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集团刘强东,很多人不会陌生,关于他的传闻也多,有褒有贬。但今天我们就他的一封公开信来谈谈对他真实公平的感受。

4月21日,刘强东的京东集团发布了《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信中指出为了支持外卖骑手自由接单,保障骑手收入,京东推出以下紧急援助措施:1、所有被竞对平台封杀的骑手,京东保证给予足够单量,确保收入不降;2、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由五万名提高到十万名;3、所有骑手,如有对象,京东可以优先为您的对象安排工作,比如全职快递员、全职保洁,实现“双职工”待遇,大幅提高家庭收入;4、京东集团对兼职骑手永不强迫“二选一”,鼓励大家在各平台自由接单,保障收入最大化。

京东还宣布,自今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京东集团已经成立紧急应对小组,本周一定会解决送餐速度问题。
这封公开信一出立即在外卖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信的内容虽很简朴但信息量很大,曾经最底层的外卖骑手马上要扬眉吐气了。
从刘强东这一举措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个有担当且有格局的良心大企业家。
我们综观中国企业家的整个群体,刘强东绝对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标志性人物:他出身苏北贫穷农村,以“寒门贵子”的姿态完成了阶层跨越,从一无所有变成千亿富豪,又在功成名就后始终心系家乡、员工与社会。无论是商业成就还是社会责任,刘强东的实践展现了一名企业家对“共同富裕”理念的深刻理解,也印证了他“饮水思源”的价值观。

一、反哺家乡:从普普通通的“大强子”到宿迁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刘强东对家乡江苏宿迁的深情厚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捐款捐物”。自2015年起,他每年春节为宿迁光明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人1万元红包,累计覆盖数千名老人;为当地小学捐赠校车、设立奖学金,甚至为教师提供每人10万元现金红包,极大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更深远的是,他将京东的全国客服中心、云计算基地等核心业务落户宿迁,带动当地超5000人就业,推动苏北从“劳务输出地”向“数字经济高地”转型。 2025年,他进一步捐赠年货与现金总额超3000万元,并提出“让宿迁优质产品通过京东走向全国”的产业振兴计划。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不仅输血更造血,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本。

二、员工关怀:打破行业惯例的“兄弟文化”
在互联网企业普遍依赖外包、压缩人力成本的背景下,刘强东坚持为京东54万名基层员工(包括快递员、德邦员工)缴纳全额五险一金,拒绝外包模式,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2022年,他更是宣布三项重磅福利: 1. 100亿住房保障基金:为工作满5年的基层员工提供购房支持; 2. 1亿元员工子女救助基金:承担困难员工子女抚养至大学毕业的费用; 3. 高管降薪10%-20%:将资源向一线倾斜,彰显“劫富济贫”式的分配正义。

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员工人均年薪达11.3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与保障,不仅重塑了企业伦理,更推动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良性竞争。
三、社会责任:从脱贫攻坚到绿色经济的先锋
刘强东的社会责任版图覆盖教育、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 教育扶贫:在河北阜平县平石头村担任“名誉村主任”,承诺“三年内助贫困户脱贫,五年内村民收入翻十倍”,并通过电商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绿色转型:2018年启动“全物流链电动化”,两年内将30万辆物流车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并呼吁政府提供充电桩补贴,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灾难响应:2023年湖北洪灾期间,第一时间捐赠价值55万元救灾物资,体现企业应急响应的效率与温度。
四、商业远见: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强东的“35711”梦想(3家万亿企业、5家世界500强等)不仅是商业野心,更是对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探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等子公司的崛起,推动医疗、物流等传统产业升级。例如,京东健康通过引入“若返”类抗衰产品,结合科研背书与自营品控,三年内创造超50亿元营收,开辟大健康新赛道。此外,他在东北投资超200亿元,助力老工业基地通过“互联网+”焕发活力,体现企业家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刘强东的价值观根植于其成长经历。他曾回忆,大学学费由全村凑出500元和76个鸡蛋,这份恩情成为他回馈家乡的原动力。从达沃斯论坛上“希望退休时员工称我为好人”的朴素愿望,到明州事件后低调回归、专注企业责任,他的个人起伏与京东的发展始终交织着对初心的坚守。
刘强东的实践表明,企业的成功不应仅以利润衡量,更应体现在对员工、家乡和社会的反哺中。他的故事既有“寒门逆袭”的励志色彩,也蕴含“先富带动后富”的时代命题。在资本与责任的平衡中,刘强东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一个值得效仿的标杆——商业领袖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