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诸多省市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深圳最新登上了“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宝座。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为104.2%,全年产量超178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对深圳来说,产量“狂飙”的背后,则离不开产业“推背”。“第一城”的荣誉,代表着整座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创新能力、政策支持等产业基础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量。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从供给侧来看,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以及充电桩等配套产业。
如果我们来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后便可发现,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深圳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很多都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1/8,集聚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在需求端,深圳同样厚积薄发,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6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6成、居全球前列,全市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企业超7000家,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加速呈现。
正因为如此,深圳更是借势连续多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以更好地推动全市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第28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正在宝安区隆重举办。本届车展从6月1日持续至9日,以“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为主题,展会规模达20万平方米,吸引约200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技术服务、学术研发等品牌企业或组织机构参与进来。
同时,本届车展是2024年全国首个超大规模的汽车展会。深圳能够成功举办多届,全凭的是实力。
深圳,就像一艘随时都准备加速的快艇,从分散铺开的小渔村开始白手起家,在国家给了有关政策和一定的财力支持后,剩下的就是全靠自己闯出一条条跨越式的开拓发展新路。
金融、政策、教育等领域的日益创新全面开花,助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风风雨雨四十余载,深圳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
其中,深圳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快得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这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深圳速度”!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这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说过的话。同时,王传福还动情地谈到深圳的几个可贵之处:
第一是创新氛围。改革开放春风拂过,深圳率先尝试,形成了重视创新的城市气质。
第二是服务型政府。比亚迪在创立之初,没资金、没厂房、没设备,深圳出台专门优惠政策,发放无抵押贷款,支持创新企业做大做强。初生的比亚迪才幸免夭折。
第三是对技术的重视。十多年前,比亚迪就推出电动大巴,得到深圳主管部门的高度支持。
现在,深圳满大街都是比亚迪的公交车。深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与比亚迪一道,以技术为底色,推动公交电动化成为国家战略,并使其成为全球治污的有效解决方案。
据了解,比亚迪公交车也参加了本次车展。当下,深圳正大踏步地朝着“再造一个绿色地球”的宏伟蓝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