选择了奶茶的淳朴挂念。

晓昱知道,这些供品或许并不能真正传达她的思念之情,但它们却是她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她希望通过这些新式供品,让奶奶在另一个世界依旧能感受到孙女的爱与怀念。而她也会继续用这种新方式,与奶奶保持着跨越时空的联系。

03

有新供品,有新传承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节,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节日,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与传承。

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涵,更在民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老辈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节。扫墓祭祖作为其核心主题,更是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精神的集中体现。

对于传统的祭祖形式,年轻人有新的“演绎”。他们将各种新式供品,包括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美食都端上了供桌,以新颖的方式带着祖先们“尝鲜”。

对此,有网友批评年轻人漠视文化传承,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更多的网友则认为,这样的做法反而是在更好地传承文化,将清明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正如欣晴所言:“如果让我单独准备很多复杂的东西,我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就会不太想过这个节。但如果让我准备些日常的东西,摆一摆,节也过了,亲人也怀念了,岂不皆大欢喜?”

网友晒出的新式供品

近年来,“清明是否回家祭祖”这一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媒体的关注。诸多报道纷纷强调,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至关重要,同时亦应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年轻人的创新尝试。

一方面,随着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部分年轻人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无法回家祭祖,这引发了关于是否应坚守传统习俗,或是否可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祭祖之情的讨论。

这些报道普遍认为,尽管形式有所变化,但祭祖的核心意义——对先人的怀念与尊重,绝不应被忽视。

另一方面,媒体也关注到了年轻人在祭祖方式上的创新实践。例如,一些年轻人选择通过线上平台祭祖,或采用更为环保、低碳的祭扫方式。这些创新尝试也得到了一些媒体的积极评价,认为它们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奶茶做供品引发网友热议

对于“旧节新过”的现象,大多数网友持开放态度,认为只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便可接纳年轻人的创新尝试。这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也给出了答案,萧放教授在《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写道:“现代技术为传统节日活动提供了新的选择,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表达需要,这当然值得肯定。”

萧放教授认为,这一“创新”说明传统与现代并没有天然阻隔,二者可以互通互联,关键是要养护我们心中所具有的因这血缘而产生的亲密情感。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撰文 | 实习生 徐汉娆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网络截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18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