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商用最广的两款芯片架构分别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的X86以及英国ARM。前者的英特尔,几乎不对外开放芯片架构的授权业务,后者的ARM这两年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对特定的中企提供授权。如此局面之下,中国国产芯片的发展,就只能够依托RISC-V架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明确的表示“先进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掌握。”RISC-V架构的国产化,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而随着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转用RISC-V架构设计芯片,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开始采用RISC-V架构来开发产品。近期,荷兰半导体巨头官方宣布,ARM也没预料到,芯片行业开始发生反转了!

据了解,RISC-V架构是一款开源架构,全球范围只要加入到RISC-V联盟的企业,都可以免费、灵活的使用该架构。与英特尔X86、ARM架构不同,这种开源的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帮助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来投产高性能芯片。
所以,中国企业针对于RISC-V架构的布局,已经提前了十几年的时间。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认为,未来的RISC-V架构市场占有率将会超过ARM架构。这也意味着美西方意图在芯片架构领域实施的技术垄断,将会彻底落空。而英国的ARM公司,则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

想必连ARM都没预料到,继中企All inRISC-V架构之后。全球前十大的芯片企业荷兰NXP,也发布了一颗采用RISC-V架构设计出来的芯片产品NXP EdgeLock A30,并进入了量产阶段。根据公开资料显示,NXP EdgeLock A30是一颗微型处理器,主要被用于安全认证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KI),来实现轻松的部署。
这颗被运用在安全领域的芯片,在欧洲成功量产,就意味着全球以美西方为首的芯片联盟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化。面对更安全、更可靠,以及低成本的RISC-V架构,英特尔的X86、英国的ARM架构,都已经逐渐失去了颜色。

而这也预示着,未来全球的芯片行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反转。要知道,荷兰芯片巨头采用RISC-V架构来设计芯片,其本质上就是为了脱离ARM、X86两款新品架构的限制。加入美西方的新品联盟对于大多数企业固然是好的, 但是,也一定程度的失去了对外界自由贸易的权力。
尤其是当下芯片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不少老牌的芯片巨头营收都无法得到保障。想要实现营收的进一步增长,外企也需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荷兰企业引入RISC-V架构来设计芯片,不仅跳脱了外企架构的限制,还为自家产品发售之后找好了市场,可谓是一举两得。

换言之,当下欧美除了特定的芯片企业依旧享有垄断市场的超期利润之外,很多公司实际傻瓜已经没有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中国企业在大力发展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节骨眼下,谁先加入到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之中,谁就最有可能吃到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红利。
想必现如今连美国都没有预料到,芯片领域的限制迫使中企设计并生产出了更多的国产化芯片。人工智能领域的限制,迫使中企发布了足以威胁美国AI产业的国产大模型Deep seek。在这种趋势之下,外企只有更快的做出改变,才有可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