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这些人里当然也包括一些幕后人员。
互联网,正在逐渐挑开这些幕后人员和观众之间的那道幕布。
然而事实证明,台前和幕后是两个泾渭分明的工种。
在很多观众心里,幕后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待在幕后,做作品最坚实的支柱和后盾。
而一旦幕后人员的存在感太高,反而会让部分观众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人已经把幕后人员的正常发声,简单粗暴地和作品扑街、导演急了、编剧急了、制片人急了等负面印象结合起来,非常武断且没有逻辑。
而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很多人看到幕后人员发言,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再正常的话也会被有心人往“扑了、发疯”上解读。
类似的例子近几年不胜枚举,最近就有一例,《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导演丁晟,前段阵子他也是不胜其扰。
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作为一部电影的掌舵人,导演出来为电影发声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一顿火锅》上映后就遭到了舆论风暴,这时候导演能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各种声音也是一种有担当的体现。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导演就是幕后,闭口不言才是他们应该做的,所以丁晟导演一站出来,立马引来了一群自我定位乐子人的吃瓜群众,对他的话进行逐字逐句的审判,更准确的说,是曲解。
因为《火锅》这部电影属于前期铺垫多,中间渐入佳境、越到后面越精彩的类型,所以丁晟导演想提醒观众要耐心看完开头。
结果他的话却被曲解为是在“嫌弃观众没有耐心”,更有甚者,还有人说他甩锅给观众。
其实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没有一个公众人物会想着去得罪观众,还是以如此粗暴的方式。
但是当时《一顿火锅》已经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很多人就是抱着踩到底的心态,才不管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总能找到一顶大帽子给他扣上去。
丁晟导演也想过解释,但是事实却是多说多错,他的所有话最终都会被恶意曲解,然后再被大肆宣扬。
最后那些原本在攻击电影的人,甚至直接转移了目标,把导演当成了发泄情绪的靶子,对其进行肆无忌惮的造谣和嘲讽。
在互联网人云亦云的庞大声量中,个人的声音何其渺小,所以最后白的也成了黑的,《一顿火锅》的导演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谣言越传越广而无可奈何。
其实和丁晟导演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者是导演,或者是编剧或者是制片人,本意都是站出来为观众解答一些有关作品的疑问,但最后都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对此,有人这么认为:
一部作品在上映前是属于幕后工作人员的,但是上映后它就属于观众了。
观众会对其做出或赞美或批评的评价,面对这些声音,幕后的工作人员当然可以采取方法补救,比如找评分平台反馈恶意一星和黑水军的抹黑行为来维护作品的口碑等。
但是这些补救行为不包含和观众喊话,这样做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人觉得主创团队情绪不稳定,更会加深作品不好看、扑街的偏见。
对这些幕后人员的不满最终会反噬给电影,得不偿失。
这一次《一顿火锅》的风暴,应该也给丁晟导演和他的同行们敲响了警钟,明白了如何面对不理性的声音。
而且我发现导演也的确知错就改,除了前面几次还不清楚当下观众冲浪喜好的发言外,就再也没有公开发声了。显然他已经意识到隔空喊话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做法,所以最后决定把作品交给观众评判。
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式更行之有效,很多观众在网上看完《一顿火锅》后也直言没有传闻中那么不堪,电影是好看的。
其实不管是前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正名而发声,还是最后毅然决然地将电影改为网播,都是导演有担当的体现,只不过两次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最终结果也大相径庭。
相信丁晟导演今后会更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最后必须得说,我也在网上看了《一顿火锅》,确实挺不错的,推荐观看,希望大家不要被舆论带歪了。只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坐下来讨论电影质量的年代,丁晟导演,希望你用下一部佳作来打那些质疑者的脸。到那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骂过你的人,会像没事人一样,站在你这边。
此情此景,用《让子弹飞》的话形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