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一意孤行,决意对华征收关税,中方顺势发力将瓦解美元霸权

春公子科技 2025-04-04 05:05:56

文 春公子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我认为这句话,用在美国身上最为贴切。

美国去年贸易逆差刚刷新历史纪录到9184亿美元,“贸易逆差是美元体系的自然结果”。但是特朗普却认为这是全世界人民在占美国人的便宜,这真可谓是天方奇谭。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目前占外汇储备58%以上),赋予美国通过印钞直接购买全球商品的“特权”。其他国家为获取美元储备不得不持续对美出口,形成“出口商品→换取美元→购买美债”的循环。这种机制使美国贸易逆差成为维持美元流通的必然代价。

美国长期保持“高消费、低储蓄”模式(2023年居民储蓄率仅3.6%),消费占GDP比重超70%。政府财政赤字同步扩大(2024年国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通过美元信用透支未来。

美国政府也是习惯借钱过日子,靠着美元的国际信用,大开印钞机,全球美元需求托着美元价值,让美国能继续借新钱还旧账,同时维持国内的高消费。一句话,美国人拿着印出来的美元满世界购物,完了还说别人剥削他,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根据“特里芬悖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持续输出美元(通过逆差),但这会削弱美元信用。美国逆差本质是美元体系的制度性缺陷,而非他国“占便宜”。

特朗普的关税战为什么注定失败?因为特朗普既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又要保持所谓的美元霸权。这在逻辑上都说不过去。

美国将中低端制造业外迁至亚洲等地,自身聚焦高附加值服务业和科技产业。例如,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成本比美国低65%,但核心芯片技术仍由美国掌控。这种全球分工使美国成为“消费终端”,逆差成为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外在表现。

特朗普觉得中国制造业太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所以想搞制造业回流。这想法听着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难。中低端制造业外迁这么多年,供应链、工人技能这些都跟不上了,成本也不低。像特斯拉在上海造车的成本比美国低65%,这差距可不容易追上。而且,全球化分工这么深,强行把制造业搬回来,企业成本一高,东西变贵,国际竞争力可能反而下降,最后企业不愿意,消费者也不买单。

加征关税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例如,中国输美螺丝成本因累计73.3%的关税从10美分涨至17美分,这些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核心PCE通胀突破3%,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200美元。

特朗普的政策本质是“既要印钞买全球商品(维持美元霸权),又要逼企业回国生产(消除逆差)”,这种自相矛盾的诉求注定失败。

国悍然发动全球关税战,中方可以顺势发力,中国主导的人民币结算体系,将逐步瓦解美元霸权。说的直白一点,中国已经在多年前就开始谋划这一棋局。

具体而言,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参与机构达1461家,2024年处理金额突破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对比SWIFT的4.69%人民币支付占比,CIPS在实体贸易领域的突破更具战略价值。

东盟与中国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6.5%,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率超95%,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行千亿人民币能源债券。这种“南南联盟”正在形成美元之外的平行结算网络。

美国关税战与美元霸权的滥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百年未有之机遇。我们一旦构建“非美元经济圈”。则有望在未来20年内逐步瓦解美元霸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演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言:“21世纪货币体系的变革,将由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所定义。”

0 阅读:0

春公子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