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痰湿”这两个字,或许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肥胖、痰多、湿气重……
其实痰湿会引起这些症状之外,你或许不知道,痰湿还会导致肢体麻木吧。
我们常说“痰湿是万病之源”,它到底有多可怕,或许很多人不甚了解,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
中医认为,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顾名思义,有形之痰指的是可以看见或触摸的,比方说我们在咳嗽的时候咳出来的痰,又或者是皮下的痰核等。
而无形之痰指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它只见征象,不见形质。这种无形之痰就比较麻烦,它具有流动性,会随着气血运行而流动,若是堵在那不走了,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病症。由于它的无形,而变得无迹可寻。
痰阻在哪,病就在哪痰阻势必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那就相当于气血不能随意地想到哪就到哪,从而出现部分组织器官,得不到气血濡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病症。
痰阻在心脑,使得气血不能很好地濡养心脑,那么就会出现眩晕、心悸、胸闷、心慌等症状。
若痰阻在肺部,那么很容易出现久咳不愈、哮喘、咳痰等现象。
若痰阻在中焦,那么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肥胖、腹痛、胃胀等症状。
若痰阻在下焦,那么很容易出现四肢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女子还可见白带异常的情况。
由此可见,痰到底有多可怕了。当然这些都是可调理的,但是需要医生辩证。就好比之前所说的,痰阻经络,从而出现的肢体麻木的现象。在众多的方子中,其中有一个方子或可调理,它就是茯苓丸。
茯苓丸方解茯苓丸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又名治痰茯苓丸。其主要成分也很简单,仅仅只有四味药,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硝。整个方子可以说是从脾胃入手,来解决痰湿的问题。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要想彻底调理痰湿的问题,需健脾,恢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才有可能彻底祛除痰湿。
茯苓
茯苓味甘、淡,药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着利水渗湿、健脾胃、宁心神的作用。人体负责水液代谢的器官中有脾、肺、肾,而茯苓利水的药性这些器官都能达到,这样就能很好地起到一个祛湿的效果。另外,它还有健脾胃的作用,从生痰的源头抓起。
枳壳
枳壳味苦、辛、酸,药性微寒,归脾、胃经,有着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作用。茯苓在前面利水祛湿,枳壳在后面理气,促进机体对水液的代谢,可谓是在祛痰湿的路上相得益彰了。
半夏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着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由于它是有毒的,所以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半夏,都是经过炮制的半夏,不同方法炮制的半夏叫法也不一样。
法半夏善治风痰,用于痰饮导致的眩晕、头痛等;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 、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临床上常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半夏。
风化朴硝
风化朴硝是芒硝的一种风化产品。朴硝味咸、苦,药性寒,归胃、大肠经,有着软坚泻下、清火消肿的作用。考虑到在脾胃里的痰湿比较难缠,所以用朴硝软坚的性质,把顽固的痰湿软下来,这样痰湿才好去除。
从整个方子来说,求得是“治病求本”的方法,从健脾胃以恢复脾胃运化之能,这样水液代谢回到正轨,这样再来燥湿化痰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子当成化痰的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而定,这都需要医生辨证施治。比方说有些颈椎病、肩周炎,也是可用茯苓丸加减来调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若是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健康问题不迷路。