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制内这一既普通又特殊的职业,社会上总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爸妈会说:“体制内好啊,福利好又稳定,连找对象都容易”、“你看你七大姑八大姨家孩子都考上了”。
但你可能又常常听体制内的朋友抱怨说:“工资低,勉强养活自己,写材料累成狗……”。
这些声音不仅让我们好奇,那些毕业后就近体制内的人,到底过得怎么样?
所谓体制内,其实包括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等。
我们以公务员为例,先来看看2021年公务员工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医疗、住房等补贴;取暖补助、出勤补助、山区补助、地区差异补助等;而且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享受年终奖金。
虽然我们很难知道明确的薪资收入,但可以参考网友列举的几个代表性城市。
再结合国家规定的公务员收入构成,不难看出,父母口中“公务员福利待遇高”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此外,疫情以来,体制内虽然有降薪的情况,但毕竟号称“铁饭碗”,意味着辞退率低。
这种绝对性的保障,体制外就很难保证了。
“稳定”是相对的除了工作稳,网传的“体制内的好找对象”并非空穴来风。
即便“福利待遇高”、“铁饭碗”、“好找对象”等可能属实,但凡事还是要辩证地思考,体制内也有我们看不到的另一面。
比如,上述提到的工资收入,多数刚入职的普通职员是达不到的,大多是按照标准的基本薪资来定,办事员、科员基本薪资可能都达不到私企水平。
面临当前的高房价,哪怕加上各种补贴、公积金,我们来算一笔账。
假设,体制内基本工资年收入10万,扣除每月基本生活开销2000元,每年剩7.6万。
要攒够一套200万房子的首付60万,则需要至少8年,更别提还有数十年要还的房贷了。
而你看到的那些刚毕业没多久就车房两全的年轻人,不出意外,多半是有父母支持的。
如果是这种有家庭原始积累的,那体制内确实是字面意义上的“稳定”。
另外的一些年轻人,则都要面临短时间内买不起车和房。而且体制内晋升空间有限,所以大多数职员想要实现大幅度快速涨薪不太现实。
最大的负担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有负担的其实是体制内的人际关系。
刚毕业的年轻人,要一下从学校的关系模式,转变为体制内的关系模式,并不习惯。
于是有了“老实人在体制内如何避坑”、“体制内人际关系秘诀”等话题。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人际关系、阶级感在所难免。
另一个负担,则是单一重复的工作内容,让向往自由的年轻人感到痛苦。
这也导致不少人,在到了一定年纪后,选择了跳出大家眼中的好工作。
最优的选择可见,体制内过得好与坏,并不能一概而论,和家庭原始积累、个人性格和追求都有关系。
不过,虽然有人离开,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入体制内。
不难猜出,是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份抗风险的收入,但每年招考人数也就那么多,意味着有着更高的门槛。
但无论体制内外,越是在高风险的环境下,高淘汰率带来的危机感,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
疫情下,连公认稳定的体制内都降薪了,如果再不学习,也失去对危机的防备心理,长久来看,这种固步自封的人,才最有可能被淘汰。
所以,无论走哪条路,长远的目光和踏实学习的能力,才是最有的选择。
来源:派大和小葵
原标题:《毕业后进体制内的人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